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分析紫萝掩映出,红楼古典情论文
不知不觉已经大三了。三年以来,总想着要写点什么记住这段生活,记住这对于我来说已为时不多的青春年华。可每次提起笔来,却又茫然。于是只能是一拖再拖,终于到了现在。趁着编辑约稿的机会,就把自己的感悟凝注笔端,倾泻纸上,也作为日后追忆似水年华的凭据吧!
火车到达长春的时候是凌晨,我和父亲去宾馆订了一间房,准备早上去找学校的接待点。果然,当我和父亲醒后回到车站时,从很远的地方就看见东北师大的标牌,就听见充满了浓浓的东北味儿的普通话:“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本部校区跟着这个走,净月校区跟这个走。”在那一刻,我突然感到了柏油路下土地的跃动。接本部校区新生的是位学姐,给人很清爽的感觉,而且说话像是泉水流动一般柔和,她看着我们,那时不懂那样的眼神。后来等到我们接新生的时候,才知道那叫做感怀,有着来自土地的东北味的感怀。
九月的东北师大,天蓝得仿佛要滴出颜料来。我从来都没有见过那样透亮的天空,连云彩也似乎带着一片朦胧的光。绿树紫萝掩映处,红楼古典神思。从那时起,我就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一种飘动的灵气。我的大学就在这样的一个早上开始了。记得有同学问我,第一次到学校的感想是什么,我的回答是,风景比图片上的差,但人文气息浓得化不开。
以前听人说,大学之大非谓有大楼,而在大师也。这句话和东北师范大学贴合得很近很近,但又有些不对。因为如果单拿出一个学院来看的话,实在是很少有什么大师级、泰斗级的人物。记得那时候,我们讨论最多的话题是关于大学排名和大学教授的。在大学排名上,我们是有自知之明的,北师大的第一不可求,那我们就求第二,于是话题就演变成了华东师大和东北师大何者更胜一筹,讨论来讨论去,总觉得自己比华师穷。于是讨论会就变成了“哭穷大会”,从食堂饭菜一直骂到寝室环境,苦水是浩浩荡荡,不可遏止的。以我们住的宿舍楼为例,那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最好的一栋,然而到了今天,其情状只有依靠人们的想象去描绘了。每次看到其他人进入新的公寓楼,我们只能长叹一声,千言万语俱化虚无。
另一个关于大学教授的话题则是十分严肃的。对于每一个文科大学生来说,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五四情节,那是一个名家遍地走,大师校友的时代,如何能不让人向往再看如今,我们总觉得缺少了些个性化的东西。等到大二、大三的时候,我们才真正明白为什么会出现那样的状况,因为大人物都是压轴的。
大一下学期的时候,我选了历史文化学院王晋新教授的“中西文明比较”,他是第一个让我感到大学魅力的老师。他从来不备课,也没有讲义,全凭自己的记忆去讲解他心目中的中西文明,每次讲到兴奋之处,都会点上一支烟,边吸边讲,愈讲愈醇,让人钦佩其学识,更感叹其风度。由于我是师范生,师资教育是必修课程,给我讲“课堂管理艺术”的是教育科学学院的石艳老师。第一堂课她就告诉我们,她充分尊重我们课堂上吃东西、坐姿以及睡觉的自由,但前提是不要影响课堂。她是那样说的,也是那样做的。但奇怪的是课堂纪律好得出奇,难道是因为她讲课风趣吗?
当然和我关系最大的还是文学院的老师。有满腹经纶,优雅有量的周奇文教授,声音洪亮,从不用话筒;有幽默诙谐,号称奇才的吴景明副教授,用一口东北腔把大家小说的经典段落一字不落地背出来;也有喜欢旁征博引的曹胜高教授,他曾戏称,讲“玄学与文学”时两个字他讲了三节课都没讲完 有时候,我在想,文化的传承需要精神的传承,而这种传承不是个人的,而是一种群体的意识和责任。在东北师大,逸夫十三教是上大课的地方,对于我们,每次上去都不情愿,可须发斑白的老教授却从来没有迟到过一堂课,这就是东师的师者精神。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是十分乐意把这样的精神归因于学校的环境的。听人说过,文科生要三教九流,诸子百家,经史子集,诗词书画,凡所能读,无所不读。更何况老师告诉我们,在东北师大图书馆里,只有你不会找的书,没有你找不到的书。虽说事前有心理准备,但当我第一次进入图书馆的时候,还是被深深地震撼了,脑子里能想到的评价就是:这里的书比新华书店还要多。那时我就暗自发狠,要把这里的书全看一遍l现在想想,真是有负当年的豪言壮语了。去图书馆看书,首要的任务是占座。学长告诉我说馆里只有备考的时候才需要占座。的确,一到大学考试周,占座是一场速度与技能的较量,最早的能早上提前一小时去抢位子。曾听说过这样的笑话,一对情侣抢位子,男的不小心摔倒了,女生正要去扶,只听见那个男生大义凛然地高喊道:“不要管我!快去占座”这是真事儿可学长还是说错了,因为即使不考试,也是需要占座的。有好几次因为听他的话,我都是微笑着进去,苦笑着出来的。曾见过一个女生抱着一大摞书从下到上五层全跑遍,就为了看书,支撑她的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呢?
我曾经跟朋友说过,东北师大也许不是东三省最好的大学。但她绝对是东三省人文气息最浓的大学。图书馆不过是管中窥豹而已。真正应该感受的还有学林——松树林。置身其间,你是闻不到松树的清香的,除非你折下一枚松针,放在鼻边,细细嗅来。满地都是积堆的厚厚的枯松枝针和落下的松果,偶尔还能见到一两只松鼠。学林里最抢眼的却还是人:坐着看书的人、执手相谈的人、冥思的人、练太极的人中秋的时候,有人在那里吹洞箫,弹古筝,月色流华,弦管扬声,恍惚间尘寂心明,更何况他们中还有人穿着汉唐古服,更具别样风致。重阳的时候还会有人雅集,古色古香的,美丽优雅的让人沉醉执迷。每次经过学林,都会不经意的往里面看一眼,这种习惯性的小动作是何时产生的呢?有时在里面看书,总感觉自己跳出了某个圈子。外面的一切声音都与我隔离,只剩下心灵的宁静,可这里和道路只不过隔了不到五米。
以上就是我三年来的情思,总觉得还没有说完,可是又不知道该怎样写下去了。我总是这样,自以为深情无法表达,别人就会理解。其实哪会呢?
【分析紫萝掩映出,红楼古典情论文】相关文章:
紫萝兰作文11-12
掩夺(掩奪)04-29
掩蔼(掩藹)04-29
大学生对古典音乐接受现状分析论文05-01
掩样法(掩樣法)04-29
函掩04-29
掩汗04-29
掩赴04-29
掩心04-29
掩遏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