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结合系统论观点探析竞技健美操动作编排的原则论文
【摘要】
文章运用“系统论”观点将“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看作一个系统整体,通过对“艺术、难度、完成”三个子系统的横向分析与纵向剖析,着眼于研究各子系统之间、各子系统构成要素内部、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特性,寻找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问题的深层次根源,提出在进行成套动作编排时所遵循的“系统整体匹配”观点。
【关键词】
系统论;竞技健美操;系统整体匹配;动作编排
本文通过大量文献资料的查阅发现,目前国内外竞技健美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个难度动作的完成质量、难度动作组别、级别的选择和空间转换的类型、数量等要素的统计分析,忽略了各部分之间及其内部各要素间的横向比较和联系,因而无法从整体上对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进行把握。
一、成套动作“艺术系统”的分析
(一)操化动作组合的统计分析
通过国内外各项比赛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我国运动员在两个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1.具有竞技健美操特点的基本步伐欠缺规整性;
2.完成操化动作时的身体躯干位置不够准确。
这就提示教练员在进行操化动作组合编排时,应注意两个问题:
1. 把规范健美操基本步伐的规整性和身体躯干的标准姿态、稳定性贯穿于运动训练的全过程。
2.正确处理多样性与熟练性之间的矛盾,尽可能的展示操化动作组合的多样性。
(二)过渡与连接的统计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我国运动员在以下两个方面存在不足:
(1)过渡与连接动作的衔接形式单一、呆板,较多的局限于弓步、单膝跪等基本动作;
(2)过渡、连接动作的节拍数明显高于国外选手,且过渡动作的使用次数过少。
须知,过渡与连接动作数量的多少,充分反映了运动员连续、快速地连接不同组别、级别难度动作的能力,而其使用拍数的多少,则是体现运动员专项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建议教练员在平时训练中,从以下两个方面解决上述问题:
1.设计全新的难度架构和动作衔接方式,减少动作间衔接的“停顿感”;增加化前的动作幅度、速度、转体角度来实现复杂的过渡与连接动作,丰富成套动作的艺术表现形式。
2. 加强运动员的专项能力训练,增加过渡动作的使用频率,使其能够用较少的节拍数完成过渡与连接动作。
(三)空间转换类型、数量的统计分析
建议教练员在进行空间转换编排时,应注意以下4点:
1.加大复合型转化类型的使用率,在移动中体现出不同空间、层面过渡与转换的多样性,以增强成套动作三维立体空间的“层次感”。
2. 减少运动员起跳腾空后落地成俯撑或劈叉等类似动作的使用。
3.本着“均衡发展”的原则使用各类转换类型,力争填补A-B-A、A-C-B两项空间转换类型的空白。
4.场地空间的使用可以建立在难度动作的选择上,并加入一些跳跃性的非难度动作,以增加腾空空间的使用。
(四)配合与托举、队形变化、队员组合形式的统计分析
通过对各类比赛录像的对比分析,提示教练员在平时训练中应注意3个问题:
1.紧密围绕成套动作的主题和风格,并结合集体项目运动员的特点进行编排,同时尽量缩短准备过程,多采用两次以上的动力性配合动作,增强集体项目表演的流动感。
2.队形变化应建立在有利于体现动作一致性的基础上,利用不同的队员组合形式变化成最佳的队形图案。
3. 队员组合的出现形式应向依次、不同向完成不同组别、相同系数难度动作的方向发展。
二、成套动作“难度系统”的分析
众所周知,难度动作是成套动作的价值基础,是影响运动成绩和体现竞技健美操难、美特征的关键因素。为此,本文对不同难度动作组别与级别、同组间的重复难度动作、难度动作的出现次序等多项数据进行综合评定,探寻我国选手在难度动作编排上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并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1.加强“0.6以上高级别难度动作”的针对性训练,结合不同项目运动员的自身特点和竞技水平,合理选择成套难度动作的组合方式;同组间难度动作的连用数量不宜过多,且不宜超过成套难度动作的平均级别。
2.充分重视同组间难度动作的重复现象,大胆尝试同组间不同类别的难度动作,设计全新的难度动作组合方式。
3. 合理安排难度动作的结构布局,12个难度动作应均匀分布在成套动作中,难度动作曲线起伏不宜过大,确保成套难度动作的完成质量。
三、成套动作 “完成系统”的分析
(一)难度动作设计分值与实际分值的统计分析
各项比赛数据显示,造成我国选手难度动作实际得分低的原因主要是技术因素,具体表现为:
1.在完成C组跳跃动作时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偷转”现象。
2.在完成高级别重点难度动作上均出现了“触地”的重大失误,致使难度裁判判定此动作为“失误”,严重影响了成套动作的难度得分。
3.六人选手在完成少数难度动作时,起跳高度、动作幅度等未达到整体划一的能力规格,部分选手在高级别难度动作的技术规格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以致影响了整体动作的一致性、稳定性。
(二)难度动作扣分情况的统计分析
我国选手在难度动作的扣分情况方面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
1.难度动作的扣分主要集中在C组难度动作,其中以屈体分腿类、剪式变身类、科萨克类、屈体类和团身跳类居多,难度级别集中在0.5~0.8的范围内。
2.扣分原因主要包括:(1)转体不完全(起跳前偷转、落地时身体角度不正);(2)完成屈体分腿类、屈体类难度动作时,腿部高度低于水平;(3)在完成落地成俯撑的难度动作时,手脚未同时着地。
(三)完成动作一致性的统计分析
集体项目选手在完成动作一致性方面有相当大的差距,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1.动作节奏不一致:即同一时刻运动员肢体运动过程处于不同的位置,这种差别主要与运动员在完成动作时的肢体运动轨迹和发力习惯高度相关。
2.腾空高度不一致:即同一时刻运动员在完成跳跃类难度动作时,空中身体姿态处于不同的空间位置,这与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好坏有直接关系。
四、结论与建议
在进行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编排时,应注意到“成套动作”这个系统的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等特征,本着“系统整体匹配”的观点,强调所有动作之间的合理衔接与协调匹配;不仅要看单个动作在“成套动作环境下”的“有效完成情况”,还应考虑该动作的添加或删除,对“成套动作系统”其他组成部分的完成情况有无影响。为此,在进行成套动作创编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对艺术子系统的影响——强化技术动作的规范性,通过改变动作变化前的频率、速度和幅度等因素,提高成套动作的强度编排;同时加大复合型转化类型的使用数量,完美展现成套动作空间转换的“层次感”。应充分考虑子系统内部任何一个要素的结构变化,都会对“成套动作系统”的整体效果产生影响。
2. 对难度子系统的影响——在提高重点难度动作完成质量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同组间不同类别的难度动作;结合不同项目运动员的自身特点和竞技水平,合理选择难度动作的组合方式,并与“难度子系统”的整体结构布局相统一,使得整体难度动作曲线趋于平缓。
3. 对完成子系统的影响——重点改进成套动作中出现的“偷转、身体姿态不正确、腾空高度明显欠缺”等问题;加强0.6以上高级别难度动作的针对性训练,提高成套难度动作的整体掌握水平。
【参考文献】
[1]国际体操联合会.2001~2004国际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2]田麦久.项群训练理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3]马鸿韬.健美操创编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结合系统论观点探析竞技健美操动作编排的原则论文】相关文章:
健美操的特色编排与有效教学论文05-02
中职学校健美操教学动作编排技巧04-26
竞技健美操的专项竞技能力特征04-29
新课标竞技健美操课杂谈04-29
浅谈我国竞技健美操的发展04-29
竞技健美操词汇基础(英汉)05-04
道德赏罚的原则探析04-29
综合编排教学法的原则与方法04-30
商贸物流对商贸业的推动作用探析的论文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