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的学校责任与实践模式论文

时间:2023-05-02 06:08:0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师发展的学校责任与实践模式论文

  摘要:在基础教育领域,教师的培养、发展和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已成为影响教育改革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一方面,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学校办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也成为每一所中小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不仅具有促进学生发展的职责,更应该成为教师不断发展与完善自我,以最大限度地追求职业成就与职业幸福的生活舞台。

教师发展的学校责任与实践模式论文

  关键词:教师发展;学校责任;实践模式

  一、学校对教师的发展应承担双重责任

  学校是一个社会组织,它所承担的责任既包括行政意义上的责任,也包括伦理意义上的责任。前者是一种规定的责任,具有明确的边界性和外部强迫性;后者则是一种带有自律性的责任,具有模糊性和自我强迫性。在学校的伦理责任中,又包括两重含义:一是对学生的伦理责任,二是对教师的伦理责任。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学者们在对学校责任进行理论分析时,把学校对学生的成长负完全和完整的责任分析得很细,但对于教师的完全责任却往往忽视。学校通常只负责行政性职责,即负责教师的工作安排,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教研活动和继续教育活动的组织,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评价和考核等,对于教师整体的专业化成长,尤其是自主、自律性范畴,目前的中小学校承担的责任还相当有限。

  其实,一所学校的成功最主要的还是来自于教师的能力和他们的精神,这种能力与精神并非全部来自职前培养,学校的现实环境才是培植、巩固和不断发展它们的重要场所。学校是教师成为专业人员最重要的场所,教师专业发展的出发点和终结点都在学校。这就意味着在学校管理中,领导和管理学校的校长是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学校理应承担起教师专业发展的行政与伦理的双重责任。

  二、教师发展的学校责任取向

  在现代社会中,教师所承担的教育职责和社会职责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道、授业和解惑,教育活动的复杂性在增强,学校工作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也在增加,在对教师从业标准要求提高的同时,更要求这个教师整体能够在职业生活中通过不断学习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学校对教师的发展应承担的主要责任就是,保证教师能够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获得完整、全面及可持续的发展。这种专业发展不仅指教师的教学技能发展,如板书技能、普通话技能以及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它应该是整个人格品位的提升,是教师人性化、人格化、个性化、文化化的一个过程。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既关注教师的眼前发展,也关注教师的未来发展。教师的成长大致要经过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创造期等四个阶段,而每个阶段结束时的教师可以分别称为新任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家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等)。有的教师最终会成为专家型教师,但数量相当少,大多数教师往往做了一辈子也只是一个合格教师,最多称为优秀教师。原因在于他们过分地关注眼前,关注成绩,而没有把目光放得更远。一个优秀的校长,一个追求卓越的校长,不仅要关注教师眼前的发展,更要着眼于教师未来的发展。校长和主管领导可以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教学风格进行分类,以帮助每位教师制订个人发展计划,我们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一批教书匠、一批解读教材和应对考试的“经师”,而是一批专家型的教师、一批堪为学生楷模的“人师”。

  (二)既关注教师的行为改善,也关注教师的观念改变。在高中新课改的背景下,许多学校都大力提倡课程改革,而且看上去是有一定成效的。但实际上,很多学校改的只是课程的形式,而教师的理念并没有改,也就是说改的只是表层的东西,深层的观念还是固执地留守在某些教师的头脑中。观念不更新,就不可能引起深层次的改变,也就难有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因为他所做的不过是周而复始的重复性工作而已。因此,一个校长在关注教师成长里更应该重视教师们的教学理念的改变。这就要求学校不断地诊断与分析教师们习以为常的行动理念,分析这其中哪些与国家倡导的素质教育理念相吻合,哪些是与其冲突且与学生健康发展无益的,学校有责任帮助教师正本清源。

  (三)既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关注教师的全面发展。教师的发展是多方面的,专业发展是其主要方面,但也要关注教师的全面发展。教师不仅要精通学科知识,也要精通教育,从而使教师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教师不只是知识传递者,还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更应成为学生心灵火花的点燃者。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点不仅在于学习专业知识,而在于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校长的服务就是要给予教师充分的鼓励,使参与者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在发生量变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充满自信地出现在每一个时间、每一个场合中。

  (四)既关注个体教师的发展,也关注群体教师的发展。在日常的管理中,许多学校都比较重视青年教师的管理与培训,往往会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和要求,以求得青年教师能站住讲台,能早日成为合格教师,保证最基本的教育质量。但中老年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却往往被忽视。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35岁以后的中年骨干往往容易产生“高原反应”,而这些教师恰恰是学校的中坚力量;部分老教师,德高望重,经验丰富,但因年龄、身体、家庭等原因,他们也最易产生职业倦怠。这些都是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的,一所好学校需要的不是一部分好教师,而是所有教师都优秀,因此要十分重视教师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要关注全体教师的发展,这样也更利于形成团结协作的良好局面。

  三、教师发展的学校实践模式

  (一)强化教研组教研制度。教研组是教师直接面对的、关系最密切的专业组织,是教师行为的具体环境,教师在这里交往、备课、批改作业、问题讨论、信息传递、思想交流。教研组的支持对教师成长来说,是日常的身边的且十分重要的。一名教师能否在专业上驾轻就熟,甚至领先于其所从教的学科,在某种程度上与教研组是否充满活力,是否强化合作性的教研制度有密切关系。而一名教师如果置身于一个和谐的、充满合作与探究的教研组,在某种意义上其专业发展就有了一个可靠的组织环境,学校的责任也才可能有所落实。教研组作为学校教研活动中最基本的组织单位,也是教师学科专业与研究活动的生活共同体。教研组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因此,学校应一方面坚持教师教研组坐班;另一方面,大力加强教研组建设。在实践中,学校规范教研活动,抓好教研组建设常规管理,确保教研工作有序、规范、科学、实效。主管副校长及教务处、教研室负责人经常性组织教研组内教师深入课堂、深入学生,通过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活动、检查资料、座谈、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全面促进各教研组开展工作,有针对性地对教研组工作进行督促和指导,使教研组教研活动内容充实,实效性强。定期开展优秀教研组评选活动,总结教研组建设中的经验和问题。为教研组教研活动提供充分的条件保障。在时间、财力上为教师“走出去、请进来”拓展更大的空间。以教研组为单位,确立科研课题,在此基础上,力争每个教师结合自身的条件和工作任务建立个人科研课题,以科研为动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重视自我反思。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教师个人才是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因。没有教师的个人努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上至学校领导层,下至每一位普通教师,都要经常性地对教研活动的形式、内容、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反思前阶段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调整和改进,以提高学校教研组研究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反思,是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景的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异位”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只要长期不懈地自我修炼,每一个教师都能成为一个专家型教师。因此,我们学校对教师们提出,教师的职业精神已不再是蜡烛精神,而是太阳精神,既照亮了学生,也不断发展自己的永恒。教师职业的成功就是在不断培养塑造一批批成功学生之后对自己成功经验的积累,而提升为一种持续的不断攀升的职业成功。

  (三)开发校本课程。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对其专业成长的影响是较大的。首先,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给教师带来了一系列新的观念。课程的开发本身是以学生为本,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有利于教师创造潜能的发挥。它能强化教师的反思意识,引导他们从教育实践人手,便捷地进行研究,逐步拥有教学研究的态度和能力,从而提升自己特有的“教学实践性知识”,积极、主动地使自己走向“专家型教师”。其次,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使教师改变了对知识本质的看法,而且为教师知识结构的改变提供了可能。校本课程开发重视的不是现存的、静态的知识,而是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强调如何获取有用的知识。强调那些能够帮助学生思考与探索的东西,能够使人变得更为自由的东西。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必须具有相应的课程理论知识。这个知识结构包括一般的教育专业知识、一般教学知识、教育目的知识、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教育脉络的知识、与教材有关的专业性知识、教学推理能力等,因此,参与的过程就是一次学习的过程、提高的过程。再次,校本课程开发提高了教师的课程能力、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教师不仅要研究学校、学生、自己,还要研究课程制度、课程理论、课程开发方法等;不仅要研究问题的解决,还要研究交往、协调的方法等。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也可以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只有站在整个课程结构的高度,才能对所教学科有一个全面、整体的认识,也只有站在整个课程发展与改革的高度、才能提高自己驾驭课程的能力,从而对所教学科有一个符合学生实际的安排。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会更多地考虑学生的现实,使教学效果处于最佳状态。

  (四)构建和谐的高品位的校园文化。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和教师专业化进程日益推进,教师压力问题日益凸现,一项调查结果显示,52.1%的中学教师对职业感到有很大或极大压力。那么,如何才能培养教师的成就感,从而避免职业倦怠心理的产生,学校必须形成一种良好的校园文化,让全体教师在这种文化中得到熏陶,从而提升教师工作的成就感和职业幸福感,促进他们专业的发展。

【教师发展的学校责任与实践模式论文】相关文章:

学校特色营建实践模式分析的论文04-27

责任师傅制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05-02

实践教育论文教学模式论文05-01

和谐实践教育模式研究的论文04-27

烟台高新区发展模式与工作实践04-27

学生最优发展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04-30

四段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的论文04-27

我国三大产业开放发展模式比较论文05-01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新模式论文05-0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实践探索论文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