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预设与动态生成的整合论文

时间:2023-05-03 02:46:22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预设与动态生成的整合论文

  【摘要】课堂教学的精心预设是动态生成的前提;随机应变、敏锐反馈是教学动态生成的关键;课堂教学环节的整体构建是教学动态生成的追求。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预设与动态生成的整合论文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预设动态生成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不可否认《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肩负着教学与育人的双重重任,要求教师有驾驭课堂随机应变的能力,更要求教师在教学前应对课堂教学有着精心预设的教学环节,做到课堂教学的预设与动态生成的整合。

  一、课堂教学的精心预设是动态生成的前提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内容丰富多彩,从个人的学习生活到集体的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从个人的行为准则到学校、家庭、社会的道德规范;从为人处事、品格修养到尊老爱幼、拥军爱国..每一课时都是精心选材,因此要达到教育目的,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紧扣教材内容“精心”预设每一教学环节,这样课堂才能生成精彩,但这种“精心”不是预设每一个环节应出现什么样的效果,而是体现在精心预设开放性的学法方案上,体现在教师的预设为《思品与社会》课堂留下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上;体现在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的生成过程的追求上。例如在四年级《左邻右舍》一课教学中我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课前让学生争取父母的支持,调查“我的邻居”,并去一个邻居家做客,在课堂上让学生汇报,并谈自己的感受,在学生汇报时,教师针对一些现象给予鼓励、支持和表扬,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借鉴。这个精心设计的环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互动生成空间和实践,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和行为都成为不同程度的生成性资源。

  二、随机应变、敏锐反馈是教学动态生成的关键

  传统的思品教学模式是希望学生提出教师预设的问题,希望学生回答自己想要或课本上相同的答案。即使学生提出不同观点或者有价值的问题,教师都不予理睬,最多用一些“你很聪明”或“下课我们再讨论这个问题”..之类的话来搪塞,这就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千方百计把学生拉回自己的教学思路,不许学生出“格”,但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思路和观点,在课堂上他们要充分说出自己的观点,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驾驭课堂,敏锐地扑捉学生的信息,并做出准确的判断与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流程,从而使教学过程得以生成和推进。

  三、课堂教学环节的整体构建是教学动态生成的追求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因此要求教师要凭借教学机智去生成新的教学思路。而这种生成,教师必须注重基础性与有限性的统一,必须蕴含着深层的价值追求。在处理四年级2《理解与尊重》一课时,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是让学生在懂得互相尊重是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前提下,将学生分组进行排练和表演,还对课文中的实例进行选题,然后再表演过程中明理升华,但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意外的插曲,班级里同桌的王立和马华打起来了,原因是王立表演时说马华平时是个爱和邻居吵架的坏孩子,我当时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并准确的判断这件事与本课的教学目标有关,通过引导学生对话,围绕“我们应该怎样帮助马华呢?”这个问题讨论,引导学生要懂得互相理解与尊重的道德观念,使生成的课堂有灵活的资源,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思品与社会》课堂教学,需要我们老师理解与实践,没有巧妙的课前精心预设,也就没有课堂上精彩的生成,但过分的强调预设,课堂就会缺乏生机和乐趣,只有把课前预设和学生的动态生成相整合,才能使我们的《品德与社会》教学真正有效的达到教育教学目的,使课堂生机勃勃,创造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广阔新天地。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预设与动态生成的整合论文】相关文章:

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论文04-29

预设生成性语文课堂教学教育论文05-02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论文04-27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04-30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和生成再辩论文04-28

课堂因动态生成而精彩论文05-02

弹性预设 精彩生成05-01

有效预设精彩生成04-28

让预设与生成和谐相生04-29

师生预设下的课堂生成教学初探论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