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职大学语文一体化改革论文
[摘要]语言能力是职业能力的核心能力之一,高职“大学语文”作为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课程,满足了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需求,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的需要,是人发展的需要。有鉴于此,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以高职学生语言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语言项目训练为载体,以“用中学、学中用”为教学模式,以主干课+选修课构建主辅双修大学语文课程群,以学生活动作为大学语文课程的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积极推进高职大学语文课程适应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的一体化改革。
[关键词]高职;大学语文;语言能力;一体化;改革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它通过具体的课程组织日常教学,相互衔接的课程构成课程体系,形成不同的专业,从而实现人才的培养。可以说,高校的产品是课程,课程是学校人才培养的细胞。学校有办学的自主权,可以根据产业的发展来设置专业,通过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即适应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来开发课程。语言能力是职业能力的核心能力之一,语言的学习和提高是需要一个人包括大学生终生学习的。高职“大学语文”作为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课程,满足了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需求,是高职学生职业发展所必须的课程。简而言之,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有其客观存在的现实基础,是“有用”的,是人发展的需要,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的需要。多年来,“大学语文”被漠视乃至边缘化,但最终没有消亡的主要原因即在于此,当然,也是“大学语文”从教教师和一批专家学者的坚守与努力的结果。在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今天,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作为惠及全体学生发展的“大学语文”课程,也面临着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一、高职大学语文课程面临的发展机遇及取得的成绩
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我国的国家战略,在此形势之下,“大学语文”课程生逢其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2014年6月23日至24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党和国*领导人作出了重要批示。其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人社部等六部门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会议及文件认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向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职业教育要树立正确人才观,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其中关于“人人皆可成才”的意见和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为“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提供了来自官方的最为有力的政策支持。
2.2013年1月9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教育工作上的讲话:“大力加强小学、中学、大学语文和历史课程的整体设计和基本建设,积极探索语文、历史等学科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方式方法,深入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上述讲话谈到了“大学语文”在德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尽管不是从语言能力培养这个角度论及,但“大学语文”的“合法性”得到了明确的认可。
3.2015年7月27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该文件贯彻了2014年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及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精神,是指导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公共基础课包括“大学语文”的改革与建设,该文件指出: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培养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规范公共基础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及本地优秀文化教育;建议开设经典诵读、中华礼仪、传统技艺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和选修课;普及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加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要占总课时数一半以上;组织制订公共基础必修课和部分选修课的课程标准;健全教材建设管理制度,在教育部公布的《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中选用公共基础必修课教材;加强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业课教师比例,加强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重视公共基础课、实习实训、职业指导教师和兼职教师培训;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构建全国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网络,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推动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角色、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等等。上述文件精神为大学语文课程改革与建设在内容、方法、路径、手段等方面作出了具体的指导。
4.专家学者利用传媒展开了关于大学语文教学问题的讨论,自2000年至2012年10年间,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华读书报》等重要媒体发表的文章70余篇,涉及母语教育、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与管理、学科化建设、现存的处境等等。这些讨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学界的深入思考、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地位、作用、改革与建设无疑起到了确认和推动作用。
5.大学语文教师的坚韧执着的耕耘,在课程教学、科研、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学会活动、学科建设、精品资源课建设、学生活动开展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二、大学语文课程需要解决的若干现实问题
持久的关于大学语文课程的讨论,一方面说明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另一方面也说明课程本身也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大学语文”课程应有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课程没有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从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实际来看,以下现实问题亟需解决:
1.大班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教学效果保障的矛盾。高职的快速发展基于国家发展战略,是社会经济转型的需要,也是民众教育的需要,这同时也给高职院校带来了生存压力。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首先表现在专业的发展,因此有限的教学资源必须首先满足专业建设的需要。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师资建设首先关注专业建设师资配备的需要,这就带来了作为公共课的大学语文教师在生师比上的严重失衡,在现实中表现为大学语文通常合班教学,上课学生百人左右,以一敌百,按部就班,常规教学,难以保障教学效果的实现。
2.教学内容的庞大与教学课时的有限的矛盾。作为一门语言类的公共基础课程,大学语文在内容上涉及文字、文章、文学、文化各方面的内容,再加上中国历来就有文、史、哲不分家的传统,这样一来,其内容就显得异常庞大。但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开课学时通常在64节甚或以下,有限的教学时数与庞大的教学内容矛盾突出。
3.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矛盾。高职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为1:1,此种要求源于高职的培养目标及高职学生学习的实际,有其深刻的教育学、心理学依据。大学语文作为高职的课程一种,也应加强实践教学,其实践教学包括作为语言学习的实践教学、与专业学习联系紧密的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联系紧密的实践教学。但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满足课堂的理论教学,弃实践教学而不顾的现象普遍存在。
4.教师课程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资源开发能力与课程建设要求和学生发展需求的矛盾。学生对语言能力的发展是有急切的需求的,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为例,麦科思调查数据表明80%以上的学生希望提高自己的语言沟通能力。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大学语文执教教师缺乏课程教学改革意识,不注重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手段贫乏、资源开发能力薄弱的现象普遍存在。
5.课程活动开展与长效机制建设的矛盾。课程活动作为实践教学的组成部分,具有参与的学生的普遍性、学生能力形成的现实性、社会影响的广泛性,应该作为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但由于现实原因,长效机制缺乏,昙花一现,难以为继,不见踪影,例如,2012年湖北省大学语文研究会组织的“闻一多”杯大学生作文竞赛、大学生辩论赛等。
三、以学生语言能力培养为基础的高职大学语文课程一体化改革
有想法,更要有做法。基于高职发展现状及人才培养的需要,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与建设势在必行,这种改革应以高职学生语言能力培养为核心,适应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的一体化改革。具体体现在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
1.标准建设。首先是建立以高职学生语言能力培养为核心,适应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的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标准,这是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宏观标准,并贯彻到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其次是课堂教学标准、实践教学标准、学生学习活动及成果评价标准等标准建设,这是教学活动的微观标准。标准形成体系,教学活动因之有指导、重设计、可执行、能检查、出效果。
2.从服务学生发展出发,贴近专业需要,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学生语言能力发展需求,选择教学内容。学生语言能力有共性,如阅读能力(包括精读能力、速读能力)、实用写作能力、沟通交际能力、逻辑思辨能力、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语言鉴赏能力等等;不同专业的学生语言能力需求具有差异性,如旅游专业的学生在口头表达能力、师范专业的学生在古文阅读能力、艺术专业的学生在文学欣赏能力上就有现实要求。准确的学生语言能力需求定位、恰当的教学内容选择,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就可以与专业教学融通起来,《大学语文》的有用性就可以体现出来。
3.构建大学语文课程群。大学语文以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作为课程主干,切实提高学生职场需要、终身发展所需的语言能力;同时,积极推动教师或使用网络资源开设如文学欣赏、文化研究、语言运用等选修课程,构建“主干课+选修课”的主辅双修模式,既做减法,又做加法,促进学生差异化、个性化发展,也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
4.积极推进大学语文项目化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一般认为,项目化教学是理工科专业课程教学的组织形式,通过典型的工作任务完成教学活动,其最显著的特点是教学过程的理实一体化,学生教学活动参与度高,教学效果明显且可检测。其实,大学语文也可采用以学生语言能力培养作为教学内容的项目化教学组织形式,以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可提供经过选择的文本,学生分组完成文本阅读,教师进行阅读指导,学生进行成果报告及相互讨论,其间知识性传授和理论教学可以在学生阅读实践的指导中实现;再如应用写作教学,教师要求学生分组组织校园活动或社会活动,学生按活动展开顺序分工写作会议通知、会议记录、活动方案、活动请示、活动通知、新闻报道、活动总结等应用文体,教师指导,学生形成成果并汇报、讨论,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有机统一起来,既是作文,又是办事,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明显。
5.创新大学语文的教学模式。专业技能的培养是在做中完成的,语言能力的提高是在语言运用中实现的,创新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在“用中学,学中用”的教学模式实现的有效形式,加大课程实践教学的比重,使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落到实处。
6.大学语文教学信息化建设。网络的发展带来了教育教学活动的深刻的变革,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朝着泛在化、碎片化发展,大学语文课程也要适应教育教学变革的形式,加强信息化建设,开发利用教学资源并实现资源共享、教学组织管理的信息化、教学评价信息化等。
7.师资队伍建设。云平台、大数据时代的大学语文教师应提高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资源开发能力,以适应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向教学资源的开发者、使用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效果的评价者转变。
8.搭建大学语文课程学生实践活动平台。学生竞赛及学生实践活动作为课程教学的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对推动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根据学校实际和师资条件,打造学生实践活动平台并形成长效机制,如开展校园好新闻评选、金话筒主持人大赛、诗词诵读大赛、阅读大赛、导游志愿者服务、普通话义诊、汉字书写大赛等实践活动,积极推动行政部门、社会团体主办语言类竞赛,如大学生作文竞赛、普通话大赛、辩论大赛等。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教学院整体教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何二元.母语高等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3]杨建波.大学语文教学论[M].武汉:长江出版社湖大书局,2014.
【高职大学语文一体化改革论文】相关文章: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探讨的论文04-27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探索的论文04-27
关于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构想的论文04-27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新思路论文05-02
基于中高职一体化的高职文秘专业评价模式改革初探论文05-02
对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05-02
浅析高职采购管理课程改革论文04-30
软件高职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论文04-27
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究论文05-02
拓展训练对高职教学课程改革的启发的论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