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三种学科整合策略及其对我国课改的启示的论文

时间:2023-05-02 22:26:25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国外三种学科整合策略及其对我国课改的启示的论文

  任何深入研究跨学科教学的人都不会忽视跨学科教学的多样性。不同学校因应用不同的模式而产生不同的效应。如果学科间的主导认识论是以人文科学为主,那么学科间联系的方式可能要采用将其置于一定的文本中,或者说将事实和观点置于文化、历史或者意识形态的结构之中去理解;如果学科间联系是以科学的方法为主导,且建立了整合的标准,则采用概念化的方法显得更为适合;如果探究的精髓和模式是应用科学或创造性产品开发,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模式则显得至关重要。

国外三种学科整合策略及其对我国课改的启示的论文

  一、概念简介

  1.放置于背景中理解策略这是一种将学科知识放在时间、文化和个人经历中去理解的策略,这样一来,学科间知识依据背景的不同会有不同释义:历史科学是以时间为手段典型的例子;而形而上学的概念、个人或文化哲学要以认识论为背景,关于世界知识体系和推理方式会有不同的理解,所有这些背景是人文化知识的手段。

  2.概念化策略它包括识别两个或更多的学科中的核心概念,然后形成他们之间严格的联系。例如“变化”这个词可能和生物学上的进化论、物理学上的浓缩、化学上的周期规律、数学上的数字序列联系起来。在“概念化”课堂上的学生可能熟练掌握物理数据、数学方程式的核心,而且发现自然科学上不同的释义系统后面具有共同的模式。

  3.以问题为中心策略它包含着通过不同学科(比方说生物学、化学、政治、经济学等)的知识和思维方式,来考察诸如水资源污染、基因工程等真实而复杂的生活问题,这些问题仅凭一门学科知识是难以解决的。这种策略的要旨是一门应用社会科学,寻求问题切实解决的结果。例如产品、技术、政策、方法等,这些结果旨在改进人们的生活状况。这种方法的目标不像人文科学和基础自然科学那样为了加深对自我或自然世界的理解,而在于应用这些理解的结果来促成社会变革。

  在这三种教学策略中,由于认识目标的不同,所以知识产生的方式以及不同学科观点之间的联系也各有差异。在人文科学中值得称道的方法,拿来用于数学和物理学科的综合未必适合;反之,在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中被称为有效整合的方法,拿来用于人文科学的整合未必恰当。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贬低某种理解方式的价值,而在于指出对学科间教学的不同的认识论需求。

  二、三种策略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1.学科间教学策略之一:置于背景中置于背景中意味着将知识放在历史、文化、哲学或个人经历中去理解,这是人文科学的基本知识得以产生的途径。这种策略也可称作知识的人文化。在这个策略中,学科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对人类生存状况的释义,人文科学的最终产品是将自我融入文化和社会的背景之中。尽管人文科学诸如哲学、历史和文学等的核心目标以及认识论基础是紧密联系的,但是他们有各自的工具和理论背景。历史是以时间为背景的,而文化以时间和空间为依托,哲学以人类的各种可能问题为背景来建构。所以,不同的人文化知识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对于不同学科知识的把握要放到特定的背景中来理解才不至于有失偏颇。

  2.学科间教学策略之二:概念化概念化的策略是用来将科学或数学上的问题从单一的理论和事实层面引入到深层的根本概念之中。像线性、变化和比例等概念可以很好地将代数和几何、物理、生物等学科知识联系起来,进而揭示他们之间的关系,证明并发现它们的差别,这正是自然科学产生的基础。该策略要求概念之间有高度的一致性和内在联系,概念化为学科整合提供了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它把事实性的或技术性的信息通过转换和概括而成为概念性的总结。学科概念如果能够复现、概括、量化才能够建立学科间的联系,数学和其他科学的学科术语特征以及学科知识本身的特点使得概念化策略成为可能。它需要学科之间围绕同一概念共同分类、重新排序和重新建构。不同学科观点之间的联结,要建立在学科间联系的基础之上,因此,这个过程是艰辛和耗时的。所以,概念化策略要求教师要有对学科“话语”的深思熟虑,这样学生才能把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起来。

  3.学科间教学策略之三:以问题为中心 以问题为中心的策略以结构不良的真实社会问题作为学科间联系的轴心。与概念化和背景化不同,它通过在不同的观点之中达成一致的看法或形成自我理解,其目的在于谋求切实的结果。这种注重实效的、以真实生活导向的教学有其独特的推动力和亲和力。以问题为中心的策略抓住了应用自然科学、技术和应用社会科学的精髓,这些学科一般旨在创造新的产品,改进现有的生活状况,或为社会变革提供政策支撑。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这种策略的目的不在于形成基本知识,或形成个性化的理解,其目的在于面对一个紧迫的棘手的问题,采用多学科的知识去解决它。以问题为中心策略的优点,同背景化的优点类似,它很容易将课程中不同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学习成为对个人极其有意义的过程,而且是由一种强烈的解决重要的社会问题的愿望驱动。学科的工具或方法是很精密和严格的。

  三、三种策略的利弊分析

  以上所提的三种不同的课程整合的策略服务于不同的认识论目的,促进不同种类的联系,利用学科差异进行彼此转换。为了区分三种策略的优劣,以及每种策略需要可以改进的地方,现将三种策略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列表如下:

  正如上表所总结的那样,置于背景中的策略通过文化、历史和哲学作为背景,在不同学科间建立广泛的联系。特别是人文科学,它主要集中在人类存在的基本问题和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该策略通过在个人或共享文化经验的基础上,从而保证了联系的有效性。这种整合策略的缺陷在于有时候联系可能是武断和任意的,并非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联系,而是根据联想或比喻联系起来。置于背景中的策略并不能掌握熟练的实验技巧或学科实践,与之相反,这种策略反而将这些实践放在更为广泛的哲学或历史的框架之中。因此,可以从其他策略上更为严格的联系或学科知识更深入了解中获得裨益。

  概念化的策略则与之相反,以严格的方式在学科事实和实践中找到一致性。受科学方法的影响,在使用上要求建立严格的联系标准。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学科内容很丰富,建立联系的标准也相当严格,其缺点在于通过概念化建立起来的联系并不像学生所希望的那样丰富和深远,学生往往难以理解作为跨学科教学中的通过概念上的途径重新组织课程。他们认为学科的联系太简单,观点之间的联系也不像以问题为中心或置于背景中策略那样任意或个人化。教育者可以积极主动引入对科学方法的本质或学科间的差异的讨论来弥补这些不足。

  以问题为中心的策略在学科间建立广泛和深远的联系,这点和置于背景中策略很一致。但以问题为中心的策略中联系并非随意的,作为产品、模式或可行策略这些联系是要经受考验的。这种策略在学科广度上可能存在盲点,因为,突然出现的问题往往不可能获得对学科的深入和广泛的探究。教师可以通过深入学科学习提供便利或把学生放置于文本化或概念化的课堂背景中来弥补这些不足。

  这些策略的相互联系、彼此借鉴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例如,数学或科学教师,可以采用人文策略来获得更广泛的背景,同时可以把这样的问题放在真实问题背景中去探究。从事社会科学的教育者可以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策略,这样加深对问题的历史背景的了解,经受背景化影响的人文科学的教职员,因受严格的概念化的影响,可以通过置于背景中的策略获得观点联系的更加详细的论证。

  四、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推行,倡导“综合实践活动”和“综合性学科”、旨在逐步地推进课程的综合化已成为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共识。如何促进学科知识的应用,促进生活、体验与学科的统一,促进师生合作,如何改变课程结构强调学科本位的倾向,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象,国外的三种学科间教学的策略无疑对我们更好地回答这些问题提供了参考的依据。

  这种组织跨学科教学的策略所遵从的三条主线是基于学科的本质而来的,我们既可以从对每种策略更为详细的研究中获益,同时又可以从超越三种知识体系的基本类型学中有所启发。相比粗略地把知识分为人文、科学和应用领域来说,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显得更为多变和难以把握。正像置于背景中的策略会因背景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模式一样,概念化也有不同的形式,而以问题为中心更会因为问题本质的不同而形式迥异。因此,我们在吸收借鉴这些学科间教学模式的时候要审慎对待,灵活把握每种模式的精髓,在每种模式的适用范围以及具体问题情境的前提下,采用适宜的策略,这里的研究更是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引导。

  在未来的纵向深入研究中一个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是,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所应用不同策略的顺序安排。仔细回溯跨学科教学的研究或一节课,就会发现不同种类的研究需要不同的研究方法来实现不同的目的。基于背景的策略比概念化的策略更具有基础吗?以问题为中心是不是建立在概念化和基于背景的策略基础上最好的方法?这些问题可以为课程发展和课堂教学实践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系统思考和采用这些策略来建立教育模式将会是下一个研究的重点课题。

【国外三种学科整合策略及其对我国课改的启示的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国外社区建设及其启示论文04-30

国外高校德育工作对我国的启示论文05-02

国外关于发展观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04-29

国外垃圾回收利用对我国的启示04-26

国外幼小衔接的经验及其启示04-30

国外大学的实践教学及其启示05-02

国外幼小衔接的经验及其启示04-30

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策略研究论文05-02

数字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三种途径05-01

探讨欧美高等教育评价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论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