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示范院校三导制育人模式践行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摘要】高职院校践行“三导制”育人管理模式,能充分满足学生个性成长的需求,更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一种新途径、新方法。本文立足实际,对高职院校实施“三导制”育人模式进行分析,并针对“三导制”存在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职示范院校 学生管理 三导制 育人模式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以加强内涵建设为重点,以做“发展的示范,改革的示范、管理的示范”为宗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是一个整体改革和提升,这里所说的整体性,是一个有机系统的建设性,从内部来看,在建设中我们不能仅仅只建设好国家示范性项目,而忽视了学生管理、党建工作、后勤保障、校园安全稳定等一系列具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力量的常规性工作;从外部来看,建设示范性职业院校不仅仅是学院提高综合水平和社会声誉的问题,而且是整体教育水平的快速提升问题。我们学院面临的这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同样需要处理好多方面的关系,必须进行整体推进,否则很难实现学院持续健康发展。
作为学院管理工作者,在示范校建设中,能充分地认识到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和定位,决定了学院一切内部组织、管理、规范形式等方面的转变。学生管理工作是学院管理工作的重要核心内容,是示范校建设中体现管理示范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模式的创新就应紧跟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为切入点,管理方法的创新应适宜专业、教学、课程改革的特点为突破口,管理文化的提升应结合办学特色的具体形式为载体。
示范校建设以来,我们紧紧围绕示范校建设任务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研究学生管理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开拓学生管理工作新局面,以适应示范校建设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分院学生管理工作进程,旅游分院实行示范校建设下的新的育人管理模式即“三导制“育人模式。
“三导制”育人模式,是以学生事务管理为基础,学生专业发展指导为主体的新的育人模式。是以班级为单位,配备一名专职思想政治辅导员(简称专职辅导员)、一名上届同专业的学生辅导员、一名或多名专业导师。目的是让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参与学生的专业指导,思想道德建设,关注学生个性需求,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最终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1 实施“三导制”育人模式的必要性和意义
1.1 有利于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有效结合
在教育实践中,由于机制的原因,教师只注重教学和科研,只注重专业知识讲解和传授,不大关心学生的教育管理。专业任课教师不知道学生的课外活动内容、思想观点、就业状况等等。而学生教育管理人员由于专业上的差异与工作性质的不同,只强调思想教育和纪律约束,不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课程内容、学习方法等,与专业教师联系不多,与教学联系不紧,很难形成教育与管理的合力,做到全员育人存在很大差距。
实行“三导制”育人模式,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学双方的交流,拉近导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克服传统教育中人为地将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分离的矛盾,实现教书与育人双重职责的有机统一,将学生的思想教育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实行“三导制”也有利于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三导制”要求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导师,这就需要教师必须注重自我教育和再学习,不断提高教科研水平和实践技能,提高自身素养,真正起到“传道、授业、解惑”作用,促进教学相长。
1.2 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有效地推进“三导制”,有利于因材施教,使个体有潜能特长,个性发展有特殊要求的学生在学业上获得更多的帮助。实行“三导制”育人模式,可弥补传统教学计划的不足,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发挥。专业导师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具体指导,对学生的专业发展超前提出具体建议,督促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的同时,结合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好各类选修课程,拓展知识面,发展个性和特长,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提高和发展,为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潜能的发挥提供条件。
1.3 有利于职业技能的培养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实行“三导制”,可以针对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指导学生根据毕业后从事的专业岗位的技能要求作好学习计划,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指导他们进行专业知识拓展学习。专业导师都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际动手能力,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锻炼和培养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推行“三导制”,能有效地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 实施“三导制”育人模式的形式和方法
旅游分院以08级5班作为试点实行“三导制”育人模式,然后在09级11个班级全面实施。分院共有旅游管理、会展策划、酒店管理等8个专业,共计3名专职辅导员(一名专职辅导员负责120-150个学生)、55名专业导师(一名专业导师负责6-10名同学)、11名学生辅导员(一名学生辅导员负责1个班级)。自2009年3月启动以来,先后制定“三导制”实施方案,专业导师职责,学生辅导员实施方案,并举行受导仪式。先后召开“三导制”育人模式阶段总结会,座谈会、汇报会及研讨会。
专职辅导员负责学生日常生活事务管理,规范学生行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导师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思想观念、兴趣、爱好、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专业导师要把教育学生看作是一项日常工作,同时也是一个研究的课题,对于所引导的过程与效果进行记载、分析撰写个案分析材料,定期开展研讨,不断提高“导”的水平,同时遵循个性化、亲情化、渐进化、实效性原则。学生辅导员由品学兼优的在校同专业学生担任,协助专职辅导员及专业导师完成各项班级事务管理。专职辅导员、专业导师、学生辅导员的协作管理机制作为学生管理的三大主体,三者之间的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建立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工作的管理机制,才能达到“资源共享,组织共建、活动共抓”的目的,才能有效地提高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水平,才能紧紧围绕2009版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社会需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3 推行“三导制”的成效
3.1 全员参与学生管理
“三导制”的实行,让更多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全面关爱,对自身的发展和前途有了深层次的思考,较早地从一种迷茫和困惑中解脱出来,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三导制”的实行,把学管人员、专业教师和学生有效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齐抓共管的教育合力,提高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分院实施“三导制”以后,学生在各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学生思想稳定了,在能够达到学管目的的同时促进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校风,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实行“三导制”育人模式试点08级5班,导游证笔试考试一次通过率达75%,其余相同专业只接近50%;在5名报考韩语导游考试中,只有08级5班同学通过韩语导游证笔试考试;口试模拟考试优良率占60%,其他班级只占40%; 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是其他两个班级总数的2倍;5 班更适应行动导向课程法,学生合作意识强,学习效果好。参加接待大型活动如中德师资培训、东博会、参与大学生应用技术项目等大型活动人数居多。
3.2 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干部
各班级的学生辅导员由品学兼优的学生骨干担任,从新生入学第一天开始协助辅导员将学校的教学管理、日常行为管理、班级规范等各项制度传达给学生,是新生入学的教育良师,是学校与学生之间反馈信息,协调解决矛盾,上传下达的桥梁和纽带。充分体现了“同辈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三自教育”,即“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有效地培养一支思想进步、作风过硬、素质较高、自制力强、有威信肯于奉献的学生干部队伍。在分院树立优秀学生的典型和模范,能由点带面带动整体学生的进步。
4 关于三导制的思考
在高职示范校实行“三导制”育人模式还是尝试和探索,给我们的管理提出新的思路和方式。通过不到一年的实践,我们认为,推行“三导制”在实践中,还存在以下问题,必须引起思考和重视。
(1)受导的学生多,专业导师投入的时间有限
专业导师工作只是一项兼职工作,教师的科研和教学任务居多,能投入时间有限,分院规定每位导师每周至少指导所带学生两课时,这显然是不够的,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多,每届需要指导的学生也将增多,这将影响导师指导的效果和力度。针对这种情况,需要专业导师根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制定具有规律性的指导方案及计划,力求能让所带的上届学生对下届学生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2)二年制专业的学生辅导员不能全程参与服务与引导工作,能参与分院班级的管理和服务仅有半年的时间,选用其他专业学生承接学生辅导员工作在专业指导及专业渗透教育等方面效果不佳。
(3)需要统一思想,重视到位
专业导师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光靠一个部门很难奏效,所以职业院校领导要提高认识,重视到位,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关制度,推进“三导制”工作的顺利开展,除建立一支德才兼备,教书育人的教师队伍外,肯定专业导师的工作业绩,对专业导师工作给予适当数额的专项酬金,这就要求学院在政策上支持的同时,应有足够的资金保证。
(4)专业导师评价机制不健全
由于受导学生各不相同,导师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也各有特色,学生的思想品质没有硬性的衡量标准,如何对专业导师的工作进行准确的评价还是个问题,缺乏科学性。专业导师的工作是一项责任心强,自主性的工作,难以制定出刚性指标来评价考核导师工作效果,可采用定性考核为主的评价方法,即通过学院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及学生考评,综合平衡,给出导师的考评结果。
总之,面对高职院校的诸多问题,积极研究和探索高职院校“三导制”育人模式是十分必要和迫在眉捷的。有效地推进“三导制”育人模式有利于因材施教,对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率等方面有很到帮助。但是“三导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在实施过程中,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解决。一年多的实践告诉我们,在职业院校实施三导制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这项工作急需从理论上进行探讨,从实践上进行总结完善,结合我院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创办具有高职特色的“三导制”育人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郭厚良.导师制的理论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2).
[2] 李尧.谈高校学生工作的班主任、辅导员双重管理机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7(1).
[3] 学生教育导师制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0(12).
【高职示范院校三导制育人模式践行的实践与思考论文】相关文章: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思考与示范院校的实践07-21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论文01-02
对高职院校实施完全学分制的思考论文02-21
责任师傅制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02-21
对高职院校水工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思考论文09-26
高职院校教学工厂模式的思考09-03
高职院校合作模式探索的论文10-08
高职院校班导师的实践与思考10-04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思考论文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