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教育的三大法宝论文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教育必须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正确认识教育对象和中职教育的任务,改革教育手段和考评方式。因材施教,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科学地进行岗位设计,细分和量化岗位技能,强化职业能力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适销对路的初、中级技术人才.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因材施教 考评改革 就业市场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普遍感到学校难办,课程难教,教师难当,学生难管。尤其是中小型规模的中等职业学校更是不知所措,使尽浑身解数也难找到一条合适的答案。我认为困惑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职学校的办学理念。有的学校一方面在办职业教育,另一方面仍然沿袭照搬普通教育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一方面在抓教改课改,另一方面仍然着力于“备教改导考”的各个环节,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结果是劳而无功,收效甚微,原地打转。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教育要有所突破,必须跳出普教模式思维惯性的圈子,在三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教育对象和教育的任务:二是因材施就革新教育手段和考评方式:三是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将学生就业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我认为这是中职学校教学理念的三大法宝。
一、正确认识教育的对象和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办好中职教育的前提
农民懂得水田里种水稻,不能种花生,这叫因地制宜。裁缝用布料加工衣服,不可能用钢筋水泥去做衣帽,这叫物尽其用。搞教育必须因材施教。中等职业教育者必须从灵魂深处懂得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道理,而不只是在口头上懂得这个道理。
首先我们要正确地认识职业教育的教育对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基础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个群体文化底子差、自控能力差、学习方法不得当或者根本不想学习、人生追求目标不高。这个生源群体具有明显的三个特征:其一、文化基础普遍较低。中考以后经过一类高中、二类高中、三类高中、综合高中、民办高中的五轮筛选以后,落下来的这部分学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这部分学生文化基础是入校学生中最低的;其二、这部分生源情况复杂。现在职校招生不转档案、不论户籍、不论区域、不论年龄(14岁一l8岁,有的2O多岁),学校面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招生,生源中有辍学多时在社会上游荡的、有打工以后转头来学习的、有初中未读完的…生源情况复杂:其三、综合素质不平衡。有一部分好学生因种种原因进入到职校学习,但更多的一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追求时尚、盲目张扬、自己管不住自己、别人管不了;有学不进、不想学、懒惰散漫只想到学校来玩几年的;有放纵自己、寻衅滋事,在中学时就是问题学生的。面对这个生源群体,中职学校具有不可选择性的招生特点。各个中职学校为了确保招生数量、为了学校的生存,不可能按照一定的文化智力、品德标准去选择录取学生。反而各校之间开展了不择手段的生源大战,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去争夺这部分学生,来者不拒,哪还管得了什么素质。总之中职生基础较差,这就是中职教育对象的特点。
其次,要明确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国家规定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初、中级实用型技术人才。它承担着两项任务:一是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培养大批社会各行各业需要的初、中级技术人才,同时也社会稳定服务,让大批不能继续接受高中教育的学生有学可上、有知识可学。二是为学生将来就业服务,让学生在中职学校学到一技之长,掌握某个工作岗位的操作和应用技能,能够胜任某个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能够充当好一个“螺丝钉”或者是“一块砖”,顺利实现就业。实质上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谋生教育。
二、转变教育观念、革新教育手段和考评方式
中职教育要转变两个观念,研究两个方法。转变两个观念:一是教学观念。将过去的“学服从于教”,我教什么你学什么,我怎么教你怎么学的教学观念转变为教服从于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想学什么就教授什么,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训什么人才,学生怎么学得会、学得好,就怎么教。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学生的.兴趣及接受能力来因材施教。二是要转变人才观念。综合素质高的复合人才是人才;有一技之长,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也是人才。
世界是由各行各业的专才、*才创造的。中等学校大可不必为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的全才而背上沉重的包袱。培养出了各个技术岗位的业务骨干、技术能手、技术专才,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基层劳动者就是培养出了适用型人才。若干个个体技术人才、构成了中职教育培育出了复合型的人才群体,这就是我们要树立的人才观。研究两个方法:一是研究教学方法、二是研究考评方法。根据中职生的特点,我认为教学方法上要重点研究情感投入法、直观训练法、两低两高法。情感投入法是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更多地投入情感因素,去影响他们、亲近他们、诱导他们。使他们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学习、热爱专业、钻研技能。要把校园文化活动,建立师生情感纳入教学计划和管理计划。使之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加大投入力度,千万不要误认为这不是教育、这不是教学、这不是正业。相反,这方面极其重要。 直观训练法:是在具体教学方式上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嘴去体验教学内容。多采用一些模拟、模型、实物等直观的教学手段,投入更多的实训教学设备来实施教学。科学严密组织到企业项岗实习。把“一枝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降低到最低限度,把老师讲为主导,转变为以学生做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上来。
两低两高法:是低速度推进、低目标任务、高频率训练、高质量要求。低速度推进是指教学进度要慢,稳扎稳打。让学生能够完全接受消化,不似懂非懂,不做夹生饭。确实搞清楚了,学会了一个内容再进行下一个内容。低目标任务就是内容不可定得太多,标准不能太高太难,深度广变把握恰当。有的中职学校学生在校三年学习29门课程,这显然是不合适的。不要指望学生一下子达到多高水平,不要在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圈子里不能自拔。要让学生容易过关,建立起他们的自信心,给予他们成功的感觉,培养起他们学习的欲望。高频率训练法是每进行一个内容,要反复多次地进行练习复习,让他们高频率地反复接受相同信号刺激,巩固学习成果。学一点练一点,懂一点巩固一点,聚少成多。高质量要求是对于关键技术问题,操作规程基本知识要点,务必按规范要求完成,不可马虎迁就,反复多次,直到达标为止。保证每个重点细节的教学质量,一个个细节做好了,质量自然就提高了。
二是研究考评方法。逐步将普教模式的单元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学习成绩”考试过渡到“职业能力”达标考核。将学习成绩评定改为职业能力评定,将不同的专业岗位应该具备的知识、技术、身体、心理素质进行分类细化,明确达标条件,分阶段实施考核评定等级。让学生看得到自己通过学习训练已经掌握了哪些专业技能,达到什么程度,还有哪些知识内容、专业技术没有学完、没有练好。身体品德心理素质上是否达标,离上岗要求还有多远。让学生从“学生心理”调整为“职业心理”,为踏入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三、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科学地进行职业岗位设计与训练是中职教育的核心
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就是要使自己培养训练出来的学生有就业的本事,能够顺利体面地找到工作,在岗位上能够胜任。中等职业学校必须以此为核心,找准自己的方向和着力点。
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具有三层含义:其一、是以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为导向;其二、是以职业岗位对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技术含量标准为导向;其三、是以就业市场供需信息渠道为导向。以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为导向,就是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以及对技术型人才的需要状况,结合自己的办学能力,开发、开设相应的专业。把办学的眼光始终放在学以致用上面。脱离了社会需求,盲目办学校、办专业是办不好职业教育的。
以职业岗位对人员需求的技术标准为导向,就是要深入到实际用工的各类企业,对自己所开办的专业所涉及到的不同岗位进行剖析研究,对技能进行细化量化。搞清楚相关岗位上有哪些主要技术、哪些常用技术、哪些必备技术、哪些相关技术、哪些硬性指标技术、哪些软性指标技术。上岗的基本标准是什么、熟练的标准达到什么程度。技术的发展方向如何、有哪些技术会逐步淘汰、新兴的技术如何训练等等。科学地进行岗位设计,严密地组织教学和训练,使培训出来的学生符合相关岗位的技术要求。
以就业市场供需信息渠道为导向,就是要广泛地又有针对性地开展用工信息调查,充分地掌握用工市场动态,开辟尽可能宽泛的学生就业渠道,确保毕业生流向的通畅。建设一批稳定的长期用工企业基地,开发定单定向培养项目,掌握用工信息主动权,减少盲目性。一手抓人才培训质量和专业建设,一手抓人才输出。主动为企业实施人才服务。要学习企业进行产品营销的策略,建立一支专门队伍,实施人才营销。不断地长期地与企业建立联系,适时掌握信息,了解掌握自己培养人才质量与企业要求的差距,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和人才输送计划,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要把每年各个学校招生竞争的劲头放在以就业为导向上,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走出一条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健康之路来。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教育的三大法宝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的班级管理04-30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改革05-01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改革04-29
浅谈职业学校中对差生的教学论文05-02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市场营销教学模式的改革04-29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法浅谈04-29
浅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论文05-02
浅谈培养学生健康意识的素质教育的论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