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农村家庭大学生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之个案研究论文
【摘 要】如何做好大学一年级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以帮助他们顺利渡过心理适应期并实现个人角色的转换,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农村家庭某大一新生适应不良的典型个案研究,分析了导致个案适应障碍的原因,并提出了挫折教育、养成教育这两大辅导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角色转换适应障碍挫折教育养成教育
一、问题的成因剖析
1.理想和现实的适应障碍
人有两个“自我”。“理想自我”是个人从自己的愿望出发对于将来的“我”的认识。“现实自我”是个人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对现实中的“我”的认识。周某作为同辈人中的佼佼者,在步入大学殿堂前一直是校园里的宠儿,学生中的尖子。因此脑海中设计的“理想自我”是完美的。对于他来说考入重点大学,再次成为宠儿就是他的理想和目标。这种理想和现实的落差导致他滋生了强烈的失落、沮丧、消沉等情绪,从而一蹶不振。
2.生活环境的适应障碍
周某从小家庭教养的方式为“专制型”。父母对孩子不尊重、不理解,强制多于慈爱,冷酷多于温情。在家里家长利用对孩子的监护权来建立自己对孩子的绝对权威,不允许孩子有不同见解。从小学到高中十多年间父母和他之间除了谈论学习没有其他精神上的沟通和交流。父母给周某规划好理想甚至选好了大学的专业。在孩子的生活方面可谓细致入微,事事包办造成了他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进入大学身处全新的环境,他顿时感到无所适从,人渐渐消沉,靠沉迷于网络世界来逃避现实。同时,由于父母一些观点的偏执,造成了对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取向的狭隘。这容易造成孩子的认识偏差,在其今后的人生中,只要不如意,便怀疑自我,甚至容易丧失自我。
3.人际关系的适应障碍
周某进入大学,离开了高中熟悉的老师和同学,离开了和自己朝夕相处的父母,置身于新的人际环境。面对陌生的人际关系感到无所适从。由于中学时“一心只读应试书”,交往面比较狭窄,几乎与社会没有接触。进入大学面对来自四面八方而性格各异的同学便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样和别人相处,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也不知道怎样与人沟通,更是缺乏人际交往的方法、技巧和智慧。导致大一新生人际关系紧张,宿舍关系僵硬。
4.学习环境的适应障碍
(1)学习目标的迷失
由于教学目标的差异,大学教育更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因而在课程安排、教学要求以及教学方式上均不同于周某已熟悉的“应试教育”模式.在中学,他的目标很明确——学好老师教的知识,按部就班,考上父母期望中的重点大学。并且过惯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读书为高考的相对单一的生活。而到了大学后,学习的目标就不明确了,毕竟大学没有了往日如同高考这样的里程碑,也没有了“只有考上大学,才有出路”这样所谓的人生目标。面对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感到眼花缭乱、难以选择,迷失了自我本应有的目标。
(2)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的缺乏
在高中学校学什么、怎么学都由老师安排好,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教育模式“教主宰学”,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形成了比较封闭的思维习惯。同时,家长盼望孩子成为人中龙凤的目标锁定在“考入重点大学”,他们的思维是完全定势的。这就形成了从形式到内容;从学校到家庭;从老师到家长;从观念到行为全方位、多层面的封闭性管理模式。然而,大学比较强调的是自觉学习、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并且老师授课进程较快,不像中学反复讲解。所以学生要学好大学的课程,就要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提高独立学习的能力。周某正是由于缺乏这些能力,导致了他很难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
二、辅导策略
1.挫折教育
(1)积极和家长沟通,发挥好家庭在大学生挫折教育当中的积极作用
帮助周某分析原因,尽快让他走出阴影适应现在的大学生活才是关键。其次、建议家长要学会自我剖析,不断地审视对孩子的期望值是否合理,要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第三、希望家长要注意与其相处的内在质量,建立和睦、平等、民主的家庭气氛,这样才能增强其适应新环境的能力。第四、启发家长学会尊重孩子,聆听孩子的心里话,努力让自己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平时多注意与孩子交流感情、交流思想、交流观点和看法,塑造孩子比较乐观、豁达、健康的心理个性。第五、恳请家长保持和孩子的联系,随时掌握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对他的教育和引导。
(2)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调整自我抱负水平
一个人对自我认识和评价越接近本人的实际情况,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如果过低评价自己或过高评价自己,就会产生自闭或自傲,使人感到焦虑不安或忘乎所以,有可能造成行为的偏激,导致心理问题。高考失利对于周某的打击之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和家庭赋予的期望值过高而引起的。让周某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调整自我抱负水平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我们为他分析高考失利原因,和他交流谈心,让他真正地从心理上感受到我们对他的关心和爱护。其次、要求他坦然面对现实、从头起步。没有考上重点大学,进入了三本学校,这已经是事实,就应该从心底来接受它。无论自己在中学时代多么的优秀,那只能代表过去。优秀是对一个人过去的总结和评价,并不代表他的现在,更不能说明将来。第三、要欣赏自己的优点、比如思维比较敏捷、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比较强、篮球打的很出色等。
(3)引导学生做好人生规划,树立新的奋斗目标
要合理地给自己定位。每一位大学生都应该有自己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应立足现实,从实际出发,把奋斗目标确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而达成。只有这样,才既可以增强自信,又可以提高自我的满意度,维护心理的平衡。没有奋斗目标就没有前进的方向和动力。为了帮助周某找到真正的自我,重燃他曾经的热情,激发其潜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与其谈心,使他意识到,没能考上重点大学不是人生的终结,而是人生新的起点,只有走好每一步,以后的人生目标才有可能实现。我们协助他定好近期目标(比如落下的科目将如何补上,本学期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和远期的目标(比如大学五年的目标是什么,对自己将来的职业如何规划等)。在这个时期只有让他树立了新的奋斗目标,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才有可能从阴影中走出来,并找到为目标奋斗的动力和源泉。
(4)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我们针对他的情况对他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健康教育工作:第一、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包括对其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讲解,介绍关于心理健康知识的书籍给他阅读。第二、心理咨询。①我们定期深入周某的课堂和宿舍,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和心理问题。②将他转介到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由专业心理咨询老师对其进行定期的心理疏导和引领。③朋辈心理咨询。朋辈心理咨询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帮助。
2.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通过正规的训练、严格的管理、系统的培养等多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信、行”等素质,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小抓起。大学生虽然已经进入青年阶段,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品质、行为习惯还没有完全定型,仍然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1)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注重人文精神的养成
在人文素质教育中,渗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内容,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塑造人文精神。鼓励周某多选修人文课程,在课堂学习中积累丰富多彩的人文科学知识。充分发挥两课的作用,以正确的理论引导他明确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2)以学生宿舍为依托,注重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宿舍作为学生相对固定的场所在学生素质培养中的作用日渐凸显。它既是学生栖身的场所,又是多种思想交流、碰撞、冲突的场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宿舍就是一个“小社会”。所以如何使周某在这个“小社会”中健康成长、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培养起独立自强的意识与团队合作的精神对他今后的成长至关重要。我们一方面通过一系列学生宿舍管理办法来规范其行为,让他意识到“宿舍是我家”让他习惯在集体宿舍准时起床、收拾房间、打扫卫生、参与公共劳动、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等等。使他在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中,增强自理自立能力。另一方面,我们以宿舍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宿舍美化大赛”、“宿舍文明标语征集大赛”等,以这些活动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3)学会与人相处,注重良好人际关系的养成
周某大学以前的生活可以说是相对封闭的。要使其感受到大学生活的快乐,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是首要任务。首先、建议对自己以前的人际关系进行重新审视,找出原先封闭的原因。其次、学会用一种宽容与平和的心态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不再一味地以自己的标准苛求别人。第三、正确看待同学中出现的一些小摩擦,懂得同学之间的摩擦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要想达到一致,就需要同学之间多交流,多宽容,不能因为一些小摩擦,而将自己封闭起来。第四、逐渐学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不能一味满足自我,而忽视他人;也不能为了友谊而单方面服从,失去自我。第五、学习交往沟通的技巧和方法,不断增长人际智慧。
(4)调整学习方法,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首先,引导周某尽快的从应试教育的惯性中摆脱出来,了解和把握大学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学会利用图书馆、资料室、网络等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其次、聘请专业导师对他的专业学习给予指导,帮助她掌握专业课程的内在联系,及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另外,在他取得一定成绩时,及时给予于恰当的表扬和鼓励,帮助她树立自信心,同时,引导他养成自我反省,不断进取的习惯。
三、个案总结
通过对周某这一典型案例的分析和研究,我们深刻感受到转化“问题学生”的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工程。需要我们有爱心、信心、耐心和决心,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将教育资源有机整合。教师要为学生成长营构温馨的心理环境和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只有面对面地进行情感交流,心对心的进行情感启迪,发挥情感教育的教化功能,问题才能得到了转化,教育才能收到成效。
【农村家庭大学生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之个案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高校学生角色转换适应研究04-30
报纸编辑的角色转换04-29
大学生受骗的逆向角色转换研究05-02
创新教育下教师角色转换之浅谈04-28
角色转换之间作文04-26
教师角色的转换04-30
朗读,因角色转换而精彩04-26
角色转换之间作文07-21
角色转换之间话题作文04-29
角色转换之间初中作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