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乔姆斯基的最简方案论文

时间:2023-05-03 23:01:01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谈乔姆斯基的最简方案论文

  一、“最简方案”的形成 转换生成语法作为当今语言学界最有影响的两大理论之一,是由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创立的。五十多年来,经过乔姆斯基及其追随者不懈的研究与发展,转换生成语法主要经过了五个阶段的演变:1)古典理论阶段2)标准理论阶段3)扩展的标准理论阶段4)管辖与

谈乔姆斯基的最简方案论文

  约束理论阶段5)最简方案阶段。

  古典理论阶段的主要特色是生成和转换,语义是被排斥在语法之外的。标准理论阶段引进了语义,提出了“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转换规则只改变句子的结构,句子的意义是由“深层结构”决定的。扩展的标准理论阶段认为转换不仅改变句子的结构,也改变句义;这一时期把语义放在词库中,开始执行“宽进严出”的理论构想,从规则系统转引到原则系统,使其理论具有更高程度的概括性。管辖与约束理论阶段提出了UG由“原则”和“参数”组成,“原则”表明人类语言的共性,“参数”表明人类语言的个性;语法具有组合性,UG由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构成;这一阶段所有理论的设立都是以英语为基础的,研究多集中于使用种种规则来限制生成语法的生成能力,把种种不合格的句子排除在外,过分地看重了语言间的差异,最终使得“参数”多得失去了控制,失去了普遍语法的意义。

  1992年至今被称为最简方案阶段,代表作是《语言学理论最简方案》。最简方案起初汇集了80年代各种研究的结果,这些研究在开始的时候大多旨在修补管约论中某些具体的方面,但随着修补的越来越多,原有的框架已大为变化,产生了新的方案。乔姆斯基试图建立的是最简的句法,因而新方案放弃了“深层结构”、 “表层结构”、 X-杠理论、管辖理论等,恢复了转换生成语法早期的“宽式转换”。具体而言,其操作模式是:先在词库中选择合适的词语,然后进行运算(运算的主要方式是合并和移动),并在一定的时候进行“显形”,再次就是分离,分别进入语音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

  二、“最简方案”之我看

  作为“原则与参数理论”的第二阶段,最简方案相对管约论有了一些显着的变化,将其中为了进行句法描述且保持理论内部一致引进的很多概念降低到了最低限度,只由必不可少的因素组成。

  (一)“最简方案”的进步之处

  最简方案是乔姆斯基为建立“完美的句法理论”而提出来的,同前几个时期相比,它有许多自身的进步之处。

  首先,最简方案简化了语法系统的构成,认为任何语法系统都只有语音形式和逻辑形式,分别代表发声-感知系统和概念-意向系统。

  其次,最简方案大大简化了句法运作的过程,将之分为一个数据型的词库和一个“计算系统”两部分,并以经济性原则为主导,以“简化”后的系统为核心框架,是语言机制完美性和简洁性的具体所在。

  乔姆斯基对最简方案的探索和改进代表着转换生成语法的最新动向,也代表着乔姆斯基追求极度概括又极度简单的完美句法的决心。

  (二)“最简方案”的局限性

  对于最简方案,乔姆斯基并不以“理论”名之,因为他认为自己的新探索还未成熟到可以名之为理论的地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最简方案还大多停留在高屋建瓴式的设想层面,而没有对具体的语法现象进行细致研究。

  为追求简单而完美的句法,乔姆斯基扩大了作为基础的词库,把诸如形态等原属语法的东西以及其它一些在句法中难以解决的东西统统放进词库,从而造成了“大词库,小句法”的局面。

  在最简方案中,“计算系统”运作的主要方式是合并和移动,移动的驱动力来自特征核查。如果吸引某语类的特征强,则该语类移动至能够核查该强特征的位置,此为显性移动,如果特征较弱,不足以吸引一个语类离开原来的位置,则不发生显性移动,而只出现特征的一致匹配。但是,判断特征强弱的标准从何而来,有何普遍语法意义上的理据性,是否适用于世界上所有的语言?对于这些问题,最简方案没能给出一个合理的回答,它所做的只是对某些语言呈现出的某些特征进行解释,而没有从本质上揭示出为什么这些语言会呈现出这些特征,另一些语言却没有这些特征。如果说是参数的不同导致了特征的不同,那移动就不是普遍语法所必需的了,一套精确的科学理论要求“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移动因此就失去了存在于最简方案中的必要性了。

  还有,所谓移动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几条经济原则(如自利原则、最短距离原则、无奈原则等)是否完全地科学合理?如果其中两个或三个原则之间发生矛盾应该怎样处理?这些都是最简方案亟待解决的问题。 前面提到,最简方案放弃了X-杠理论,但仔细研究其运作模式会发现,最简方案放弃的只是X-杠理论之名,其图式作为一种普遍性结构仍在词库和运算系统之间发挥着中介投射作用。遗憾的是,X-杠图示过分偏向语

  言的线性描写,且过多依赖语义因素,比如说附加语,它不是中心语要必然选择的,因此不是构成短语的充要条件,那它为什么要附加于XP之内而不是之外呢?再说补足语,它位于中心语的姐妹节点,无论从句法关系还是语义关系上讲都是离中心语最近的,因此是构成短语的必要成分,那为什么a lovely girl的补足语lovely缺失未造成该短语在句法上的不完整呢?对于上述问题,已有学者提出了XP+的分析方法,但不管怎样,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很多矛盾与冗余之处,最终引起了该理论体系的崩解。

  三、结语

  乔姆斯基的最简方案为语言学理论建设提供了“简洁雅致”这一指导性原则,使转换生成语法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形式化的顶峰,但因为仍处于原则理论阶段,且原则理论中又有诸多不合理之处,如此庞大的词库,如此精简的原则,尚无法在各个不同的语言中进行实际的操作,所以,优化最简方案依旧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石毓智.对乔姆斯基语言学科学性的质疑—回应王强和Chomsky的批评[J].外国语,2006 (4),47-56.

  [2]赵彦春,赵春生. X-bar之弊—从名物化分析到最简方案[J].当代外语研究,2010(12),25-32.

【谈乔姆斯基的最简方案论文】相关文章:

乔姆斯基的最简方案探究04-29

乔姆斯基普遍语法解读05-02

试析普特南对乔姆斯基天赋假说的批判04-28

韩礼德与乔姆斯基的语言哲学思想比较04-27

论乔姆斯基语法理论的人文精神04-29

L&J认知语言理论与乔姆斯基语言理论的哲学冲突04-28

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在韩国40年回顾04-30

从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看转换生成语法的方法论特点04-28

从苏霍姆林斯基家书谈大学生涯规划教育-重温苏霍姆林斯基《给儿子的信》05-02

乔姆斯基普遍语法假说的反证--来自认知心理学的启示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