- 相关推荐
对于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创新研究论文
摘要:
深入调查、正确分析贫困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后,在国家原有的对贫困大学生的一系列正式资助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借鉴美国对中低收入家庭子女的教育资助模式,初步提出了一条非正式的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模式。在充分考虑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原则下,我们希望探索一种新模式以保证贫困大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不因经济困难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贫困大学生;非正式支持体系;华西大学模式
马克思曾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全人类的共同使命”。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的进一步推进,越来越多的青年进入到高校就读。而作为贫困大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必然会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和高校工作者的深切关怀。目前,尽管当今高校中已基本形成了以“奖、贷、勤、补、减”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体系,但是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本文在国家正式资助体系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一项由国家、社会、学校和贫困生个人共同努力的非正式支持模式;并作了可行性分析。
1、对贫困大学生的确定标准不明确。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无偿的助学金资助,首先必须对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调查、认定。可学校认定的依据之一是《高等学校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和《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其前一张表由生源所在地乡镇民政部门盖章证明,后一张表由学生本人写。实际上,不少地方出具的贫困证明水分很大。另外,一些家处偏远山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贫困农民却不一定能开出证明。对刚入学的新生来说由于学校不知底细,仅凭本人申请和地方证明进行认定,难免不出错。同时,虽然各校都将在校生的家庭人均收入、日常消费及影响学生家庭经济状的特殊因素等都纳入到认定依据,但这些依据往往也是由请学生提供,很难一一核查,达到准确无误就更难。并且,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58%的学生认为他们所在班级的贫困生的名单是班干部们商量的结果,严重缺乏公正性和合理性;而仅有20%的学生表示赞同;还有23%的学生认为贫困生的名额太少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1)国家助学贷款的提供总量和实际需求之间存在显著的缺口。
在我国,很多专家认为我国的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已经影响到我国教育事业的正常发展。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综合多位研究者对于教育财政投入的研究结果认为,2020年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至少达到4.5%,财政性教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5%的目标是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他认为目前我国的教育经费投入水平偏低,经费不足,我们的教育还有巨大的债务。而且,我国受教育人口的家庭教育负担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因此,增加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应当成为当前增加高等教育投入的主要途径,应尽快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早就确定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4%的目标。虽然国家在政策的制定上已经足够的重视了,也已经形成了以“奖(奖学金)、贷(贷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助(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补(特殊困难补助)、免(学费减免)”(简“奖、勤、助、贷、补、免”)为主体的,国家、学校、社会三方参与的多元化的高等学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但是与我国每年进入高校就读的贫困大学生相比,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2)偏重经济援助,缺乏精神关怀。
目前,各级政府、高校、家庭或其他组织,都把对贫困生援助的重点放在经济支持上,存在明显的“重经济资助、轻精神援助”的倾向,缺乏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关怀和精神援助。很多的贫困大学生自卑,不愿意在同学面前表现出贫穷的样子,仔细分析发现这不仅仅是虚荣心在作怪,而是自尊心的表现。由于贫困大学生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而是依靠打工或者勤工俭学才能维持生存,所以他们不会有更多的时间来交朋友或是培养一种或几种业余爱好。和其他大学生相比,他们比较自闭或者内向,长时间的压抑会使他们出现心理问题或疾病。
2、提倡建立国家、社会、学校和贫困生个人共同努力的非正式的资助模式。
目前,在我们国内已经有这样的先例,西安华西大学宣布:去年在2010级新生中推出万名学子“零学费”入学计划,新生只要申请“零学费”入学计划,家里无须供分文学费。据介绍,“零学费”是指学生入学时无需缴纳学费,也无需再像以往一样靠信贷助学。入学之后的每个寒暑假,学生通过参加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赚取一定的工资,一半收入用来冲抵学费,一半收入学生个人留作生活费。除打工冲抵部分,学校采取减免政策,不再收取其余学费,因此上学无须贷款,毕业后也就不必还贷。
我国目前公办大学对困难学生上学的政策是“不让一个学生因为贫困而辍学”。具体实施中主要的举措是:奖(提供奖学金)、贷(提供无息贷款)、助(提供国家助学贷款)、减(减少困难大学生学费)、免(免除困难大学生学费)。但在实践中,却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奖学金的面较少;贷款要求毕业六年内还清,不少毕业生压力较大;助学金越来越少;减少(免除)困难大学生学费的享受面较少。总之,现行的国家对困难大学生的救济办法基本上是输血模式。而华西大学的“零学费”入学计划,则是一个为困难大学生创设造血平台的模式。
华西大学的模式有以下特点:
(1)强调学生的自强意识、责任意识。“零学费”计划不是施舍,也是自己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财富,自己的学费。西安华西大学困难家庭的学生,只要高考成绩达到各地高考提档水平,有自强意识、自立精神,就都有资格申请“零学费”。程序也十分简单,学生只须与学校签订寒暑假社会实践的协议。然后由学校在假期把学生介绍到相关企业打工赚学费、生活费。按照华西大学的目标,每位学生可能通过半年的打工赚到10000元,除去学费外,还剩余5000元作为生活费。 (2)培养了学生的职业化能力。现在大学生特别是民办大学的大学生,能找到一份工作已经不易。华西大学通过赚学费的方式,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一种寻找工作、胜任工作、守住工作的能力。华西学生在打工撑学费的过程中,无形之中提高了自己的职能能力。很多华西大学的学生因之与其打工的企业签订了工作协议。
(3)创新资助困难学生的模式,为国分忧。
(4)增强了贫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实现的体验。
在贫困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为自己赚取学费及生活费,让他们增强自信心,不仅没有因为贫困而影响自己的学业,而且学会正确处理关系,以乐观的人生态度战胜贫困,实现自我,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劳动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相信他们经过一番锻炼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他们都会去勇敢的面对。
(1)华西大学模式可以推行到公办大学之中所需要的条件。
我认为此模式完全推行到公办大学之中。因为,公办大学有着比民办大学更强的实力、更好的信誉、更多的社会关系。只要学校能认真去落实这件事,这种新模式一定会在公办大学中得以推行。
分析这项举措其实就是学校发挥了非正式支持体系的政策的拓展功能,从无偿式资助(爱心捐赠和一些慈善基金)向回报式资助拓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非正式支持体系必然要实现资助方式的拓展及资助方式的多样化,实现有有偿式资助不仅提高了高效贫困生的生存技能,交际能力、创新能力。而且能调动企业、事业单位参与高校贫困生自主的积极性。在这种资助方式中,双方各取所需,实现了资助单位和贫困生双方共赢。
(2)探索一条以人为本的资助模式,使贫困大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的实现对知识的追求。
欧美国家产、学、研结合的合作教育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他们把学生的学业目标和职业目标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学生掌握了实际知识和技能后,就可以解决学习,生活费用问题。
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我国应建立中国特色的合作教育体系应该从国家、学校、社会、和贫困生个人四个方面齐心努力才可以起到应有的效果。
首先,政府要在政策上对合作教育给予大力支持,建立专项基金,推行合作教育试点,鼓励社会各界支持和参与合作教育,提高高校在合作教育招生、学制就业等方面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其次,高校要全方位开辟与社会沟通的渠道,主动和社会团体,工矿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争取中外社会团体、大型企业和个人在校内设立各种奖学金和助学金,为企业培养人才。最后,组织贫困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是他们将课堂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
另外,学校还要针对贫困生开展一些技能培训和一些相对缺乏的爱好的培养,不仅能提高他们的能力而且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高校应建立贫困生的资助档案,跟踪了解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特别是要关注贫困生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发展。学校可以成立贫困生社团,大力支持贫困生之间的交流,缓解他们的精神压力。帮助他们改变对贫困的认知,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崇高的信念,积极地去面对生活和学习上的重重困难,一步一步的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其次,大众传媒应该做好宣传舆论作用,让更多的人来关心和爱护高校贫困生的成长,不要让人们有一双有色眼镜来看待贫困生,让他们感到社会的温暖。
最后,对于贫困生本身来讲,要培养自己的感恩意识和诚信意识,要把贫困看做是一种精神的财富,应从“思想—心理”“经济—心理”“学业—心理”三个自救模式组成的贫困生自救体系是一种有益的尝试。首先,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高校贫困生应从思想上认识到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自己自暴自弃不能面对现实。要以现实生活中的自立自强的模范人物学习,学习他们的优点,强化自己的思想意识。其次,贫困生要百倍珍惜上大学的机会,利用国家、社会和学校为我们贫困生提供的各种资源和机会来锻炼自己。最后,学业的自救是实现贫困生脱贫的最重要的途径。学习是学生的天职,高校贫困生要努力学习,牢固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为将来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学习及就业等一系列问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我相信在国家、社会、学校及个人多方努力下一定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对于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创新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基于审计主题的审计学科体系创新研究的论文04-29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新模式探析04-30
小议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体系建设04-29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政策效果评估研究05-01
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04-28
国家创新体系的社会运行机制研究04-26
国家创新体系社会运行的新角色研究04-26
国家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04-27
对于网络歌曲流行因素研究论文04-30
A公司销售人员薪酬体系构建研究论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