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特效与电影市场论文
一、电影特效之功效与秘密。
(一)电影特效之功效。
笔者初看《阿凡达》已是两年前,但当时3D特效给我带来的震撼至今记忆犹新。3D电影能够加强景深,呈现逼真立体感。大量壮阔奇幻的星球景观,复杂而层次感清晰的组合画面随处可见,让观众惊叹不已;就算“家园之树”树叶掉下的仰拍镜头,也明显让人感觉到叶片由上到下、由远而近的运动,就像是掉落在自己身上一般,堪称神奇。《阿凡达》除了其主题独特、形象鲜明、叙事精到、音效颇佳之外,富含科技的3D特效,可谓锦上添花。
电影3D特效,是指电影中人工造出的假象和幻觉。拍电影,常会遇到难度大、成本高、危险性大的一些镜头和景象。常规摄制技术难以完成,电影特技登场。它的确能避免演员危险、减少制作成本,让电影更加扣人心弦。
早期科幻电影中的妖怪、怪兽、建筑物等,属于常用特效,大多用微型模型来实现。随着电脑图像技术的发展,制作速度和质量大增。电脑能完成更细腻、真实、震撼的画面效果,如Maya软件,能制作风雨雷电、山崩地裂、房屋倒塌、火山爆发、狂风巨浪等用实际拍摄或道具无法完成的效果,还能制作仿真角色,如《精灵鼠小弟》中的老鼠、《星球大战中》的Yoda大师等,动作表情生动有趣。2010年首映的《阿凡达》,以3D虚拟特效为主要卖点,业界称它开创了特效制作世界新纪元。下面深究其特效技术的神奇之处。
(二)电影特效秘密之一:3D立体影像摄影系统。
其实,电影3D技术始于1950年代,广泛运用于1980年代的《13号星期五》、《鬼哭神嚎》、《大白鲨3D》等恐怖片、动作片,但由于影片艺术水准和技术不如人意,几乎淡出人们视野,直到21世纪特效技术升级,才使得3D特效重生。《泰坦尼克号》、《终结者2》、《三百斯巴达勇士》、《大闹天宫》、《变形金刚3》、《超凡蜘蛛侠》等不约而同选择3D特效,3D特效电影打下了一片辽阔的江山。
《阿凡达》炒热了3D概念,电影从平面走向立体已成趋势。《阿凡达》的3D拍摄手法,采用了一套卡梅隆团队自主研发的3D摄影系统。体积与重量都比以往的设备轻巧灵便。通过两台索尼HDCF950 HD摄像机进行拍摄,镜头酷似人眼,可提供不同视角画面,装有不同滤镜,能将被摄对象不同部分的图像位置精准传给电脑,产生视觉差异,建立起最终感官的三维视角。观众不再因画面抖动与快进产生头晕,因为,银幕呈现效果更具深度,前景与背景显现于不同的层面,形象逼真而动感十足。
(三)电影特效秘密之二:虚拟摄影棚与协同工作摄影机。
《阿凡达》中那奇幻瑰丽壮美的外星世界,除了少量实景拍摄、真人表演以及模型特效外,大部分拍摄都是在特效团队的舞台感应系统中完成。虚拟摄影棚是真人表演同CG画面(计算机图形)相映成趣的合成观察平台—— 一块空地,导演通过虚拟摄影机来指挥演员表演。演员类似于被放进一个充满CG物体的虚拟空间中。导演可以任意选取各种摄影角度,控制协调CG物体的活动,在第一时间看到如同真人表演的视效。
该系统的核心设备叫做“协同工作摄影机”,由布满摄影棚顶部的140个数字摄像机组成。追踪现场LED灯打出的近红外光谱的反射,将捕捉到的数据传输到一套系统中,再将光谱的反射与演员的运动进行组合分析,得出整个镜头的立体模型。这些数据再由计算机后期处理,从而令CG场景高度拟真。卡梅隆亲自参与研发的这种新型虚拟摄影机系统,是对表演捕捉技术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以前演员的表演动作被设备捕捉之后,必须再与虚拟场景进行搭配。而现在,直观而快捷,演员可同步与数字环境互动,导演调配非常方便。
(四)电影特效秘密之三:表情捕捉还原系统。
面部表情,在电影艺术中功效非凡,它变幻莫测,传情达意,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增强人物感染力,使场景更生动。表情呈现,取决于演员的自我发挥。在拍摄真实人物时才会显得如此简单,拍摄虚拟人物时却困难得多。
《阿凡达》60%的镜头由数字造型,就连电影人物的外型都是通过计算机数字化虚拟而来。要让数字角色显得生动、逼真,面部表情的展现尤为重要。然而,一般情况下,电脑软件虚拟出来的面部表情并不能满足要求,只有人才能做出如此生动的表情。
面部捕捉头戴设备是一个装备着微缩高清摄像头的`帽子,演员戴着这顶设备,表演出电影场景中的各种肢体和表情动作,离演员面部只有几英寸的摄像头,采集演员们的面部表情以及细微眼球动作,然后将其输入数据库,通过软件三维建模与处理,最后作为数据库中的数字角色的面部表情展现在荧幕上。另外,表演捕捉还原系统可以通过已有的表演数据生成新的所需要的面部扫描件和对白捕捉,完成修改。
作为虚构的外星人种纳威人,也有类似地球人的精彩面部表情,个个栩栩如生。无论是影片中世界树倒下时众人脸上的惊恐、对于主角的漠视甚至愤怒、激战时的勇猛、女主角战后对男主角的失望和伤感……都让人觉得表情生动、形象逼真。这都归功于高科技设备的运用极大提高电影的鉴赏价值,并使电影的制作能拓展到更为广阔的空间。
这4项电影特效技术给电影的拍摄带来极大的方便,节省了拍摄时间,使场景更真实壮观。这无不体现着卡梅隆及其团队的创新能力及电影特效在该电影中的地位,反观中国电影在特效技术的应用上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给中国电影人的启示。
高科技使得《阿凡达》、《变形金刚》、《骇客帝国》等特效电影在世界范围内大行其道。中国文化底蕴深厚,科技水平发展迅猛,却拿不出一部在世界舞台上展现身价的特效电影,实属憾事!中国特效电影工业底子弱、起步慢。投资人、制片人、导演对影视特效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全面。笔者认为,好莱坞特效电影给中国电影人如下启示。
(一)高科技效果必须与故事情节有机结合。
情节和特效是电影的两大部分,有机结合,才会使电影产生“1+1>2”的效果。从《阿凡达》里看,特效镜头贯穿整部电影,但情节的引人入胜让观众在震撼之余,还能感受到主角要面对的挑战。当电影里那位残暴的军官带领部下驾驶着战斗机进攻纳威人的家园之树时,一颗颗炮弹飞向家园之树和顽强抵抗的纳威人,3D特效让观众感觉置身于枪林弹雨中,激起了观众对片中开发集团的讨厌之情。最后,家园之树倒坍了。特效场景,震撼了观众;故事情节,扣人心弦。
(二)电影特效必须为牵动真情实感服务。
《阿凡达》特效技术的运用使导演更容易地阐明自己的价值观。爱好和平的女科学家格蕾丝最后死在伊娃的怀中,利用特效制造出来的“伊娃种子”飘到格蕾丝的身上,表达一种对爱好和平的人死亡的悲伤,体现出电影在呼唤世界多一点和平、少一点战争。电影的价值已经升华到一种全球化的人文关怀,加深了作品的思想深度。
(三)电影特效需要积累、贵在创新。
《阿凡达》之后,全世界都出现了一股特效科幻片的热流。中国特效电影并未脱颖而出,大多在不断仿制、山寨。情节的雷同、套用,相同特效技术一味地跟风重复,让观众生厌。电影艺术强调积累和创造,不可轻易山寨模仿,需要个性完善和坚守。急功近利,决非艺术家该有的心态。作品质量取决于电影技术的积累与创新,更取决于人生艺术的体味与感悟。
(四)电影特效需要扎实的人文底蕴。
《阿凡达》里的纳威人是一种外星生物,形象有些怪异,但并没有给观众恶心之感,它符合大众一般审美。中国电影除了《西游记》、《长江七号》、《葫芦娃》《喜羊羊与灰太狼》等,至今少有利用特效创造出来的动植物运用在电影作品中,并且得到大众的认可,这反映了电影人想象力的不足。几十年来,中国教育并没有重视美育。中国孩子很少有机会体会艺术,审美观念无从谈起。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过于独立,缺少交集。这是历史的原因。
想象力和美学相结合,是电影特效成功的先决条件。而美学是由文史、艺术、哲学衍生而来。眼下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的电影圈里,不学无术的人不在少数。强烈建议:中国电影人多读书、勤学习!
唯有科学与艺术,能将人提升到神圣的高度。特效技术,属于科学;电影,是公认的综合艺术。德意志文化普遍认同——人的资质偏下者,直接从事工商贸;资质适中者,合适研习文史哲;资质上等者,才配弄艺术。理由很简单——艺术最难!
最后一句,特效电影就是:凭借科技,营造虚假,体现真;坚定信念,分辨是非,追求善;透过艺术,追求人性,展示美。
【3D特效与电影市场论文】相关文章:
3D电影05-09
看3D电影作文09-08
看3d电影作文01-10
PS制作电影魔法特效 -电脑资料01-01
让你的Firefox标签页使用3D特效 -电脑资料01-01
揭开3D电影的秘密作文09-11
3D动画电影作文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