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薄弱学校开展校本培训的困境及其对策的论文

时间:2023-05-03 02:41:08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山区薄弱学校开展校本培训的困境及其对策的论文

  【摘 要】山区薄弱学校的教师缺少高质量的专业引领,教师的同伴互助、自我反思又缺乏理论根基,校本培训的有效开展面临着不少的困难,本文结合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对山区薄弱学校开展校本培训的困境进行了现状分析,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

山区薄弱学校开展校本培训的困境及其对策的论文

  【关键词】薄弱学校 校本培训 困境 对策思考

  一、山区薄弱学校开展校本培训面临的困境

  由于客观条件制约,山区薄弱学校的教师缺少高质量的专业引领,教师的同伴互助、自我反思又缺乏理论根基,校本培训的质量与效果很难尽如人意。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农村学校的规模太小,教师的精力有限

  山区薄弱中小学因规模小、班额少,师资紧,教师们的工作量是满负荷或超负荷的,多头兼课、包班现象普遍存在。上课时,办公室是空荡荡的,下课则疲于批改、辅导,几乎没有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在农村,不少教师一年到头根本没有机会外出听课,唯一比较有质量的信息来源便是少的可怜的几本杂志,再便是由中心学校组织的二传信息。大量的高质量的报告和高质量的公开课,对他们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专家面对面的专业引领,更近乎天方夜谭。教师的专业能力往往囿于同水平的反复。甚至有的教师还顽强地秉承着自己教师的那一套。其次,在初中和高中,教师不仅背负中考、高考的沉重压力,住校生的管理也牵制了教师大量的精力。

  2.教师因缺少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导致教科研能力缺乏、萎缩

  教科研能力的缺乏与萎缩又进一步影响教师教科研的积极性,恶性循环。不同学校间教科研的氛围大相径庭,教科研的发展极不平衡。

  3.捉襟见肘的经费

  捉襟见肘的经费,使学校也不可能派太多的教师参加培训、学习。校本教科研对不少农村学校来说,是“春风不度玉门关”。“一费制”对学校来说本应该是一个利好消息,但乡(镇)财政如果转移支付不到位(事实上是一个普遍现象,学校正常的水电费及办公经费都难以为继,教师的研训开支当然只能用在刀口上。

  4.师资外流情况严重

  教育的根本差异是资源的差异,教师则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但由于农村地处偏僻,优秀的教师不愿去农村不说,资质好的,奋斗几年,一旦优秀了,便想方设法纷纷进城。在我县,每年都有山区优秀的教师进县城,县城优秀的教师奔向发达地区。这种“孔雀东南飞”无奈与尴尬,对农村学校的发展无疑是雪上加霜,也有悖于教育的公平与均衡发展。

  二、摆脱困境的对策

  为了有效解决山区学校在开展校本培训活动中缺时间、缺理论、缺信息的现状,我们采用小校联片的方式,拓宽专业引领的渠道,用“走教”、“走研”的方式参与他校的校本培训活动,以“点”(基地学校)带“面”(片内学校),以大带小,以强带弱,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促进区域内教师的均衡发展;用教研员“蹲点”的方式,下移教研工作的重心,把工作重点放在开展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教研活动上,变“研纲”、“考纲”的专家为“问题解决”专家,从而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利用教研员、教育信息网自下而上建立教学研究“资源库”,使学校与一线教师能自上而下更方便地从鲜活、适切的成功案例中“汲取”营养,提高自我反思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如前述,我县是一个山区县,不少学校地处偏僻,规模小,经济条件差,校际、校内师资力量也参差不齐,难以开展高质量的校本培训,校本培训往往囿于同一水平的反复,成为阻碍我县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的瓶颈。为了突破瓶颈,全面提高我县校本培训的质量,促进区域间教师专业成长的均衡发展,我们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与实践。 1.行政驱动——启动并保障校本培训的全面展开

  行政驱动指的是用行政手段促进和推动。由教育局出台《关于建立和健全校本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的文件,明确校本培训的组织领导机构,在行政层面保证了校本培训的有序开展、顺利推进。

  教研员、教科员每人确立一所学校作为联系点,指导学校校本培训的试点工作,除指导该学校校本培训开展、专业引领外,还负责反馈、总结基地学校及联系点的问题与经验,汇总后形成校本培训资源库,为全面推广校本培训的成功经验提供案例与样本。

  2.采用小校联片的方式,拓宽专业引领的渠道

  各片(“片”我们也称之为“大学校”)设一、二所学校为“点”,作为该区域的基地。基地学校会同区域各学校制订区域校本培训计划,集各校资源优势开展联片教研活动,学校是校本培训的基础。学校必须从本校实际出发,将存在的问题加以梳理,形成主攻课题。学校要以课题为载体,引导教师从问题入手,反思个人和学校的教学行为。教研组是校本培训的基本单位。教研组应围绕学校主攻课题,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发现问题,并细化为若干个可实践的小课题,进行教研;也可针对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拟订计划,加以研究。

  3.运用“走教”“走研”活动,创新培训方式

  “走教”指的是片内某教师就一研讨主题到片内其他学校上课,课例仅作为在该校校本培训活动的示范课或研讨的载体。上课仍以基于解决该校存在的困惑与问题为目的,或者解决片内其他共性问题。它不是同一教师在不同学校任教同一门课,也不是指同一教师更换学校到他校任教。

  “走教”与“送教下乡”也不同。上课者的立足点必须从该校实际出发,基于学校、为了学校。问题与困惑源于该校,“教”更多是为“研”服务,为解决问题服务。“走教”的教师并不固定一人,也不一定是片内最优秀的教师。走教旨在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走教”以活动所在校为本。

  “走研”是指片内教师到其他学校共同参与他校的研讨活动。与“走教”一样,研讨同样是为了解决该校的问题与困惑,或者片内的共性问题。“走研”与由教研室组织的研讨活动不同,它虽有教研员参与,但参与范围小,仅限于片内该学科教师;研讨的问题针对性更强,主要为活动所在学校服务。“走研”活动范围小,但活动频率要大大高于全县性的教研活动。“走研”旨在提升校本培训的质量。与“走教”一样,“走研”同样以活动所在校为本。

  用“走教”、“走研”的方式参与他校的校本培训活动,以“点”(基地学校)带“面”(片内学校),以大带小,以强带弱,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促进区域内教师的均衡发展;用教研员“蹲点”的方式,下移教研工作的重心,把工作重点放在开展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教研活动上,变“研纲”、“考纲”的专家为“问题解决”专家,从而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

  4.“多元引领”多层次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多元引领”指的是除了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参与校本培训的专业引领之外,同伴中(也包括兄弟学校)的学科精英共同参与校本培训中的互动对话。多元引领旨在拓宽专业引领的渠道,同时使专业引领富有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教师发展的需要。

  山区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最困难的是缺少有效的专业引领,缺少研讨的时间与空间,信息闭塞。由于缺乏引领,制约教师专业成长的质量与速度。利用“大学校”(片内)教师的资源优势,通过“走研”、“走教”参与教研活动,不仅可以弥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专业引领的不足,并且因类似的经历、校情,使得这种专业引领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校本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新推进策略。我们必须直面现状,因地制宜。我们更需要拓宽专业引领的渠道,创新我们的培训方式,唯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校本培训的质量,促使城乡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山区薄弱学校开展校本培训的困境及其对策的论文】相关文章:

幼儿声乐教学困境与对策学科论文04-27

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困境与对策的论文05-02

高职院校产学研基地建设的困境及对策教育论文05-02

城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困境及对策的论文05-02

浅析大学四、六级英语写作中的薄弱点及其对策04-28

英语写作困境与对策05-04

浅议物业管理在实践中的困境及其解决对策05-01

中职体育教学开展困境及优化策略论文04-30

优秀运动员数学教育的困境及对策论文05-02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困境及对策论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