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谈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内涵及实现方式论文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高等教育市场化成为世界各国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的一种趋势。对于改革开放的中国,也进行了一系列教育市场化改革的探索,虽阻碍重重,但是前进道路上的阻碍,其根本原因是对高等教育市场化认识不够,没有切实的理论、政策来指引市场化的进行、政府职能的缺位或越位等问题造成的。本文试对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内涵及其实现方式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高等教育市场化;内涵;实现方式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高等教育市场化成为世界各国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的一种趋势。对于改革开放的中国来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对传统教育体制的改革也逐渐加速进行,一个关键性的环节即是所谓的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本文试对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内涵及其实现方式作一些探讨。
一、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内涵
199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表《重整高等教育》报告,对高等教育市场化下的定义是:“把市场机制引入高等教育中,使高等教育运营至少具有如下一个显著的市场特征:竟争、选择、价格、分散决策、金钱刺激等。它排除绝对的传统公有化和绝对的私有化。”就笔者理解,高等教育市场化只是一种手段,一种合理整合和利用社会有限教育资源的一种市场运作方式,一种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更好地完成育人目标的市场运作方式。
具体说来,高等教育市场化应具有以下几层内涵:
1、高等教育市场化应实现高等教育投资办学模式的多元化。这就要从根本上破除高等院校的国家垄断,打开办学主体多元化的新格局,开通教育资金来源的多种渠道,以便在政府财力不足的情况下,为发展高等教育筹集更多的资金。在保证国家投资的前提下,鼓励多方投资办学、集资办学、合作办学,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渠道多样化、管理方式多样化,形成以国家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参与的办学投资模式。
2、高等教育市场化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高校培养的人才必须适应市场的需求,这就要求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引入供求机制。市场经济的供求机制能够调整高等教育供求的总量、结构和层次向平衡化发展。经济建设不同时期对不同层次和结构的人才需要,通过劳动力市场上特定层次和种类的劳动力的供给状况及价格高低反应出来,并形成个人和企业对特定种类教育的需求,引导高等教育供给部门按需求的总量、结构和层次进行人才的培养。
3、高等教育市场化应注重投入——产出效益。高等教育市场化经营,把市场化的经营理念——教育是稀缺资源,通过教育市场化运作,使教育资源合理优化配置,达到效用的最大化,提高高校的办学效益,使教育投入在市场中实现合理的回报,才能形成教育自身的造血功能,摆脱长期以来高等教育依靠外界投入,非生产性的尴尬局面。
4、确立高校在教育机制及市场机制中的主体地位。各高校是办学的主体,应能够自主决定自身资源配置,即决定招生的数量,决定专业的设置等。高校办学的自主权扩大了,才能够充分调动高校的积极性,使其在享有完整而独立的教育教学权的基础上,想尽一切办法去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环境,并且积极利用自身在知识、科技方面的优势从多个方面确立自身在市场中的稳固地位。
二、教育市场化指标
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是社会分工逐步细化的结果,教育是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同时,教育又具有公益性,因此,在一定范围内适度引进市场机制将会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评价教育市场化的主要指标包括:自负盈亏原则,教育市场的兴起,国家提供角色的减少,采纳市场管理原则,市场主导课程,院校创收,内部竞争,强调效益等的实现情况。
三、教育市场化的实现方式
从各国的实践经验来看,高等教育市场化大致有如下四方面的路径:
首先,鼓励民间多元投资高等教育,以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高等教育具有双重属性——公益性和市场性,高等教育市场性要求打破投资主体单一的局面,让各种社会力量投资办学,使投资主体多元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完全放手,而是将部分办学权下放,其目的在于扩大供给,增加高等教育资源总量。同时,在不同办学主体之间形成竞争,提高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从而提供更个性化的高等教育机会,提供更高的教育质量。
其次,实行“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按照人力资本理论的说法,教育是一种投资,既需要支付成本,又能为个人和社会带来效益。个人的收益主要表现为未来较高的收入、更大的就业和适应能力、更高的升迁机会和社会地位等;社会收益则主要表现在国民收入的增加和国力的增强、民主政治的改善、精神文明的提高等等。按照市场经济“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受益各方,即受教育者个人和代表社会的政府理所当然地应当支付相应的教育成本,即实行“成本分担”。
再次,教育产业的经营。既然教育是一个产业,那就应当对之进行经营。经营得当,教育单位是可以带来“利润”的。得到的“利润”,一般作为发展教育的基金,除此之外,还可将一部分“利润”作为投资回报给予投资者,以吸引新的投资。教育的有效经营还能鼓励各教育单位改善经营管理,使有限的教育资源能够得到重新配置,提高使用效率,使一定投入有更多产出。
最后,引入竞争机制。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竞争机制引入到教育活动中将对传统的教育运行模式产生冲击,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也会促进学校内部管理模式的更新,使学校充满自主办学的活力,有压力的同时也有前进的动力,才会适应市场的需要,为市场输送大量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路娜,夏永红.教育市场化的内涵、机制及政策取舍[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2)
[2]陈光亮.教育市场化探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7(11)
[3]李盛兵.高等教育市场化:欧洲观点[J].高等教育研究,2000
[4]卢乃桂,操太圣.中国改革情景中的全球化: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现象透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
[5]简敏.对教育市场化改革的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6(8)
[6]侯勤.论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内涵、实践意义及其可行性[J].法制与社会,2006(9)
[7]张伟.论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可能途径[J].经济经纬,2005(4)
【浅谈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内涵及实现方式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言语品味的方式的论文04-27
高等教育市场化思考04-30
完善学习方式实现师生双赢教学论文05-02
浅谈环保市场化问题的思考04-26
浅谈以教学情境化实现教育生活化论文04-30
对WebGIS的.NET实现方式的研究04-29
浅谈中美思维方式的差异04-30
浅谈教育方式对教育的影响05-01
浅谈如何实现项目节能减排目标建筑工程论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