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思路论文

时间:2023-05-02 16:14:17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常态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思路论文

  摘要:经济全球化发展使得全球经济变化对中国经济影响加强,随着欧美发达国家步入新常态,中国经济也进入了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时期,为了避免我国掉入“中等收入陷进”,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成为新时期发展要求。文章针对我国产能行业过剩、产业技术结构、产业集中度和区域结构等存在的问题,结合马克思《资本论》里相关产业结构理论,提出了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思路。

新常态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思路论文

  关键词:新常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格局一直动荡不堪,全球各国经济面临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作为新兴国家的主力军,其发展状况对全球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显得更为迫切。

  一、经济新常态对于中国产业结构新要求

  1.从全球经济来看,自2008年美国爆发了金融危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在危机演化多年之后,不再是一个内部统一的集合体,各国各地区经济自身经济都有了发展,美国经济发展始终强劲,欧洲和日本经济却早已有暗流通缩迹象,中国、印度作为新兴市场的代表国家经济依旧稳健,全球经济正进入“新常态”。然而全球经济变化对新兴市场的冲击更大,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在面对全球经济变化的新趋势时,应加快解决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最终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2.从国家经济来看,随着全球经济增速不断下滑步入“新常态”,中国经济也紧随其后地进入了经济增速下滑的“新常态”,在新常态时期,为了维持经济的平稳发展,中国要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必然,变成了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重要举措。找出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最终达到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的目的。

  二、面对经济新常态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意味着对中国产业结构会有高于以往的要求,对于产业结构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优化升级,因此必须清楚新常态背景下优化升级所面临的问题。

  1.产能利用率低,行业过剩现象非常严重。产能利用率低加剧了产能的过剩,过度的剩余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使得市场供过于求,生产企业间竞争不断加剧导致恶性竞争,不利于维护市场稳定。同时,供过于求的现象也使得企业所获得的利益相比以前大大减少,降低了企业生产的积极性,从而企业生产规模减小,使得就业岗位大量流失,造成大量人员失业等社会经济问题。当前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不仅聚集于传统产业,还发生在新兴产业,如光伏、风电等。据资料显示,2014年的中国9大产能过剩行业排行榜:钢铁、煤炭、平板玻璃、水泥、电解铝、船舶、光伏、风电、石化产业,如(见表1)由中国钢铁行业近5年的产能利用率表可见,利用率有明显下滑趋势。然而总量过剩的同时,发展高端产能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优化产业迫在眉睫。

  2.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低,服务业比重偏低。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为46.1%,第二产业降至43.9%,第三产业在GDP比重中首次赶超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最大部门,2014年第三产业则比重继续上升为48.2%,(见表2)而且还有持续上升趋势,国民经济服务化将变成主要趋势,即第三产业成为主要部门。但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仍然不够,服务业整体层次比较低,而对制造业能起到良好协同作用的生产性服务业与技术含量高、人力资本密集的现代服务业结合度不高。

  3.产业技术结构不合理。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对破坏环境、耗费不可再生资源、生态遭到破坏等为代价的,其违背了科学发展观,是不科学的。当今中国步入了后工业化时期,经济发展模式却没有跟上工业化步伐,相反的是依靠资本和技术发展的新型高新技术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较低,依靠人口红利发展的产业比重仍然较高,产业技术结构反而显得更加不合理,就是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偏重引发的。

  4.中小企业发展难,产业集中度低。自2014年以来,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主要面临五大难题,使得大中小企业发展更趋于不平衡,即第一是成本上涨,成本上升主要表现在生产型材料价格、劳动力使用成本、能源资源价格以及企业获取资金成本上涨,加重了生产型企业的生存状况。第二是结构性问题,国家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使得一些对资源能源消耗大、对环境污染高的企业发展更加艰辛。第三是资金问题,在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国家对一些新上项目实行信贷紧缩,后续资金不足不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第四是市场问题,2014年海外市场不稳定,加之国内市场需求变小,中小企业可获取的利润大大缩小。第五是战线问题,企业盲目投资只拓宽了生产经营的宽度而深度却不够,使得战线发展太长,不利于发展企业的主营业务。

  5.自主创新水平不够,阻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自主创新能力不够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第一、研发投入不足。中国大中型企业在研发创新上的投入强度平均仅为0.93%,中国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力度不足使得我国一直缺乏核心技术,直接导致中国依靠外来技术。第二、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中国科研创新成果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程度较低,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于10%,低转化率是必然。

  6.区域结构不合理,中西部接待外来产业转移形成无序竞争。从20世纪末开始,中国陆续出台了针对中西部的发展战略规划,加快了中西部城市群的经济发展,并且缩小了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然而中西部的经济发展过于依赖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资金技术,以及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存在无序竞争等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不仅妨碍了中国经济发展,还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因此,通过优化升级产业结构这是新常态形势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之举。

  三、新常态下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思路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产业结构理论大概可以概括为三个部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保持适当的比例、平均利润的形成引起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引起产业结构优升级。新常态下必须解决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不足,是优化升级产业结构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重要举措。

  (一)注重三次产业协调,调整产能过剩行业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必须维持适当比例,它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保障,关乎产业是否协调发展。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我国产业发展不协调,行业产能过剩,即第二产业产能过剩的同时第三产业的生产供给不足,两者比例失衡造成了产业结构的不合理。马克思产业结构理论启示我们,在新常态时期,发展产业经济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产业结构比例化,调整产能过剩,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因此,重视各个产业间的协调发展,一是要加快推进第一产业的现代步伐,增加对农业的科研经费投入强度,巩固第一产业;二要尽快解决第二产业过剩问题。综合运用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政府采用行政手段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控制新增产能,并且依法关闭那些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企业,逐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企业,达到控制产能的目的;政府通过调整投资结构、刺激消费,调整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比例。三是提升第三产业水平,要加快服务业现代化的步伐,增加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就要做到国家政策向服务业方面倾倒,推进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增强这些行业的竞争力,最终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提高资本有机构成,促进技术进步

  2015年作为“十二五”的收官年,应更积极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根据马克思产业结构理论知道增加资本有机构成,能发展科学技术、不断更新企业生产设备、提升企业劳动生产率,从而创造更多财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增加生产要素的质量和使用效率,优化生产要素组合,继而将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变成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新的四大支柱产业,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和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志着中国已经由传统制造业逐步转型为新型环保制造业。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是响应“十二五”规划号召,能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促进一些新产品、新工艺技术提升,从而发展成为全新的产业部门。

  (三)鼓励大中小企业齐发展,提升产业集中度

  产业集中度高低的影响因素有经济发展、产业竞争、技术水平、政策环境。首先从经济发展方面来看,要想提高产业集中度就要追求各个区域的平衡发展,尤其要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经济,扩大国内市场促进经济发展,才能提升产业集中度;从产业竞争方面来看,提升产业竞争力应重点突出产业集聚。需要设立完善的部门合作体系,兼并或重组产业结构相同的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增强产业竞争力;从技术水平来看,提升技术水平促进生产率的提高进而降低生产成本,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从政策环境来看,提高产业集中度离不开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政府应通过财政税收政策、国家采购政策等,给予中小企业资金支持解决资金不足问题,为大中小企业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提升产业集中度。

  (四)增加科研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体制建设。进一步改革现有的科研体制,并且以市场为向导、企业为主体,加快构建生产、科研技术和学习相结合的体系,更合理地优化配置科研资源,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好的作用。(2)提高管理者的自主创新意识。管理者应不定期地组织学习、自我反省了解企业自身发展的不足,利用公共网络平台加强与其他企业的相互交流与合作。(3)增加资金投入。企业要有计划地规划科研经费,应设立研发中心,加大企业与高校的科研合作,将科研与生产结合起来形成产学研一体,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率。

  (五)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引导中西部对产业转移的承接

  解决区域产业结构问题,形成东中西部齐发展的局面。首先东部必须发挥先导作用,带头领导中西部经济发展;其次政府适当引进外资,在引进外资中要追求质量不能追求外资的数量;再次中西部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技术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追求经济健康发展,努力缩小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最后由政府引导并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促进产业的对接。

  参考文献:

  [1]何平,陈丹丹,贾喜越.产业结构优化研究[J].统计研究,2014(31).

  [2]朱宏仁.新形势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路径探讨[J].中国小企业,2014(11).

  [3]施红.我国产业结构问题研究[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4(06).

  [4]石碧华.中国工业经济区域结构的现状与优化对策[J].西部论坛,2014(03).

  [5]鲁丽.浅析经济发展新常态与产业结构优化[J].商场现代化,2015.

  [6]管清友.产业结构调整进入新常态[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4(12).

  [7]李春,黄亮雄.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全球经济失衡治理[J].国际经贸探索,2015(01).

  [8]张秀生,王鹏.经济发展新常态与产业结构优化[J].经济问题,2015(04).

  [9]任保平,宋文月.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与稳增长的路径选择[J].社会科学研究,2014(03).

【新常态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思路论文】相关文章: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论文05-02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路径论文05-02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路径选择探讨论文05-02

新常态下煤炭物流发展对策论文05-02

环境规制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绩效分析04-30

对林业产业结构优化的思考论文04-29

林业产业结构优化的思考论文04-29

辽宁省海洋产业结构分析及优化升级对策04-28

转换·升级·优化--关于加快浙江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05-02

试论依靠科技创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升级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