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对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分析及思考论文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市场经济的发展,区域差异、城乡差异以及贫富差距的扩大,高校贫困学生数量增多,虽然国家和政府制定出了以育人为导向,全面完善的资助机制和管理体制,如何使这一政策惠及所有贫困学子,达到资助效益的最大化,是大家都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有贫困生“奖、贷、助、补、减”资助体制,对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提出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收费制度 贫困生 资助体系
1 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建立的依据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社会,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随着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改革和高校扩招的推进,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区域差异、城乡差异以及贫富差距逐渐扩大,高校贫困学生数量增多。国家和政府制定出了以育人为导向,全面的,完善的资助机制和管理体制,但在实施过程中,如何使这一政策惠及所有贫困学子,达到资助效益的最大化,如何在他们享受国家和社会关爱的同时,培养他们自立自强和感恩社会的健康人格,如何让他们成为对家庭、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这已不仅是一个家庭和学校的责任,也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共同的责任。
2 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现状
我国高校在国家资助政策的指导下,逐步建立了以“奖、勤、助、贷、减、免”为主的资助模式。
2.1 奖学金
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以及各高校自行设立的奖学金等。国家奖学金主要奖励学习成绩优秀、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特别突出的学生,奖励普及范围为 2%。国家励志奖学金主要奖励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奖励范围为3%。高校自己设立的等级奖学金,奖励范围一般为 40%左右。
2.2 勤工助学
高校在校内实验室、图书馆、后勤服务、校院机关等校内单位设立勤工助学岗位。按照教育部、财政部的有关规定,从每年学生学费收入中提取10%的资金,用于发放参加勤工助学学生的报酬。
2.3 助学金
包括国家助学金以及各高校为经济困难的学生设立的困难补助等。助学金范围目前已经达到在校学生的20%。
2.4 国家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利用金融手段加大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资助,国家助学贷款操作8年的时间为高校20%左右的学生解决了求学问题。现在相关省市开始尝试开展生源地贷款政策,这一政策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入学前就能办理国家助学贷款。
2.5 减免学费
教育部要求对普通高校中部分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实行学费减免制度,尤其是要对其中的孤残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及烈士子女等,实行减收或免收学费,具体减免额度由学生所在高校确定。
3 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
3.1 无偿资助存在的隐形危害
在现行的资助体系中,学费减免、国家助学金、社会各类助学金形式,都具有无偿资助性质,这使部分学生享受了权利,没有给他们履行义务的机会,强化了经济困难学生的弱势意识,也在无形中给他们造成了心理压力。对其他非贫困学生也是一种潜在的利益诱惑,在资助供给量小于求助的实际需求量时,容易助长学生投机偷懒和搭便车行为。
3.2 对贫困生缺乏科学的界定标准
学校对贫困生的确认是根据学生家庭所在地出具的家庭经济情况证明为主要依据,但在实际执行中,学校无法准确掌握贫困生的生活费支出和家庭经济状况,由于计算方法和所在区域不同,其数据差别也很大。目前除了少数经济富裕的家庭外,困难或比较困难的学生比较多,都想用学校的资助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这中间就不乏不该而享受资助的学生。
3.3 高校资助体系微观整合能力不强
国家制定资助政策时,多是从宏观角度出发,不可能全面考虑学生已经获得其它资助情况,高校可以根据客观情况执行资助政策,通过微观的整合使资助政策体系更科学化和具体化。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贫困生的认定,名额的分配与划定这些微观层面,高校都没有形成比较科学认定方法,大部分学校将贫困生的认定权力交给了学生的当地机构,这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也会助长学生弄虚作假的风气。
3.4 助学贷款现存的问题
国家助学贷款属于高校与银行之间的合作项目,旨在帮助学生缓解当前经济困境。由于中国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部分学生不敢尝试申请助学贷款,同时,贷款学生的还贷信用与还贷能力也影响了银行对此合作的信心,部分学生也会利用当前还贷条件的不完善,不再偿还助学贷款。助学贷款作为教育资助体系的重要内容,作用应该不只是帮助学生解决当前的难题,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责任和诚信意识。
4 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完善的方法
4.1 制定客观科学的贫困学生界定标准
客观科学地确定助学政策的目标群体,是实施资助的必要前提。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客观情况制定相对客观、科学的贫困学生家庭经济情况测评标准的量化体系,采取量化测评与民主评议相结合的评价办法,根据学生困难情况进行量化评估,并划分出不同贫困等级,有针对性地予以资助。对资助后缺乏监管的现象,可以建立学生定期反馈制度。
4.2 构建外部资助与内在关怀相结合的贫困生资助体系
要构建贫困大学生内在人文关怀体系,促使外在的资助内化为贫困生内在精神动力,形成外部救助与内在关怀相结合的资助体系。现今的资助体系正好忽视了这一点,导致贫困生在获得物质资助后经济包袱减轻了,但心理负担却加重了,影响贫困生的健康成长和资助的效果。社会要营造一个关心爱护支持贫困生的氛围,高校要注重对贫困生心理关怀,通过心理咨询与心理档案相结合,使学生在获得的资助的同时心理健康发展。
4.3 加快高校教学改革,推行弹性学制
弹性学制是一种以完全学分制为基础,集选课制、导师制、学分绩点制三位一体的教学管理制度,与传统的学年制相比,它对学生的管理以目标管理为主,它以学分及绩点计算学生学习的质与量,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课程、教师、学习年限。实行完全学分制,只要完成专业要求学分可提前毕业;本科可以根据个人的不同需要从固定的四年学制改为三到七年内完成,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那些高校贫困生的经济困难。另外要允许高校贫困生在一定条件下,暂时中断学业,待其经济和其他条件允许时,再重新开始学习。
4.4 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生源地助学贷款广泛开展
生源地助学贷款具有很大的优势,由于生源地金融机构对贫困生情况的了解更真实全面,信息识别成本低,而且,它以父母作为担保方,这样银行承担的风险要小一些。当前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各级管理机构仍需完善,大学生个人资信评估与咨询体系尚未建立,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担保机制不健全和还贷机制仍然存在一定问题,这都不利于它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和政府部门应该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积极有效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谭成华.浅谈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教研教改2008.11.
[2] 丁力杭,卢锟.浅议高校贫困生助贷体系的构建.新西部,2008.18.
[3] 崔邦焱.切实做好2008年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国教育报,2008-06-11(10).
[4] 刘翠燕.试析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7(3).
[5] 朱永忠.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经营与管理,2007(01).
【对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分析及思考论文】相关文章:
某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基本状况的调查与分析05-02
西部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几点思考论文05-02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新模式探析04-30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建设论文05-01
新的高校资助政策体系下对学贷险发展的分析04-30
高职贫困生救助体系的思考04-30
对高校贫困生的现实思考04-29
高校贫困生资助的人文关怀价值建构的论文04-27
关于创新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几点思考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