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产业不足及发展策略初探论文

时间:2023-05-04 00:44:29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果树产业不足及发展策略初探论文

  存在问题

果树产业不足及发展策略初探论文

  果园布局不尽合理,缺乏“适地适种”观念黔北地区的绝大部分果农经营的果园是家庭果园,规模小。在建园时,盲目上马,随意选择园地,不考虑“适地适种”,小规模建园,认为种苗的好坏无关紧要,“只要种上,过几年果园就是‘绿色银行’”。这就造成该地区果品质量差、产品批量小、无人收购,只得进入自由市场,低价销售。即使有1个优质产品都很难产生影响,这样的发展模式无力承担市场风险和高品质果品对技术更新的要求。果农技术薄弱种植密度不根据品种特性、地理位置、土壤肥沃来定,凡事一概而论,不是密就是稀。肥水管理缺乏各果树期肥水施用技能,该施什么肥,施多少肥,什么时候施肥,肥料施到什么地方,各种肥料对果树作用是什么,什么时候需水和不需水等这些问题都不知或不全知,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肥水管理,要么使树疯长,不成花、不结果;要么树不长,结果少、果小、质量差。把肥料施到树干附近的老根上或茎基部,不但不起作用,反而因肥料过于集中,烧死大根,连地上的枝干也会变黑枯死,有利于病虫源的潜伏;多数果农不会修剪,剪重了来年不结果,剪轻了来年果子小,又舍不得疏果,最后“有产无质”或“有质无产”;缺乏病虫害的科学防治知识,只等病虫害严重并造成重大损失时才进行药剂防治,在化防上对农药的性质、剂量、使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但得不到应有的防治效果,反而增加成本,产生抗性。管理体制不顺,投入不足气候条件多样的黔北,适宜种植的果树种类多,区域小、重点不突出、规模效益不很显着,造成黔北地区果树科研、生产没有多大前途的误区,长期在人力、物力等方面投入不足,部分县(区)的果树行业主管部门是兼职,或不在农业部门,甚至没有行业管理部门,即使有,也是有其名而无其实。全地区果树技术力量薄弱,从事果树科研、推广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果树商品化、产业化经营缺少必要的技术指导。我们应该认识到,黔北适宜种植的果树种类多、气候条件复杂,不同的地方适宜的品种、技术存在差异,更需要开展广泛的研究。同时,黔北在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山区农民增收方面的首选项目一般都为发展果树种植,当生产需要时,就表现出科研成果和技术储备严重不足,缺乏必要的科技支撑,造成一定的盲目性,经常出现品种选择不当、栽培管理技术缺乏、年年种树不见树或有树无果,使农民发展果树生产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加上近年来,黔北发展果树生产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退耕还林的经果林项目、水利系统的水保工程项目、农业综合开发的多种经营项目、坡改梯项目和扶贫开发项目等。由于各类项目在立项时新建果园的投资只预算苗木费,没有果园投产前的肥料、农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等费用。果树生产是高投入、高产出、见效慢的产业,从建园到投产需要3~4年,果农每667m2需投入化肥、农药1000元以上(务工费、农家肥不计)。对人年均纯收入2000~3000元的山区农民来说,往往因经济困难,不能长期投入,造成果园管理粗放,使大部分果园产量低、质量差,严重影响果树产业的健康发展。果树产业发展与红色旅游、绿化结合不是很好黔北地区是全国人民向往的革命圣地,有丰富的奇山怪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桫椤自然保护区、国家级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红色旅游业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从2006~2011年,黔北旅游业每年平均接纳外来游客近15000万人次,而在这些景区或城效附近却没有或很少有一片像样的果园,这对发展果树产业和旅游业都不利。果树价值本身不只是食用,更重要的是观赏、绿化,与旅游、绿化是紧密相连的,分割开来,果业将失去更多顾客前来观光、消费,果品价格低,经济效益不明显;旅游业没有果业帮撑,观赏、借鉴的内容单一,会影响对游客的吸引力,体现不出黔北的“红色遵义,绿色家园”的特色。

  发展对策

  发展的果树种类却五花八门,凡是外地宣传表现较好的树种或品种,在黔北都有可能看到。笔者认为,外地区表现好、具备市场竞争力的树种或品种在黔北不一定适应,对那些表现不良的树种或品种可作为休闲观光果园的配置树种,不能作为大面积引种发展的栽培树种。黔北果树产业发展应立足于黔北“特色”树种。从桃生产的发展可以找到一点启发。黔北余庆县栽种的桃原来是大众化的‘六月桃’、‘雪花桃’等品种,市场售价1。5~2元/kg,经济效益不是十分明显。调整品种结构后,苹果桃新品种投放市场后,市场批发价高达4~6元/kg,经济效益得到显着提升。从经济效益角度讲,黔北地区应发展具有黔北地方特色的果树,如:五星枇杷、火炭杨梅、苹果桃、宽皮橘桔、优质柚、李、葡萄、樱桃等。除选择特色树种、品种外,还应重视精品果丰产技术、果实贮藏保鲜技术和果品营销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推广。黔北是贵州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交通四通八达,流动人口多,对特色果品的消费能力较强,因此,生产特色高档果品应是黔北果树产业发展的方向之一。建设特色时令鲜果基地,发展旅游果业围绕旅游业,建设特色时令鲜果基地,拓展省内果品市场,发展旅游果业。黔北地区是贵州粮、畜、茶生产基地,全国人民向往的红色旅游胜地。要发展果业,只能把果树的枝、花、果的观赏性和喀斯特景观的奇、特、秀及浓郁民族风情、文化融为一体,通过举办各种花、果节,发展特色旅游果业。在现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围绕遵义会议、国酒茅台、四渡赤水、丹霞遗产、中国茶海、仡佬之源“六大品牌”和各县(区)景区、城市环境建设,发展外地运不进或运入成本高的时令鲜果,培养出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独特性的水果品牌,促进地方特色果树在城乡绿化中的应用,构建独特的人居环境。适地适种,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果品竞争力紧紧围绕《贵州主要水果优势区域布局规划》,重视区域化的合理布局,加快果树结构调整步伐,做好良种的选引工作,推广先进适用的丰产栽培技术;组织果树产业各关键环节的科技攻关,鼓励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对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的培训。我们应通过省果茶良种繁殖场的示范,带动黔北各县(区)良种苗木的培育和推广,引导黔北果树品种结构的调整和果树产业的发展。扶持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产业化是黔北地区果树产业实现增效的必由之路。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专业市场+农户”等多种形式的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发展和经纪人队伍建设,大力扶持果品流通企业扩大市场空间,创办一批现代化果品营销龙头企业,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机制,提高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加各方收益。优化政策环境,增加投入,强化扶持高质量的果品生产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政府应理顺果树行业的管理体制,从政策、资金等全方位给予支持,落实责任,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果树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和果农投入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投融资体系。通过优化环境、项目招商,吸引和鼓励各种经济成分及所有制形式的组织和企业参与果树产业开发,逐步形成合理、有序的果树产业发展投融资机制和合力发展的良好氛围。

【果树产业不足及发展策略初探论文】相关文章:

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策略初探论文05-02

产业开放促进产业发展论文05-01

促进校办产业发展的策略04-28

国际茶产业生产贸易现状及宜宾茶产业发展策略论文05-02

铜陵县产业发展研究初探05-03

体育产业结构现状及发展策略论文05-02

城市景观生成策略初探论文04-30

关于环保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初探04-27

关于环保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初探04-28

乡村图书馆普及与发展的策略初探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