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外学校学风建设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启示论文
摘要:为了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高校,都十分重视学风建设。但在实际调研过程中发现,国内外高校学生受国家体制、社会影响、个人心理等因素影响,学习状态及动力也各不相同。本文认为,要从客观的角度去看待调研结果,取之精华、去其糟粕,积极开展我国高校思想教育,激励学生成才的主观能动性,使我国高校的学风建设迈向新的高峰。
关键词:中外学生;学习状况;学风建设;启示
0引言
在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高校的学风已成为目前高校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不久前,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国外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客观地分析了国外学生学习情况,在学校学风建设方面,中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1中外学生学习状况
1.1学习动力的差异
1.1.1个人兴趣方面国外学生可依据个人学习兴趣选择课程,学习模式分为研究型自主学习和课程型自主学习,从而提高了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逃课现象极少发生;中国的大多数学校无视个体差异的存在,统一编班,统一课程设置,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作业,教学实际难以适应个体的差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1.1.2高额的学费驱动在国外,高额的学费也是自主学习的有效动力。国外学生自我施压意识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极高。按每位学生在校期间要学2000个理论课时计算,每个课时成本折合近20美元,相当于3个小时的勤工俭学工时费,充分体现了时间就是金钱的道理;在国内,学生的学杂费都是由父母支付,学生没有体会到挣钱交学费的辛苦,很少有通过自己勤工助学所得缴纳全部学杂费用的,对学习不感兴趣,不珍惜课堂学习的机会,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1.2学习目的的差异经过调查中外学生学习目的都包括:指向自我的学习目的和指向社会的学习目的。但国内学生的学习目的还有一种是指向他人的学习目的[1]。
1.2.1指向自我的学习目的即为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而学习的目的。学生能很好地接纳自己,自我评价良好,努力充实自己的知识,希望实现自我价值;期望通过自己在大学的学习,走上社会后,能有一个好平台,得到别人和社会的认可;或者希望经过刻苦的学习,能在毕业后有一份好工作,找到理想职业,自己能独立生活。总之,是围绕自我价值和个人发展的目的而学习的。
1.2.2指向社会的学习目的即把自己学习目的建立在社会需求上,每个人都是社会人,尤其是青年大学生,大学毕业后走上社会就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社会责任感强,部分学生能够认识到当前学习与实现伟大目标的联系,能体会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而刻苦钻研。总之,是围绕个人的社会价值的目的而学习的。
1.2.3指向他人的学习目的即指把自己学习目的建立在他人的希望之上,为了报达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辜负教师的期望或为了在学习竞赛中不输给别人而拚命苦读。这些都是指向他人的学习目的。
1.3学习条件的差异国外高校每个教室都配有多台电脑,无线网络覆盖全面,均可免费使用,学生查阅文献提供便利的条件,重要手段。国内高校的配套设施较国外是相对落后的,不利于学生查阅文献资料,没有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2中外学生学习状况差异成因
2.1个人心理的不同导致学习动力的差异国外大学生学习动机以兴趣为主要驱动力;而我国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大致有以下几种:为争取好的成绩,受人尊重和羡慕,保持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荣誉;为将来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并且将来能出色的开展工作,事业有成;为得到奖学金;为出人头地;为考研究生,出国留学;仅为考试及格,拿到文凭;对专业或某些学科的兴趣;为追求真理,探索世界的奥秘;为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人类的进步作贡献。
2.2国家体制不同导致培养目标差异各国高校培养目标都强调时代性,21世纪知识效应将占国际经济的主导地位,创新必将是推动知识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科技的发展将给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为此,世界各国高校的培养目标也随着国际社会的浪潮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动。经初步调查分析,国外高校的培养目标,由最初注重道德教育发展到注重智力教育,最后发展到今天的注重人才的全面发展。而我国高校的培养目标,由最初的偏重智育,发展到偏重知识和能力培养。从美国和我国培养大学生的目标来看,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因两国的社会体制不同,各自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就业目标也各具差异,从而对学生的教育模式也就完全不同理解。
2.3教育模式不同导致学习条件差异
2.3.1德育教育美国的道德教育模式可谓种类繁多、方法各异,但归结起来道德教育的目标基本上指向培养年轻一代能够在当代社会中设身立足,适应纷繁环境的能力[2];英国的道德教育模式是以道德情感教育为其主要特征的。在多年来大量深入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所确立的道德教育方案紧密联系学生、家庭和社会生活实际,将人与人的关系作为德育的主要内容;日本教育的发展是以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为出发点,道德教育在学校的基础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日本的道德教育模式因而呈现出通过生动充实的内容、具体扎实的途径、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青少年的重要特征。
我国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局限于课堂,未能够密切联系社会实际,未能把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人生阅历、生活体验、实践能力和思想认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上。
2.3.2事务管理专业化是学生事务管理队伍人员素质最直接的体现。美国教育部门要求从事学生事务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文化知识及行政管理能力。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依法管理。美国高校在校园范围内一般都有一套纪律管理监督和仲裁系统,以维护学校利益并保证学生的合法权利。管理人员依据条例对学生进行管理,同时学校设立监督和仲裁机构,学生可以通过此机构起诉或控告校方或学生工作者。
而我国目前正在向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方向迈进,国内高校辅导员有政治与领导的职能和管理的职能,多种职能汇聚于一身,而辅导员又不是思想政治专业或者学生管理专业出身,却对学生在校期间的适应问题、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学习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就业指导等方面都要进行指导与辅导,故辅导员在学生事务服务过程中不能达到面面通,无法达到国外专业化的标准。
2.3.3教学实践国内老师讲课的习惯方式是提出问题,老师和学生共同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把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就是一堂非常成功的好课[3]。而在国外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可能只需要一些技巧,而提出问题则需要创造性的想像,而想像又是人类智能发展的最高境界。在中国的教育界"始终缺乏对学生正常学习心理的了解,缺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技能,缺乏对下一代长远发展的职业关怀。
2.3.4考试美国的考试次数比较少,开卷考试是一种重要形式,考大学特别是研究生不以笔试为主而是以面试成绩为主[4]。中国学生理论考试中成绩尽管比较突出,但需要动手能力的实验科目却是中国学生明显的弱项,国内学校教育的实验教学薄弱,更重要的是表明中国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都存在着重大偏差,即忽视实用知识实用学科以及实验技能。
3比较中外学生学习状况对我国高校学风建设的启示
3.1引导学生认清学习目的加强思想教育,激励学生成才,学生在进行自我教育过程中,应加强自我认识的培养,在思想上认清学习的动机和目的,明确知识的重要性和环境带来的压力,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感知,从思想认识转化为实践操作,真正消化知识,实现知识的内化。要实现自我能力的培养,如自学能力、高校学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自我督促能力、调节课余时间能力,形成具有创新性、实践性、适应性的综合素质。
3.2激发学生增强学习兴趣提供实践机会,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并协助优化学习策略、学习方法。
3.3营造高校有力办学氛围结合高校的实际,大胆创新,为了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动手平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高校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创造各种实践动手锻炼的条件,加大对各种实验室及设备的投入或者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到社会去学习,更多地组织学生去各种工厂或相关单位去学习参观,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社会,增加团队合作精神。学校的德育工作不拘泥于课堂,密切联系社会实际,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人生阅历、生活体验、实践能力和思想认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上,这也是我们所没有做到的,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知、情、意、行统一的过程。
学风是高校的立校之本[5]。学风建设不仅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人才工程。一所学校真正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进取的优良学风,就会对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位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受到熏陶。这种熏陶和影响,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才培养具有直接推动作用。而这种推动作用和积极影响不仅仅反映在学生学习阶段,还将对学生毕业后的发展和成就事业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董耐婷.国外高校自主学习模式对我们的启示[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8,2.
[2]韦文学.国外高校德育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理论导刊,2005,8.
[3]柳颖,张绍波.国外高校学生评价教师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信息,2009,6.
[4]刘淑英.国外高校考试以学生为本的体现及启示[J].科技信息,2008,33.
[5]李江林.高校学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纵横,2009,4.
【中外学校学风建设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启示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对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的论文04-27
关于高校学风建设的探讨04-29
高校新生学风建设初探04-30
学风建设04-28
中职学校如何加强学风建设的论文04-27
对民办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05-01
关于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建议04-30
高校学风建设倡议书01-11
学风建设建议04-26
试析高职院校学风建设论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