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传统戏曲演唱方法的发展与改革论文
1“民美”唱法的出现
民族唱法的另一种演变形式就是“民美唱法”,即美声唱法民族化的问题。对于这一唱法名词的提出还是中国民族声乐教育家金铁林先生谈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中国广播艺术团独唱演员殷秀梅时提出的。对于这一唱法有不少专家学者产生争议,说法不一,有的说应该叫它为“中国唱法”,也有的干脆把它说成是我前面提的“美声唱法民族化”等等,本人暂且把它作为中国民族唱法发展进步的一面再次提出,因此对于唱法实质性问题不作深入分析,只能以这一唱法的始者殷秀梅为例来简单陈述这一唱法在社会中的影响力。殷秀梅是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一代宗师”———沈湘教授的学生。沈先生根据其声音音色特点,将她发展为主要以唱中国歌为主的歌唱家,当然殷秀梅的外国歌剧咏叹调唱得也很棒,如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作品《茶花女》之《饮酒歌》,在声音技巧,音色表现上“美声”味很地道。她在唱中国歌曲时,将美声唱法(其概念的阐述非常多,不再赘述)的发声腔体与中国传统民族唱法中吐字与行腔以及韵味等等技巧结合得天衣无缝,音色嘹亮,音质饱满,声音高亢,吐字清晰,归韵准确,使人听来荡气回肠、回味无穷!她的演唱特色预示着中国的民族声乐在发声技术上又有了新的突破。这种唱法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一时间殷秀梅红遍大江南北,她所演唱的歌曲如《党啊,亲爱的妈妈》、《中国大舞台》、《妈妈教我一支歌》、《祖国正是花季》等等,那嘹亮高亢的声音无不时刻回荡在人们的耳边。民族声乐在演唱技术上又有了新的表现形式,这一形式也经受时代的检验流传了下来。
2“三合一”唱法———三种唱法糅合演唱形式的出现
中国传统的民族声乐发展到今天,顺应了中国发展的特点:在文化、政治与经济方面采取兼容并包、突出特色的方式方法,使中国走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繁荣发展阶段。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正顺应了时代发展的特点,在唱法技巧方面也采取了兼容并包、突出特色的方式方法,使得民族声乐在表现力和亲和力上大大突破了以前,现在的一些歌手,如谭晶、王莹、汤灿、王莉等等在演唱作品时,都依据作品风格以及自己的演唱特色来选唱法,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民族唱法”或“美声唱法”或“通俗唱法”,而是更多地将三者结合起来,各取其长来演唱作品,使演唱的接受群体更加广泛,不仅是受专业熏陶的人能听懂,大多数业余听众也赞口不绝,我想,这也是对民族声乐在时代前进的道路上注入的新鲜的血液,使它在每一个时代发展的社会环境中都能留下自己兼容而又独特的创新脚印,也印证了民族声乐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历史。当然在服饰上也是前所未有的转变,一改过去的旗袍,在服饰上,大胆吸收各种文化元素精心打造出具有时代印痕的文化服饰。使民族声乐在演员演唱的形象包装上都体现出了“三者合一”的特点,在服饰造型上,既有“民族”的含蓄、典雅,又有“美声”的高贵、华丽,同时还具有“通俗”的时尚、前卫。
3结语
民族声乐在演唱技巧上大胆将三种唱法的优点集于一身,在服饰造型上将三种唱法的服饰优点集于一身,这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是一个全方位开放的时代,是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同时进步的社会,各个国家在这个集体大家庭中都发挥着自己的所长,吸收并借鉴着别国的优点来发展自己,这就需要文化上的民族性和兼容性,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淘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声乐在演唱技法和形象包装方面也不例外,在继承发展自己特色的同时,也要不断借鉴其他唱法的优势,包括服饰方面,都要“为我所用”,这样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才能在激烈竞争的时代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传统戏曲演唱方法的发展与改革论文】相关文章: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及改革论文05-02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几点思考论文05-02
传统戏曲的审美特点的探讨论文04-30
小学音乐课歌曲演唱的教学方法研究论文05-01
中职教育改革发展思路研究论文05-02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05-02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探析论文05-02
改革实践的发展与人的发展04-29
民歌的节奏形态与演唱论文04-30
软件高职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论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