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新中国农乡电影放映的实证论文

时间:2023-05-03 11:48:08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分析新中国农乡电影放映的实证论文

  从新中国农村电影的理想化来看,另一个倾向则表达为影视内容的艺术感染力,其艺术娱乐则成了当时新中国农村电影内容的经典之作,这也是新中国文化传播方式的符号,其发展直到今日。例如,能够鲜明表现这种艺术的作品有《五朵金花》,它向人们展现出了一种轻松自然、万物都处于美的意境,不管是人性美、爱情美、还是社会主义大环境之美,都带有歌舞、山水风光与爱情等娱乐性元素。虽然带着独特的社会意识形态,却表现出了另一种艺术风情,整部电影充满着理想和乐观精神,让新中国农村人民感觉着强烈的劳动激情与极强的理想壮志,最终展现着的是新中国农村的美丽画面。

分析新中国农乡电影放映的实证论文

  一、新中国农村电影放映历史的实证分析

  1.新中国一线城市电影的引领力50年代初,在南京举办了全国第一个流动电影放映队,从此拉开了新中国农村电影放映的序幕。众所周知,无论在哪种艺术领域,都需要有个引领者,而一线城市作为文化传播的主力,它起着重要的领导地位,对于新中国农村电影的放映起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2.区县电影团队的主体逐步展开到了50年代中期,许多一线城市的市级电影放映队正式走向县城,到1956年,江津县已出现了三个电放映队伍。之后,为了将新中国农村电影的规模扩大化,县级放映队必须接受培训,并不断提高其思想意识,使之成为高素质文艺工作者。随之的电影队伍又增加7个,也就是说,那时区县电影团队的主体已经逐步展开。

  3.多局新农村电影放映应运而生60年代左右,电影放映队如雨后春笋般壮大起来,全国将近6万个电影放映队伍,而当时的农村电影放映工作者的管理工作也步入正轨,到80年代初,新中国农村电影放映的规划建设队伍基本完成。80年代中期,乡镇电影的放映也慢慢发展起来,村支部电影开办为主流终于兴起。其实,新中国农村电影放映的高潮出现82到会85年之间,它促进了电影放映在农村的发展,使多格局新农村电影放映应运而生。

  二、进一步对新农村电影事业推进的思考

  1.丰富人们精神文化以艺术为载体在古代,可能有人只会重视对物质方面的追求,精神方化只属于少贵族官员的特权,而现代社会不同于过去,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甚至高于物质。然而,丰富人们精神文化需要以艺术为载体,而电影事业的发展正好迎合了这种需求,所以影片的艺术性一定要有现实意义。而健全电影放映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新中国农村电影业中,提升电影创作的艺术性,可以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2.完善新中国农村电影放映的深远意义电影作为一种前沿艺术,也是向人类传播社会正能量的重要形式,促进教育、普及科学知识、增强意识、丰富精神文化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影响力。当然,经济决定一切,而人们的思想觉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经济的繁荣与昌盛,为了人们生活的更加美好,这一切需要有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精神食粮,而完善新中国农村电影放映的深远意义就在于此。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形态和思想意识也在不断变化,而电影作为一种传播工具,对人们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意念产生着深远影响,尤其是新中国农村电影。通过新中国农村电影放映的实证分析,再次强调影视艺术对国民文化的重要性,新中国农村电影事业更需要发扬光大。

【分析新中国农乡电影放映的实证论文】相关文章:

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分析论文04-28

周末电影放映 活动总结04-26

厦门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05-01

团委周末电影 放映工作总结04-26

数字电影放映点加盟合同04-30

中心外围论及对中国的实证分析04-29

权证定价的理论模型及实证分析04-27

通货紧缩问题的实证分析04-28

产业系统的演化模型与实证分析04-28

投资基金评价体系及实证分析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