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经费收入来源的拓展策略研究论文

时间:2023-05-01 23:15:1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地方高校经费收入来源的拓展策略研究论文

  【摘要经过近十年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教育财政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发展,我国高校已进入外延规模发展向内涵质量提升的转变时期。而地方高校作为“扩招”的主力军,将面临更大的质量提升所需资金压力。拓展经费收入来源,改变经费来源两元结构将直接关系地方高校未来发展。文章从地方高校经费来源的现状分析入手,剖析其经费来源拓展的机遇,从政府、企事业单位、自然人以及学校自身四途径论述了当前地方高校拓展经费来源的策略。

地方高校经费收入来源的拓展策略研究论文

  【关键词】地方高校;经费收入来源;拓展策略

  从1999年开始,经过10年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在规模扩招以及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双推动下取得了长足发展。截止到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共2263所,其中,中央部委属高校111所,地方属高校1514所,民办高校638所,各类在校生达2907万人,校均规模达8679人,毛入学率达23.3%。高等教育的规模发展,离不开地方高校的巨大贡献,可以说承担了更多的“扩招”责任和压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质量问题和债务问题。当前,地方高校质量问题和债务问题已提到解决日程,解决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教育经费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经费来源的拓展。本文基于地方高校扩招十年后的经费来源总量及结构变化,就地方高校所面临的机遇以及拓展提出一些思考和对策建议。

  一、地方高校经费收入来源多元化的现状分析

  伴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财政改革,高校的经费来源模式发生了巨变,形成了高等教育办学经费多元化的格局,但中央高校和地方高校的经费收入来源总量、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对于地方高校来说,需要在稳定教育规模的后扩招时期进一步拓展经费来源。我国高校的经费来源渠道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全部来自于政府拨款。80年代以后,尤其是90年代以来,呈现多样化和多元化趋势,其经费收入按来源分为预算内事业性经费拨款、教育附加拨款、事业性收入、产业投资及资产经营性收入、捐赠收入和其他收入六大类,其中预算内事业性经费拨款由各类教育事业经费拨款、基本建设经费拨款、科研经费拨款、其他经费拨款构成;事业性收入由各类学费、住宿费、培训科研经费收入等组成。

  不同经费收入来源又有着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如政府的财政拨款目前主要有定额拨款、专项拨款和合同拨款等不同拨款方式,分别来自财政主管部门、科技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等。学费又来自全日制本专科生、自考生、成教生、研究生、硕士生(专业学位)等。可以说,高校经费来源由六大类及较多小类构成,每一小类又面对一个细分市场,需要高校去分析挖掘。下面就现实角度着重分析地方高校经费来源的多元化状态。

  (一)地方高校经费来源总量严重偏低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和教育财政改革的深入,地方高校的经费来源也取得了很大发展。但与中央高校相比,经费来源总量上的差异比较明显。以扩招十年后的2008年为例,中央高校人均教育经费总量是地方高校的2.26倍,人均预算内经费总量是地方高校的近1.94倍。可以说地方高校面临的资金压力比中央高校更大,也说明地方高校的教学质量问题更严重,地方高校在质量提升建设和经费来源拓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压力比中央高校要严重,任务更艰巨。

  (二)地方高校财政性经费来源比重偏低,科研经费收入筹集能力弱

  财政性经费来源是高校经费来源的主渠道,起着稳定支撑的基本保障作用,但在“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教育体制改革推动下,地方政府逐渐降低了自身财政责任,地方高校的财政性经费来源占总收入来源比逐渐降低。2008年中央高校总经费来源的56.15%是财政性经费拨款,而地方高校总经费来源中只有44.12%是财政性经费拨款。但这种差异又主要体现在科研经费拨款方面,其中,中央高校科研经费拨款收入达到11.46%,而地方高校却不到1%。说明中央高校的科研实力更强,获得科研拨款收入的可能更多。

  (三)地方高校事业性收入来源比重大,学杂费依存度高

  地方高校因其主要依靠扩大招生规模获得发展模式,地方高校学杂费收入占全部经费收入来源的比重不断增加,2008年其占总经费收入的40.95%,而中央高校仅占18.08%,地方高校是中央高校的2倍多。这表明地方高校在扩招和学费改革的背景下,地方高校的经费收入对于学杂费收入有着较强的依赖。

  (四)地方高校其他经费收入来源比重低,经费收入的两元化结构明显

  由表1可知,中央高校财政拨款(扣除科研拨款)和学杂费两项收入和占总经费收入的62.77%,而地方高校财政拨款(扣除科研拨款)和学杂费两项收入和占总经费收入的84.29%,地方高校比中央高校高20个百分点,地方高校“财政拨款和学杂费”收入的两元结构比较明显,中央高校的经费收入多元化格局比地方高校明显,成效大。

  (五)地方高校经费收入存在地域不平衡

  由表2可知,地区地方高校生均教育经费和生均预算内经费最高的是北京市,分别达到31416.44元和26181.80元,分别是全国地方高校平均数的2.16倍和3.73倍,分别是全国地方高校生均教育经费和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最低的安徽省和湖北省的3.21倍和6.64倍。同时,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与生均总教育经费比重最大的是北京、西藏、宁夏三省市,已达80%以上;而比重最小的有河北、辽宁、福建、江西、湖北、四川六省,低于40%。

  二、地方高校经费收入来源拓展的机遇

  由地方高校经费收入多元化发展现状分析可知,地方高校的学杂费经费收入依存度高,而其科研服务经费收入低,这与地方高校大多数是教学为主、科研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比较弱、自身筹集经费收入的能力不足有关。同时,因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中央与地方财政实力以及对所属高校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同,导致地方高校普遍存在着经费收入来源总量低,内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但当前国家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中央加大对地方高校的支持、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等都为地方高校进一步拓展经费收入来源提供了机遇,为地方高校改变经费收入来源两元结构提供了拓展空间。

  (一)地方政府债务化解的推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债务问题逐渐成为影响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隐患。地方高校往往因其自身经费收入来源比较单一问题,影响着地方高校质量建设投入和内涵建设,影响着地方“教育强省”战略的实施和教育对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贡献。这也迫使地方政府不得不花大力气解决地方高校债务问题。如广东、江苏、江西等省都开始了大规模债务化解,增加专项拨款,其中,江苏省累计债务化解财政拨款已达122亿元。

  (二)地方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

  随着地方经济发展以及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地方政府越来越认识到高等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地方高校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特别是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使得地方政府能拿出更多的资金支持地方高校发展,如江苏省就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增特色优势学科建设专项资金近十亿元。同时,随着地方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政产学研的合作发展将更加广泛和深入,地方高校为地方社会经济服务的需求更多,要求更强,地方高校也更容易从为地方社会经济服务中获得更多的社会科研经费、社会培训经费的支持。

  (三)教育财政税收的不断完善

  当前高等教育财政改革的深入发展着重体现为中央财政加大了对地方高校的支持力度,加大了对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创新建设以及人才建设等专项建设经费的投入,逐渐从以前单纯支持中央高校发展的局面,改变为全面支持中央高校及专项支持地方高校发展,如2010年启动的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规划(2010—2012),每年拿出55亿专项支持地方高校发展。国家一方面在加大对地方高校发展的直接支持外,通过完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支持政策,如扩大捐赠税收抵扣额度、范围,支持高校教育基金会的发展,中央级普通高校捐赠收入财政配比资金政策等。地方高校将从这些政策的改变中获得更多的经费收入来源。

  因此,地方高校应充分把握国家和地方财政政策,针对其自身地理位置、学科建设、人才优势、科研实力、社会服务能力、发展战略以及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加大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融合,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力度和水平,利用市场化手段来拓展经费收入来源。

  三、地方高校经费收入来源的拓展策略

  地方高校经费收入来源拓展过程也就是地方高校扩大财政经费收入,改变经费收入两元结构,增强财政拨款与学杂费收入之外的其他经费收入来源的过程。

  (一)面向政府的经费收入来源拓展

  政府的财政经费拨款永远是高校资金来源的主渠道,也是地方高校经费收入来源拓展的主方向,该渠道的拓展受到地方政府对地方高校的支持力度、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等影响。政府的财政经费拨款按用途主要分为教学拨款、科研拨款以及学生资助拨款三部分,其中又分为定额拨款和项目拨款;政府资金渠道按主管部门不同分别来自教育主管部门、科研主管部门和财政主管部门等;有的资金来源是根据学校规模、办学层次、资产规模等进行的定额拨款,它是相对固定而稳定的,所有学校基本无差别,无须竞争,基本一致;有的是专项拨款与项目拨款,是根据具体项目或特殊需要而进行的拨款,它与学校学科类别、办学层次等直接相关,具有较强的竞争性,不是所有学校都有相同的专项拨款。

  1.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和信息搜索机制,一方面全面整理和分析现有来自不同部门政府资金状况,分析学校现有资金筹集的优势和劣势,特别是要与同层次竞争学校进行对比,搜集该类学校相关资料和信息。另一方面要从资金来源渠道的财政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和科技主管部门搜集相关信息,掌握他们的工作规划和资金支持的动态变化,预先了解和掌握这些部门资金专项拨款的安排和动态趋势,如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资金、教学质量资金、可再生资源利用资金等专项资金支持。

  2.地方高校应根据当前政府资金拨款方式的改变,积极整合学校资源,优化学校规模结构,一方面要稳定现有学生规模,改变过去单纯依靠学生规模扩张来实现学校资金来源的增加,另一方面要优化结构,特别是学生专业类别和层次类别结构优化问题。对于竞争性专项拨款,学校应积极争取,要通过资源的内部整合实现专项实力的增强,为专项资金的申请提供强大的支撑。

  (二)面向教育消费者的经费收入来源拓展

  根据“谁受益谁负担”的“成本分担”理论,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学生及其家庭必须承担部分教育成本,缴纳一定的学费和住宿费。对于地方高校来说,扩大学校的招生规模和办学层次是拓展该部分资金来源渠道的直接形式,但扩大招生规模必然带来相应的师资、设备等软硬件建设投入的增加,否则会导致教育质量的降低,最终影响到学校生源的稳定性,造成学校社会地位的降低,反过来影响到学校经费收入来源。

  1.学校招生规模的拓展。根据财政定额拨款方式的规定,学校的学生规模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学费资金和财政定额拨款资金量,学校在校生越多,学费收入资金和财政定额拨款资金也就越多。但招生规模的扩展一方面受到国家整体的招生计划的限制,同时也受到学校现有师资、学科发展历史、设备设施状况的制约。特别是经过近十年的规模扩张,学校的教学教育质量已成为今后十年或更长时间内的主要任务,决定了学校能否继续维持现有规模的关键。

  2.学校办学层次的拓展。学校的办学层次同样影响着财政定额拨款量,但办学层次的提升或拓展都需要学校相应的教育能力的支撑,如扩大研究生招生比重,就需要学校拥有更多的研究生导师、科研经费、硕博士专业点的支撑,这些也都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任何一个专业点的建设和提升都需要大量的师资经费、设备经费和科研经费的支撑,需要长期的投入积累。

  3.学校专业分布的拓展。专业分布越广,学校可招生的专业也就越多。而专业分布又和一所学校的专业发展历史非常相关。地方高校专业的拓展必须依托现有特色优势学科进行。

  地方高校如何在稳定招生规模的前提下,还应加大学校外教育市场的培育和拓展,如拓展培训市场,增加培训收入等。

  (三)面向市场的经费收入来源拓展

  面向市场的资金渠道主要有企业资金(如科研合作资金、技术培训资金、无偿捐赠资金等)、金融机构资金(如银行合作资金等)、个人资金(如个人捐赠资金等)。以上经费收入来源有的是无偿性的,如捐赠资金;有的是有偿性的,如科研合作资金;但所有这些收入来源渠道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竞争性,这些资金的获取量直接与学校的竞争实力和竞争行为密切相关。

  1.企业资金的经费收入来源拓展。随着产学研合作的深入,企业资金目前已成为各高校积极争取的主要经费收入来源,获取企业资金的形式主要有科学技术转让和服务、人力资源培训、共建实验室、共建教学实训基地以及无偿的仪器设备捐赠、奖助金捐赠或货币资金捐赠。地方高校与中央高校相比,其科研实力和人才实力存在一定差异,但其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其获得企业资金,特别是本地企业资金有着更强优势。所以地方高校应立足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本地经济发展战略,强化产学研合作,强化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获得更多的企业科研资金支持和本地社会捐赠资金。

  2.个人资金的经费收入来源拓展。个人资金的筹集主要是积极争取个人的无偿捐赠资金,对于个人捐赠资金的积极争取需要学校建设完善的校友联系制度,建立起从招生、教学、学工和毕业后的整套校友资料,建立起主动的联系制度,克服目前校友工作仅仅为杰出校友服务的短视行为。

  3.加大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通过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获得更多的地方支持。地方高校因其特有的地理位置和隶属关系,其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往往具有更强的地方特色,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紧密度更高。如何针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走一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双赢之路,是地方高校经费收入来源拓展的一个重要战略。如南京工业大学作为一个地方高校,充分利用其“大化工、大建筑”的学科特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通过“顶天立地”的科研战略,通过引进企业实验室进校园,“十五”期间,累计获得各项科研经费收入超15亿元。

  (四)面向学校自身的经费收入来源拓展

  面向学校自身的经费收入来源拓展主要指学校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资源优势进行的产业投资、资产出租出借、资金的金融运作等方式的经营与服务收入拓展。这些资金的取得与前面各渠道资金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其更多的是基于高校自身的经营。

  1.产业投资收益收入来源拓展策略。近几年,随着高校产业改革的深入,学校校办产业的规模在逐年增加,但收益分配的比例过低,既有校办产业经营利润不高的问题,更有校办企业学校股权分散造成的后果。所以,学校在投资校办企业或委派董事时一定要明确学校收益实现问题,要避免企业长期不分股利的现象出现。

  2.资产出租出售收入来源拓展策略。高校利用自身校区区位优势,开展资产出租出售,通过让渡资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通过资产的空间置换换取资产的增值来获得各项经营与服务收入。

  3.存量资金金融运作收入拓展策略。高校在日常的运转过程中必然存在一定的存量资金和金融市场,如捐赠资金的留成,职工工资的代发、学费代收等,而这些为高校进行资金运作提供了需求,前者受到国家政策性约束,只能进行定期存款而获得利息收入;后者可通过市场的让渡获得银行在学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支持,如校园一卡通建设资金。

  经费收入来源的拓展策略并不存在唯一正确或最优的方式或途径。每个地方高校的地理位置、发展历史、学科水平、专业结构、师资力量、资产规模以及面对的群体对象等差异都是决定不同高校采用不同拓展策略的内在影响因素。不论是采用单一的扩大财政经费收入来源的拓展方式,还是采用多途径、多元化的拓展渠道和方式,各地方高校要与促进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发展相适应,必须保持地方高校的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教育部.2008年教育统计数据[DB/OL].

  [3]朱振林.论大学办学经费多元化战略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4):11-12.

  [4]袁连生.我国高等学校生均成本变动分析[J].教育研究,2004(6):23-27.

  [5]孙志军.扩招十年来中国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收入的变化及解释[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4):72-80.

  [6]“顶天立地”:南工大竞争力的源泉[DB/OL].光明日报,

  [7]南京工业大学:组合拳开辟政产学研合作之路[DB/OL].

【地方高校经费收入来源的拓展策略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高校体育教学拓展训练研究论文04-30

高校体育改革适应全民健身计划的策略研究的论文04-27

高校和谐关系构建策略的论文04-27

地方高校软件工程的论文04-27

增加农民收入研究论文05-01

建筑工程中风险来源及加强策略论文05-02

广开经费来源增强办刊后劲05-02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审计业务模式研究04-30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研究论文04-30

试析关于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提升策略的研究论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