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为振兴老工业基地服务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文章结合老工业基地改造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新要求,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论述了高职高专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服务。
关键词:老工业基地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0引言
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重大决策,不仅为东北地区经济振兴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对高职高专学校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振兴老工业基地需要大批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素质高的高技能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把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创新创业结合起来,加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加强与行业、企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单位的合作,依据企业需求和职业岗位(群)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以应用能力为主线的、实践教学比重较大的教学计划,推广“订单式”、“模块式”培养,探索针对岗位群需要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在振兴老工业基地、实现“二次创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的规模发展迅速,已占据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用人单位经过近几年人才高消费的误区后,对高等职业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1年统计,我国二、三产业从业人员1.4亿,其中技术工人7000万,技术工人中具有高级技术等级的仅占3.6%。在全国人才大会上,明确指出了生产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工人也是人才,而且是目前中国极为短缺的人才。国家宣布启动高级职业技能人才培训紧急计划,争取在五年内培养五百万社会急需的高级职业技能人才。社会的需求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驱动力,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培育了沃土。
虽然高职高专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仍然不能完全满足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需要。近年来,黑龙江省企业缺乏高技能技术工人现象越发突出,劳动部门调查显示:目前黑龙江省共有技术工人170多万,可高技能技术工人只有27万,占技术工人总数的15%,按照目前黑龙江省企业的生产状况,高技能技术工人缺口超过20万,数控、高级焊接、自动化方面的技术工人尤为缺乏。由于缺乏专业技术工人,2005年哈尔滨市一些大企业不得不实行委托生产;齐齐哈尔市的十几家机械制造配套企业因为不能按时完成生产任务,放弃了到手的定单;而在2005年九月份举行的技术工人技能比赛中,新增加的数控转刻一项由于无人报名取消了比赛。
当前,一方面社会需要大量的人才,一方面我们的毕业生就业难,是供大于求,还是求大于供?有三对矛盾发人深思:有岗无人和有人无岗现象并存;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并存;高级蓝领奇缺和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低现象并存。要深入思考造成这些矛盾现象的原因。有的学校传统学科、长线学科、就业率低的学科得不到有效控制,没有主动适应市场的需求;有的高职院校缺少突出的办学特色,虽定位在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可毕业生却没有过硬的实践能力,上岗难以动手,甚至一些高职院校还在盲目地为升本奔波;有些本科院校也存在缺少特色、优势的通病。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社会经常发展的需要。我国长期按前苏联的模式举办专科教育,基本上是办成了本科的压缩型,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1991年以后,教育部启动了专科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教学改革项目,并且从1996年开始在经济发达的广东、江苏、上海、天津等地开始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试点。其目的就是为了建立起中国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逐步改变高职高专教育与本科教育之间是层次差异的成见。教育部教高[2000]2号文《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在这个《意见》中适应的关键在于学校培养的人才的规格和质量是以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需要为标准。第一线说明了毕业生的工作岗位的性质。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说明了人才的类型。而学校原有专科培养模式是以学科教育为核心来构建的。其症结在于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忽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以理论为中心的培养模式是举办高职高专教育的最大障碍,有违社会对高职高专人才的需要。高职高专教育之所以为社会所需要,之所以有生命力,其根本点在于它所培养出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与本科教育所培养的研究性学科型人才和中职教育培养的普通技术工人有着明显的类型上的差异。其培养目标具有职业导向性和复合型人才两个最基本特征。要体现上述两个特征,必须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相应的改革。建立适应振兴老工业基地需要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确立以职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高专教育区别于本科学历教育的最主要一点,就在于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具备必需够用的基础知识,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实干、创新和创业精神。在培养目标的确立上,应本着面向区域、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市场,以培养服务本地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技能型和实用型人才为宗旨。
2确立以应用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规格
培养规格是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在人才培养规格的确立上,应坚持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构建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的合理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以培养较宽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基本技能为出发点,以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综合应用能力为主体。适应这一培养规格,要求高职高专学生理论知识“必需、够用”,基本技能熟练掌握,专业应用能力特长突出,综合应用能力有利于发展。
3确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学科专业设置
高职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以市场紧密结合,根据市场需求,紧紧围绕社会发展,从职业岗位(群)分析人手,进行学科专业课程设置,培养具有不同职业技能的,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在课程体系方面设置三个模块,即公共课模块、专业课模块和技能训练课模块。尤其注重技能训练课模块的设置,使学生达到岗位所要求的某项专业技能水平,通过考核获得相应的证书。
例如,根据《黑龙江省教育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计划》要求,“培养培训大批生产和服务第一线中、高级实用型专门人才,重点培养培训机械电子、数控技术、石油化工、制药技术、汽车应用、土木水利工程、采矿技术、信息技术、商贸旅游、农林和畜牧养殖等10大类100个骨干专业中、高级实用人才,覆盖我省重点产业。”2006-2010年要完成10大类50个骨干专业建设。
4确立以“订单”为导向的培养方式
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时应积极与企业合作,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应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优良的工程环境和实践条件,在企业中安排较长时间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以企业中普通技术人员的身份深入生产工程现场,熟悉企业环境,了解工艺技术,直接参与技术攻关和生产管理工作。学生在工作中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生产问题,既能拓宽和深化专业知识,又能锻炼和提高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黑龙江省教育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计划.
[2]叶取源.提高教育质量与开拓就业市场[J].职业技术教育.2007.(5):22-23.
[3]南海.论职业教育的基本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8).
[4]张丽.关注市场需求培养适合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人才[J].中国教育教学论坛.2007(4).
[5]罗辉,梁赵清,等.高等职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索[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0.
[6]吕鑫祥.高等职业教育技术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为振兴老工业基地服务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商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05-02
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论文05-02
关于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论文04-27
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05-02
刑事执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论文05-02
高职土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05-02
移动通信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05-02
高校化工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05-02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05-02
发展现代物流,振兴老工业基地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