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师范专业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职业价值观是个体的价值观在职业生活上的体现。本研究以师范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Super编制、宁维卫修订的《职业价值观问卷》对823名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他们的职业价值观以及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认知,并对二者的分布进行了比较,揭示了师范专业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基本特征及其与教师职业价值之间的差异。
论文关键词:师范专业大学生 职业价值观 职业认知
价值观研究是众多学科关注的领域,也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焦点之一。职业价值观是个体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的价值观,对于大学生,则是他们择业观念的核心要素。对于预备以教师为职业的大学生,他们如何评价教师的职业价值?这一评价与他们对职业生活的基本价值欲求能够统合吗?从宏大尺度来看,该问题反映了蕴含在教师职业中的“传统价值”与青年学生身上的“当代价值”之关系的认识旨趣。
一、问题的提出
价值观是人格的核心。什么对我是重要的?对该问题的意识决定了一个人自我实现的方向感。我是我想成为的那样的人吗?对该问题的回答构成了自我认同感。价值的主体归根到底是个体,价值观则是群体相关的,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价值观不仅受社会文化背景和各种亚文化因素的影响,也受个体生活经历、教育水平、社会地位以及人格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个人所在的群体考察该群体的价值观,本文的观察单位是个体,分析单位是群体,即师范专业大学生。进而依照专业、年级、性别、生源地等与价值观相关的变量考察亚群体间的差异也是十分有趣的,本文正是该项研究的一个部分,意在探究师范专业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一般特征。
价值观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复杂的分类,究其根本,乃是生活态度问题。职业活动是人生历程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人的身份象征、谋生手段,也是反映生活态度、实现生活价值的重要途径。从这个角度看,职业价值观是人们通过工作而达到的目标或取得的报酬,它们是更一般的个体价值观在职业生活中的表现。一生活的变化带来价值观的变化,生活的俗世化、多样化和个体化带来的价值多元对当前师范专业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有何影响?相对于社会价值,他们是否更倾向于个体价值?相对于内在价值,他们是否更倾向于外在价值?这是本文要探讨的第一个问题。
一门职业往往有其特有的价值取向。毋庸置疑,教师负有传递传统价值的责任,在此意义上可以说,“教育本身是保守的”。相对于个体价值,它更强调的是社会价值,相对于外在价值、报酬,它更注重内在价值。师范专业大学生如何看待教师职业的价值?他们对教师职业的认知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教师的价值定位?这是本文要探讨的第二个问题。前一个问题是主位的,涉及到职业生活中什么对我而言是重要的这样的价值判断,是期望、欲求;后一个问题是客位的,涉及的是关于教师职业生活是否具有某种价值的判断,是职业认知、评价。
本文第三个要研究的问题是上述两个问题的综合。通过两组调查数据,比较师范专业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和对教师职业的认知是否吻合,包括在各价值维度的排序分布上有何差异,以及在同一价值维度的权重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这样的比较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师范专业大学生遇到的择业困惑和价值冲突,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他们在将来的教师职业生涯中可能产生的和需要调整的价值追求,从而加强高校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引导大学生培养适切的职业价值观,改善影响择业的主观要素,这也是本研究实际关切所在。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讲,本研究对反思“我们”自身有关教师职业生活的价值抑或有所裨益。
由上述问题发展出的研究假设包括:第一,不同维度间的职业价值观存在显著差异,受访者更倾向于外在的、个人性的价值取向;第二,不同维度间的教师职业价值认知存在显著差异,受访者更倾向于内在的、社会性的价值评价;第三,受访者的职业价值观与其教师职业认知的分值存在显著差异,并广泛地分布在各个价值维度上,即师范专业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活的价值期望和他们需要面对的教师职业生活的特征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事实层面对受访者的两种价值判断加以描述和分析,关注的是群体一般特征及其差异的定量比较,故采用的研究范式为通则式量化实证研究。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方法。调查问卷移用宁维卫在Super编制的《职业价值观量表》(WorkValuesInventory,简称WVI)的基础上修订的中国版的《职业价值观问卷》。问卷结构的理论维度采用三分法,即将职业价值观划分为三大类:一是内在价值,指与职业本身有关的一些因素;二是外在职业价值,指与职业本身性质无关的一些因素;三是外在报酬。次级具体维度巧个,每个价值维度设计有4个描述职业价值的陈述句,全卷共60个项目,问卷结构参见表1。选项采用Liken五级评分法,分别为:很重要、重要、不能确定、不重要、很不重要,依次赋值5,4,3,2,1分。由于该量表的修订距今已有十多年,个别项目不太符合当今时代特点,在正式使用前参照学生对题意的理解进行了简单的修改。
该问卷的理论维度尚存在商榷之处。例如,变动性中的“工作有变化”描述的是职业本身的特征,把变动性和其他三个描述工作环境的维度同归外在价值并不妥帖,似应属于内在价值。而外在报酬中的生活方式维度,例如“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描述的是典型的内在价值,把它和“能有加薪机会”这样的典型外在价值同归于外在报酬,虽然在逻辑上都是外在于职业的价值,但我们的确还是不能说一个特别想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他追求的是职业生活的外在报酬。故此,本研究只在巧个具体维度上进行统计分析。
有关教师职业认知的调查,这部分用来了解受访者对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在上述职业价值60个项目上的评价,同样采用五级评分法,分别为:很符合、符合、不能确定、不符合和很不符合。
关于测量的信度和效度。该问卷已被多个研究采用,均表现出了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在本研究中,根据统计结果对问卷进行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得到克伦巴赫。系数为0.9336,符合心理测量的要求。巧个分量表除了独立性维度的信度系数为0.4984外,其它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介于0.59至0.76之间。一般来说,健全的项目所需要的项目间相关应在0.10至0.60之间,项目与维度的相关系数应在0.3至0.8之间。分别对15个维度内项目间的相关性以及项目与维度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显示,除个别项目外,绝大多数项目的相关系数落在此区间中。总体而言,本研究使用的问卷其调查结果是可靠、有效的。问卷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二)研究对象
研究的样本来自南京晓庄学院二到四年级的师范专业在校本科学生(不包括专升本和函授本科生)。实际抽样采用了分层整群取样的方法,分别从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以及中学教育的文科和理科的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各随机抽取两至三个班的学生作为受访对象。共发放问卷885份,回收844份,其中有效问卷823份。
由于研究条件的限制,本研究的受访者均来自于同一所高校,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研究结果的可推广性,即严格说来,本研究的外在效度是同类师范大学的在读本科学生。
三、研究结果
(一)师范专业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
1.维度分布特征
为了了解师范专业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对受访者职业价值观巧个维度的平均分数进行了排序,见表2。
进一步对这巧个维度进行维度间配对样本差异显著性检验,以考察先后顺序之间的重要程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检验结果显示,除声誉与经济报酬之间、经济报酬与利他主义之间、利他主义与监督关系之间、监督关系与工作环境之间、工作环境与创造性之间,其他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也就是说在重视程度上排列前五位的价值维度和排列后六位的价值维度两两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可以认为,本研究中巧种价值维度的排序是有意义的,尤其是排序中靠前与靠后的维度有效地反映了受访者的价值取向。
2.项目分布特征
为了能更具体地了解师范专业大学生对不同职业价值的重视程度,对其对职业价值60个项目的重视程度进行排序,结果见表3。
对测量职业价值观的60个项目进行排序,发现师范专业大学生比较重视的前10位与最不重视的10个项目反映的情况与职业价值维度的排序基本吻合。如师范专业大学生最不重视的项目14,37,24均属管理维度,而该维度在职业价值维度排序中也是他们最不重视的,它们反映的是受访者是否欲求对他人有影响。但也有个别职业价值维度内包含的项目分别排列在前10项和后10项中,其中属于声誉维度的项目33(能受到他人尊重)列最重视的第五位,而项目5(能成为工作权威)则排列在最不重视的第二位,求权利而非权力;同属于经济报酬维度的项目39(收人足以过上安静的生活)排列最受重视的第二位,而项目48(收人能比同等条件的人高)则排列最不受重视的第六位,求稳定但并不奢求丰厚。还可以注意到,位列第一的项目35(能有一种快乐的生活方式)和位列末尾的项目25(能在大城市工作)与平均离差相去甚远,可见受访者多么重视生活的内在价值而非外在价值。
(二)师范专业大学生教师职业价值认知的特点
职业评价是大学生对某职业的社会意义、社会地位、经济报酬、劳动强度等因素的综合认识和价值评价。本研究考察了师范专业大学生对他们即将从事的教师职业在职业价值的15个维度、60个项目上的评价,了解他们对教师职业的认知特点。
1.维度分布特征
受访者在巧个维度上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评价排序如表4。
为考察巧个维度的排序是否具有统计意义,进一步对其进行配对样本差异检验,统计结果表明:受访者对教师职业认知的巧个维度,除创造性与管理之间,美感与管理、创造性之间,智力激发与管理、创造性、美感、生活方式之间,监督关系与独立性之间,生活方式与工作环境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外,其余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可以认为,师范专业大学生对教师职业价值认知巧个维度的排序是有意义的。受访者在利他、安全、成就、声誉上给予了教师职业较高的评价,在变动性、报酬、监督关系和独立性上则评价较低。
2.项目分布特征
我们选择了60个项目中排列前25%和后25%共30个项目来考察师范专业大学生对其即将从事的教师职业的认知特点,结果见表5.
高分组项目和低分组项目的分布与前面维度的排序是吻合的,即师范专业大学生对教师职业价值中的利他、安全、成就的评价最高,而对变动性和经济报酬的评价最低。诸如“有益于他人”、“能受到他人尊重”、“工作比较稳定”反映了受访者心目中的教师特征,而“不是一种经常重复的工作”、“收人比同等条件的人高”、“不是一种单调的工作”则不符合他们对教师的定位。确实,教师是个倾向于重复过去的职业。
(三)师范专业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教师职业认知比较
1.问卷间差异比较
为了考察师范专业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与对教师职业的评价之间是否具有一致性,对受访者两项调查的均分进行了比较,结果见表6。
显然二者的差异极其显著,即受访者的职业价值观和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评价间的差异极大,相对于职业期望,他们对教师职业的评价较低。 2.维度间差异比较
表7清楚地表明了巧个维度上的具体差异。唯“管理”维度无显著性差异,其他差异极显著;唯“利他”维度教师职业评价显著高于职业价值观得分,其他价值维度上均显示出期待高于现实。
3.维度分布比较
将表2、表4合并得到表8。可以看到,“生活方式”、“报酬”、“利他”、“独立性”等几个维度反差比较明显。受访者对教师职业的利他价值评价很高,但在职业价值观中却并不受重视;最为看重的生活方式,在教师职业认知中却评价不高;比较受重视的报酬因素在对教师职业的认知中相去甚远。
4.项目分布比较
表9显示了两类价值判断中项目得分排序的前巧位和后巧位的分布,更具体地描述了职业期望和现实评价之间的异同点。
对各项目得分的前巧项进行比较,发现以下的项目存在不一致:1,2,42,30,47,36是受访者对教师职业价值评价较高的项目,主要涉及利他价值,而这些项目在他们的职业价值观中却并不太受重视,同时师范专业大学生很重视的项目35,39,52,55,26,10,主要涉及个人的生活方式,在教师职业认知中却评价不高。
对后巧项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包含了较多的共同项目:25,5,3,48,18,32,41,29,59,可以看出师范专业大学生在工作变动性维度上的重视程度与他们对教师职业评价是一致的。受访者倾向于比较稳定的工作,教师职业恰能满足这个期望。有趣的是,唯项目38(能经常感到学习的紧迫性)“倒挂”,受访者不希望这种紧迫感但教师工作恰具有紧迫性。
四、研究结论
(一)关于师范专业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一般特征
第一,比之社会价值,更注重个体自我价值。
对巧种职业价值的排序中,受访者把生活方式、成就分别排在了第一、二位,把独立性排在了第五位,他们希望职业能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实现自己的生活理想,期望职业有利于自我发展、发挥个人才能,这反映了当代师范专业大学生对自我潜能的发挥、自我价值实现的关注。
第二,比之变化带来的挑战,更注重安全稳定。
安全需要是一种匾乏性需要,安全感的失去会给个体带来很大的压力。在巧种职业价值的排序中,他们把安全性排在了第三位,希望职业能为安定的生活提供保障,能在工作上有一个稳定的局面,不会因为工作调动、工资、福利等经常提心吊胆、心烦意乱。同时,他们把变动性排在了倒数第二位,把智力激发和创造性分别排在倒数第三和第五位,不希望工作的内容经常变化,不希望不断出现的新事物给自己带来不安定感,希望能避免职业给自己带来学习和工作的紧迫感,这些都体现出了师范专业大学生追求安全稳定,避免压力、变化的特点。
第三,比之权力关系,更注重同事间人际关系。
在问卷结构中,关于职业生活中要处理的人的关系,包括三个,其中“监督”是你和领导的关系,“管理”是你对他人领导的关系。在对职业价值的权衡中,师范专业大学生把“同事关系”排在了第四位,可以看出他们对平等性人际关系的重视。同时,他们把管理排在末位,在排倒数10位的项目中,管理维度所包含的四个项目中有三个排列其中,另监督关系排在第九位,这些都表现出了受访者对权力的淡然。第四,比之内在价值,更注重外在于职业的价值。
虽然受访者很看重职业中的成就和独立性,但是更恰当地说它们描述的是职业对于个人的价值。所谓内在价值,准确地说应当指职业生活本身的价值,而此类价值中的创造性、美感和智力激发分别排在15个价值取向中的第11,12,13位,变动性和管理则排在末两位。由职业生活所带来的价值是外在价值,在这个框架中,生活方式、安全性、同事关系、声誉和经济报酬排列则靠前。实际上,追求内在价值本就是传统价值体系的核心要素,在现代社会中,职业越发分离为生活之外的活动。
(二)关于师范专业大学生教师职业认知的一般特征
可以结合受访者职业价值观的一般特征分析他们对教师职业的认知。
第一,对教师的职业认知与传统文化及社会一般性评价相一致。
很显然,受访者对教师职业生活的认知并没有超出社会对教师职业的主流评价,这就是以工具性价值为核心的教师形象。就排列前几位的价值取向而言,“利他”之于无私奉献,“安全”之于安身立命,“声誉”之于师道尊严。结合排列靠后的几种价值取向,更能看出教师的传统文化形象:多变动、讲报酬、要独立等都不符合传统价值观对教师的定位。至于靠前的“成就感”则主要归因于受访者认为自己的专业学习能够学有所用,当然也合乎修齐治平的传统儒生取向。
第二,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评价与其职业价值期望间存在一定落差。
比较巧个维度在职业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认知中的排序发现,职业价值观与教师职业价值认知在“生活方式”、“报酬”、“利他”、“独立性”等几个维度反差明显,生活方式、独立性和报酬在他们的职业期待一边,利他则在教师职业认知一边。此外,除利他外的相同价值维度上,他们都倾向于给教师职业更低的分数。
第三,寻求安全与回避变动是两种价值判断的相似之处。
在价值取向的两个序列中,安全性都被排在了前三位,而变动性则双双落在最末两位。寻求安全稳定、回避变化是师范专业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的重要特征,同时也符合他们对教师职业生活的定位,这大概也是他们选择读师范的重要原因。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受访者不希望“工作有变化”(项目3)但希望“不是一种单调的工作”(项目49),或许这正是大学生在高就业压力下的复杂心态。关于教师职业,他们认为它不是“工作有变化”的职业,但却是“一种单调的工作”。是他们错误地评估了教师职业的丰富性吗?还是我们该反思和改变教师职业生活的价值呢?见仁见智,存乎其人。这或许正是价值观研究的魅力所在。
【师范专业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大学生宗教价值观调查研究04-28
浅析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05-01
师范专业的毕业论文致谢词04-28
职业规划的职业价值观11-24
护士的职业价值观11-08
护士职业价值观03-23
大学生网络学习适应的调查研究论文04-27
个人职业价值观06-08
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加强高职文秘专业建设论文05-02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报告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