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论文

时间:2021-09-11 14:33:45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大学生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论文

  一、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剖析

大学生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论文

  (一)德育工作目标模糊

  首先,德育没能因人而异。学校一直用统一的德育标准来要求学生,德育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能“因人而异”,忽视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不能区别对待,致使很多大学生对德育不接受、不认同,甚至产生排斥心理。其次,德育和智育脱节。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强调智育,对德育工作严重忽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已形成,大学阶段的德育工作着眼于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违背学生实际需求,不能很好地遵循大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实际情况背道而驰。最后,知行严重分离。德育工作过于抽象和理想化,德育脱离实际,不具备可操作性。在实际过程中,德育和政治教育混为一谈。重说教,轻实践,使得德育流于形式。德育忽视学生的实际需要,使很多学生难以接受和认同德育目标,出现逆反心理,导致大学生出现知行分离的现象,影响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德育理念脱离实际

  德育理念是德育工作者对德育的基本看法,在德育中,一部分德育工作者脱离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坚持“教条主义”,这严重了影响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很多德育工作者一方面还把德育仅限于对课本内容的简单解释,不能满足大学生更深层次的内心需求;另一方面德育工作者只重视对大学生的政治教育,把属于大学生思想、道德、法律、心理等教育一律归于政治教育,限制大学生的人生视野,影响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此外,在实际工作者,德育工作者太重视自己的权威地位,忽视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实际需要,只强调社会价值,忽视大学生的个人价值,缺乏人文关怀。学习是一个互动过程,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德育中过分强调德育工作者的`权威地位,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减少师生互动过程,致使部分大学生对德育失去兴趣,从而影响德育的实效性。

  (三)德育内容有待提升

  长期以来,在大学的德育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都刻意强调内容的正确性,对德育的目的丝毫不掩饰,在德育过程中过分重视政治内容的教育,强调灌输“正确的”思想,回避那些“错误的”观念和社会现象,一旦大学生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到现实状况,就会对课本知识产生怀疑,这会降低德育的信度。在信息普及的当代,德育应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及时更新内容,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借鉴国外有利的文化内容。当代社会,独立、平等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许多大学德育内容仍旧停留在一成不变的课本上,德育内容不能及时更新,跟不上大学生思想发展变化,不能解答大学生疑点、难点问题,不能开阔大学生认知视野,德育内容滞后于大学生实际需求。

  二、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场所,家长素质良莠不齐。有些家长不注重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言行,不能发挥很好的示范作用,部分家长把学习当作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事情,只抓智育忽视德育,造成大学生智育水平和德育水平严重不平衡。

  (二)学校因素

  学校是大学生开展德育的主要场所,良好的校园德育环境能对大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大学生的素质形成有很大的影响。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由于经费不足,导致图书馆、宿舍、社团等有利文化活动不能开展,校园精神建设滞后,不能有效开展引导作用。

  (三)社会因素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建设,受市场经济金钱观和道德观影响,很多大学生开始倾向于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发生很大变化,他们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不屑一顾,自私冷漠,缺乏责任感,不敢和歪风邪气、违法行为作斗争。信息网络的发达,使得一些错误的言论思想广泛传播,由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不成熟,他们很容易受到这些过激言论的影响,从而迷失自我。

  三、增强当前大学生德育工作实效性的路径探究

  (一)以人为本,尊重个体

  大学生德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几乎已经成为共识,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大学生的权利和权益、尊重大学生的思想感情是德育工作首先要做到的。在新的德育中,应更充分注入民主、自由元素,让每个大学生成为德育工作中的主体,能对等地和德育工作者进行思想上的交流,激发大学生对德育的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德育教学中。德育工作者也尽量“弱化”权威,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以更加平等、积极的姿态融入德育中来,真诚关爱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的自我道德建设。

  (二)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任何教学都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阶段,开展积极的德育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选择接受一些有益的价值观。“知行不一”是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德育中,除了一些德育实践活动外,还要通过日常生活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德育评价体系,引发学生对德育的实践,促进学生道德他律转化为自律,完善自己的德育体系。

  (三)开展整体教育

  目前,大学生道德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仍有部分学生缺乏公德意识、价值观扭曲、缺乏责任感和集体主义思想。因此,大学生德育必须坚持集体价值和人文教育,但是在集体主义价值之下也要保障个人利益。德育内容不仅借鉴中华传统文化,还要吸收西方优秀文明,中西结合,确保德育内容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

  (四)优化内外环境

  首先,家庭作为学生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对学生德育素质有很大影响,德育工作者要指导提高家长素质,与学生家长及时交流教育心得,了解学生身心发展,共同为学生提供教育指导。其次,学校要为学生德育工作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加强校园基础建设,丰富学生业余文化活动,为学生活动提供场地。学校要重视校风建设,通过评选优秀宿舍、先进班集体等活动为学生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环境。最后,加强社会环境建设。网络是大学生对外交流的主要平台,建设一个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德育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总之,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德育工作应该与时俱进,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让德育成为大学生提高自身素养的重要手段。要让学生走向社会,理论结合实际,从实践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积极的、健康的思想理念。大学生德育是一个巨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德育工作要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大学生多层次、有针对性的心理需要,为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开拓新的局面。

【大学生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论文01-19

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探讨论文01-19

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实效性探索论文01-19

大学生德育工作新趋势研究论文01-19

中职德育工作的研究论文01-19

高校隐性德育工作研究论文01-19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论文01-19

人才培养的德育工作研究论文01-19

小学德育实效性探析论文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