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妙用生活用品,构建私人实验室论文
[摘要]实验一直是科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很多知识的获取都需要通过实验来认知,而实验的实施离不开科学仪器,但实验室里的器材太精细化,学生并不是很感兴趣。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创建贴近学生生活的“私人实验室”。文中举例阐述利用生活用品进行构建私人实验室的教学体会。
[关键词]“私人实验室”生活用品科学教学教学难点
新课标给我们的教学注入了活力,它对实验探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农村中学由于条件限制还存在着较大差距,现有的实验仪器设备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特别是农村中学课程资源又相对滞后,因此还存在着说实验、讲实验的现象。况且学生对实验室里提供的实验器材兴趣并不是很浓厚。《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的实施,需要特定的课程资源”。英国著名学者托马斯·赫胥黎也指出:“假如科学教育要取得最好效果的话,它必须是生活实际的。”只有来源于生活的才是最真实的,学生才会用得得心应手,才能受学生的欢迎。这种情况下,生活用品就闯入了我们的教学视野。为此我们科学教师,应利用妙用生活用品,构建“私人实验室”,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新课改的要求。
所谓的“私人实验室”,是指服务于教学,可以是学生创建,也可以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创建,它来源于生活而自制、整合的一切仪器设备与实验资源。因此教师本身不仅对学校的实验资源要有充分的了解,更要能自己积极动手,利用日常的器具,生活的资源,和学生一起开发符合自己个性的实验资源,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意识到,只要利用生活用品抓住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问题、困惑引入教学过程,这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就地取材,构建“私人实验室”
教育家朱正元教授说过:“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说的就是要注意利用生活用品。学生学科学开始都非常感兴趣,觉得好玩,一段时间后,一些学生会对科学失去兴趣,长期下去一些学生甚至会失去学习科学的信心.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所学知识与实践脱节。而生活资源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生动的载体,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地开发与利用好这一优势资源,就地取材,转变以往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比如我们可以用废旧易拉罐,用来制作、观察小孔成像;利用废旧的小药瓶、平面镜和小玻璃珠制作显微镜;利用班级的盆景来说明土壤的基本特点和对植物成长的影响;利用指甲剪,就可以把杠杆、压强、摩擦以及钢铁的防锈联系起来;利用激光笔可以作为光学实验的光源;利用老花眼镜可以作为凸透镜,近视眼镜可以作为凹透镜;利用鸡蛋做成不倒翁;可用废镜子做万花筒;利用厨房中的醋,来演示一些反应变化。用废旧的牙膏皮可以作浮沉条件实验;用收音机的电位器可以作滑动变阻器……通过这些生活资源,不仅弥补了课程资源的不足,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兴趣。
二、“私人实验室”,轻松突破教学难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科学教师要主动关注和留心身边的生活世界,只要教师有意与留心,就可在许多日常器具中,找到实验的资源。学生只要看到这种教学资源,肯定会有一种亲切感,从而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难为可贵的是,有些生活用品用在突破教学难点方面有很大的功效。他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指点迷津,为科学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比如在学习“摩擦力”时,虽然老师借助了实验室的实验小车和弹簧测力计来演示,可是学生对于摩擦力的方向还是一头雾水。这时候,我们可以借助笤帚来在黑板上演示,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摩擦力的方向原来是阻碍物体的运动,也就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通过这个生活例子的探究,学生对“摩擦力的方向”就能有更深的理解,而且还能用学到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三、“私人实验室”,探究能力的“兴奋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存放着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火药’”。而这个“火药”实际上就是学生的兴趣。学生在明白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后,其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就会得到有效的激活。
比如学习《蜗牛》这一课前,我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学生带蜗牛到课堂中来研究,我顺势问学生:你们最想了解蜗牛的那些方面?由于学生的兴奋点很高,他们争先恐后的回答:蜗牛喜欢吃什么?蜗牛的身体分为几个部分?蜗牛喜欢住在什么地方?蜗牛是怎样爬行的?这些有价值的问题一提出,学生的探究热情也高涨起来。由于这些生活资源是生活中常见的,因此使学生对科学有一种亲切感,真正领悟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实验、肯于动手,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当然,要构建好“私人实验室”,在操作过程中也要注意以下两点:
1、要有一双慧眼。这双慧眼要时刻贯穿在生活中。我们每每看到一个生活物品,第一感觉应该想:它利用了哪些科学知识点,可以用来做哪方面的资源。
2、要有一种思想。这种思想就是要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一旦学生的欲望被点燃,探究起来肯定是顺心应手。
总之,科学教学要从生活出发,从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用品出发,在具体的事物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在课程资源建设中,要树立“开放的课程资源观”也就是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人类文明成果,以开放的目光去省视周围的一切事物,以开放的思维方式去思考课程资源的建设途径。唯有如此,学生所学的知识才会活起来。
[参考文献]
[1]《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
【妙用生活用品,构建私人实验室论文】相关文章:
妙用修辞文生辉的论文04-27
课程群构建软件的论文04-27
关于生活课堂的有效构建的论文05-01
构建和谐股市的思考论文04-29
高校和谐关系构建策略的论文04-27
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构建论文04-29
试论中国现代园林的构建论文04-30
“,”的妙用04-30
“the”的妙用05-04
构建实验室安全保障体系初探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