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院校生存危机原因与对策分析论文

时间:2023-05-03 10:59:07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民办高职院校生存危机原因与对策分析论文

  摘 要:民办高职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扩招,陷入了发展的瓶颈。文章就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如何化解,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

民办高职院校生存危机原因与对策分析论文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生存危机;原因;对策

  “民办教育的兴起和发展是新时期我国改革开放的一项标志性成果。”[1]中国高等教育年度报告2009中指出:在过去的一个时期里,我国民办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09年全国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教育机构)总数达到10.65万所,其中高职院校1215所,民办高职院校有286所,占23.7%,成为我国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本科院校降低门槛和生源的减少,民办高职院校陷入生存的尴尬境地,多数民办高校都出现招生困难、内涵质量建设难以提高、就业困难等困扰。

  一、内部原因

  内部原因在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体制的滞后性,导致人才培养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建国初期,我国的职业教育几乎全盘学习苏联职教模式,课程为三段式,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模式,其“学科本位”非常明显。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职业教育又借鉴学习了世界劳工组织开发的职业培训技能模块(MES课程)、北美国家的能力本位模块(CBE课程)、德国的“双元制”和“徒弟制”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课程模式、英国的BTEC课程模式等各种不同职教类型和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很多宝贵经验,但由于社会制度不同及中国的国情实际,这些国家的职业教育模式不可能在中国全盘发展。像德中合资生产大众系列轿车的质量问题与教训,由于中方一线技术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服务质量未达到合格要求,导致一流设备、一流设计、一流生产的优质产品,成了不合格的配套技能和低效的营销服务水平,说明不能照搬西方先进理论,还是要建设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

  二、外部原因

  1、本科院校扩招带来高职院校生源危机

  近日,教育部下属的发布《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在高考生源持续下降的情况下,部分高校将因生源枯竭而面临生存挑战。教育界专家及人士观察分析认为:中国高等教育(特别是民办高校)今后10年左右将面临“空校危机”,甚至是“淘汰倒闭”的风险。[2]民办院校工作日常运行主要依靠学生学费收入,一旦生源不足,民办职业院校的倒闭将不可避免。其主要原因:一是中国已开始进入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大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占总人口的10.04%,现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老龄化人口比重已超过两位数,昆明2011年60岁以上老年人为806559人,已达15%),至本世纪中期,大约每5—6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位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老龄化人口最多的国家。二是中国青少年比率将逐年下降,高等教育已没有更大的扩张余地。上海、江苏等发达地区2008年高校招生已开始下降,2009年全国高校考生首次下降,与2008年同比,山东约减少8万高考生,河南减少2.9万考生,上海减少2万考生,河北减少1.63万考生。加之,每年约20万余人自费留学生(本科越来越成为主流),直接影响和加剧了高考退潮趋势已成必然。[3]

  2、双师型师资建设滞后

  近几年我国民办院校数量剧增,规模过度扩张,但是其结构、质量与效益的内涵建设等底蕴不足,尤其是师资队伍建设滞后。首先,学历整体偏低,多为本科生,硕士、博士屈指可数,更有甚者,把本院校的大专毕业生留校当作师资(教辅人员)使用,背离了高职院校教师的任职条件;其次,“双师型”教师较少,学生实习实训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满足市场和企业需求;再次,从结构看,教师队伍职称、专兼职结构不合理,缺乏教授、副教授或兼职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最后,民办院校的人员流动性较大,缺乏相对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使得民办院校难以培养出自己的教师队伍。

  三、建设策略

  1、改革办学体制,灵活应对市场需求

  相比较公办教学,民办高职院校有自己的优点,办学思想不受官本位控制,自主灵活。办学机制要瞄准市场、跟踪市场、适应市场、服务市场,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设置专业,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争取开设什么专业;就是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各用人单位的用人信息,包括对所需人才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社会知识、工作技巧、适应能力、动手能力及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内容,然后有针对性地开设专业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和实习项目,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学校内部用人制度上做到“定编、定岗、定责”,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提高办事效率。民办职业院校要充发挥自身在争取教育资源、人力资源配置、教育活动建构、质量效益诉求等多方面所具有的自主性、灵活性、敏感性、快捷性和经济性等优势,采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和“岗位群对口”培养等多种形式,实现民办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行业经济乃至国际经济的接轨,形成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办学定位上,要突出体现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要建立终身教育平台,积极引导行业企业扶持职业教育或者依托行业企业建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建立学生随时可以回学校或者企业继习制度。[4]

  2、增强办学特色,吸引学生就读

  特色是一所学校生存发展的优势体现。只有具备特色,才能增强学校的竞争力,才能实现自身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几年民办高职院校已经走过规模扩张,进入内涵建设的时代,只有结合自己学校和社会实际情况,准确定位,办出特色,培养出能为社会经济服务的高质量人才,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教育市场中站稳脚跟。像云南科技职业学院的珠宝系,是云南省包括公办院校在内,三所设置此类专业的院校之一,且科信的这个专业是最好的,其毕业生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昆明艺术职业学院是目前云南民办高校中唯一一所艺术类独立院校。为了继承发扬云南独特的民族艺术文化,昆明艺术职业学院不仅开设了门类丰富的艺术课程,还正在积极构建“云南印象村”暨当代艺术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该园区建设好之后,将建设“云南影响大剧院”、“云南映像演习馆”和“云南映像博物馆”,集教学、演出、传习于一体,既培养人才又服务社会。民办高职院校的法宝就是自身特色,有了特色,就有了旺盛的生命力,就有了别人不可替代的资本,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5]

  3、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设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增强核心竞争力

  建设特色专业、打造精品课程是见证民办高职院校教学的质量工程,民办高职院校可以引入专业群的概念来规范专业设置,使专业建设既相对稳定、有利于建设,又开放灵活针对市场需求,而且核心专业依托群体易于打造品牌。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冷热门专业,综合考虑社会需求、学院的师资、硬件设施等各方面的情况来确定每个专业的招生人数,尽量避免某些专业过分膨胀或萎缩,充分考虑学生就业。要发挥民办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自主性比较强的优势,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适时增添发展前景良好的专业,砍掉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建立起一个既相对稳定又灵活机动的专业建设体系。

  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课程教学内容、开发项目课程,打造学院精品课程,推行项目教学,让所有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边学边教,教做结合。营造真实工作情境的实践课程教学模式,从而保证学生走出校园能够迅速适应社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提升民办高职院校专业技术人才在工作领域的竞争优势。

  4、建立相应政策,促进民办高职教育招生公平

  高职院校的招生困境,是各种因素交织推动的结果。有关数据显示,到2030年,我国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都持上涨态势,如果职业教育萎缩,我国将出现严重的人才结构失衡。熊丙奇说:“我们必须解决高职院校招生难的窘境,改革刻不容缓。”[6]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进行的大胆改革和积极尝试,是对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不仅有利于搞活我国的教育市场,增强教育事业发展的内部活力,而且能够为社会提供大量的教育机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受教育需求。因此,政策上要大力扶持,面对民办高职生源的流失,可以尝试以下操作:变计划招生为注册招生,或者“申请入学”,允许民办高职院校实行自主招生或注册招生,不论分数高低,只要考生“想上就能上”,高校“想招就能招”;建立省内自由转学制度,在求学期间,如果学生对学校教育质量不满意,可以申请转学到其他学校;建立宽进严出制度,要求学校严格执行培养标准,做到宽进严出。[7]另一方面,要加大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改革,让学校拥有更多办学自主权,主动提高自身办学质量,在市场机制下平等竞争。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培养

  “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教师是教学质量之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民办职业院校生存的重中之重,因此,要发挥民办院校用人机制“灵活高效”的优势,采用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提高教师的归属感和尊严感,为教师发展提供空间,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从提高教师学历、技能培训、职称评定、科学研究等方面设立配套体系,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新任教师要经过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面向社会聘请教授、工程师、技师等优秀人才到学校兼职,并为其创造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发挥好兼职教师社会资源丰富的优势,带动师资队伍多元化发展。[8]要加强产学研结合,建立企业实训基地,鼓励教师多去企业实践,健全教师考级考证制度,促使教师向“双师型”转化。

  6、发挥职教集团作用,优化校企合作

  要引导、鼓励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以专业和产业为纽带,与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建立紧密联系,创新集团化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切实发挥职业教育集团的资源整合优化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形成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的融合体;积极发挥职业教育集团的平台作用,建立校企合作双赢机制,以合作办学促发展,以合作育人促就业,实现不同区域、不同层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总之,高职院校也需要增强自身内涵建设,积极解决如缺乏办学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脱节等问题。高职院校要针对市场需求,灵活自主调整学科、专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办学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吸引生源。

  参考文献

  [1]袁贵仁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08-6-26(3)。

  [2]熊丙奇生源危机袭来,民办高校难逃破产[N].中国青年报,2011,08,22。

  [3]09年部分省市高考报名人数比去年减少。

  [4]艾昌清冯建民民办高职如何化解危机.当代经济,2009(13)。

  [5]张文凌民办大学的云南现象[N].2010,11,10。

  [6]邓晖王庆环高职院校大呼“吃不饱”,生源告急为哪般?[N].光明日报,2011,08,26。

  [7]任建红郑旻怡潘丽珍民办高职院校新生流失及招生政策思考[J].陕西教育,2009(4)。

  [8]钱静民办高职院校教师质量危机的致因剖析及化解策略.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8)。

【民办高职院校生存危机原因与对策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高校危机管理的对策分析的论文04-27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对策分论文05-02

当前道德危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04-27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障碍及原因分析的优秀论文04-27

试论无锡地区高职院校师资结构分析与建设对策论文05-02

民办高职院校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04-29

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模式分析论文05-02

浅谈高职院校体育资源发展对策论文05-02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影响因素与对策论文05-02

高职院校产学研基地建设的困境及对策教育论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