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心理要求教育论文

时间:2023-05-04 02:29:06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心理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心理要求教育论文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学校心理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价值回归已日益为人们所关注。特别是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社会竞争更为激烈,人与社会之间许多新的不协调因素也由此产生,而高效率的生产和快节奏的生活,必然要求人们具备更强的心理应变能力、耐负荷能力和心理的自我调控能力。为此,教育部将心理素质教育列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与此同时,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也在全国各地迅速开展起来,如何加强心理素质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水平已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心理素质教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谈点粗浅的看法。

浅谈心理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心理要求教育论文

  一、应具备科学文化素质

  目前我国从事心理素质教育教师的层次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是未经过严格培养或系统培训的德育工作者、行政人员或班主任等兼职人员,教师的文化素质(尤其是专业知识水平)普遍偏低。多数心理素质教育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水平,还是一些个人经验式的、非科学的认识,他们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时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因此,通过多种途径迅速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尤其是专业知识水平)成为提高我国心理素质教育成效的迫切需要。具体而言,一个合格的心理素质教师应该具备以下文化知识:

  (一)掌握正确的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了解和掌握正确的心理健康标准是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第一步。但一些调查发现,教师在判断学生心理是否健康时,常将遵守纪律、不损人利己、热心学校和班集体的活动、学习用功等道德标准、学校规章制度的要求与心理健康标准相混淆。由此可见,当前教师的心理健康观还是不科学、不完整的,而作为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教师所持有的心理健康观将决定他们所采取的策略,并影响其教育效果。所以,心理素质教育教师必须首先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标准。在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时必须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应考虑心理健康的相对性和动态性,在看学生的心理问题时,要认识到学生的心理问题只是程度不同,避免将学生截然分成健康和不健康两种,避免用静止的观点来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应清楚地区分哪些问题是学生暂时的心理状态,哪些是稳定的人格特质,避免将状态性心理问题诊断为特质性问题;在区分学生的心理问题时,要考虑其年龄发展特点,避免将该年龄阶段的普遍性问题(如青春期逆反心理)视为异常心理问题。

  (二)掌握心理学基本知识。作为心理素质教育教师应掌握普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测量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等基本的专业知识,并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如实施心理测评的技能、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技能、设计和开展心理素质训练活动课的技能、实施个体和团体心理辅导的技能、进行学生心理咨询和行为矫正的技能等。

  (三)具备广泛的背景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知识。心理素质教育教师除掌握专业知识外,还应博览群书,对哲学、教育学、社会学、人类学、美学等都应有所了解。应具备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它们不仅可以为教师提供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的认知框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教师深入理解各种具有丰富知识和复杂生活背景的学生的必要条件。

  二、应具备思想道德素质

  心理素质教育对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对其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上。任何职业都有相应的职业道德要求,但对学校心理素质教师而言,这种要求显得尤为必要。

  (一)热爱心理素质教育事业。首先,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充分认识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善性,都有巨大的心理发展潜能,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全发展为己任。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和技能,努力探索心理素质教育的规律,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甘愿为心理素质教育事业的发展无私奉献。

  (二)尊重和保护学生利益。首先,心理素质教育应以满足学生的最大利益为原则,避免将学校的利益、教师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学生,忽视学生真正的心理需求和利益。例如,心理素质教育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如何填报高考志愿时,教师不应该以提高学校升学率为目的,而应该以学生的职业兴趣、长远发展等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其次,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在心理素质教育过程中获得的所有有关学生的资料(如学生心理档案、心理测验的结果、心理日记、谈话记录、咨询信件等),除特殊需要外教师不能以任何形式泄露,即使在研究时需要使用某些个人资料,也必须征求个人同意,隐去可以辨认出学生真实身份的信息,自觉承担起为学生保密的责任。第三,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教师不应因学生的学业成绩、家庭背景、心理健康状况、性别、态度等的不同而讥笑、讽刺、歧视他,而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心理发展的潜能。

  (三)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心理素质教育是一项严肃的工作,教师仅有热情和愿望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例如不滥做诊断,不随意给实际并无心理问题的学生“贴标签”,也不轻易地用“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根本算不上病”之类的话对实际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以虚假的安慰,而应该在大量收集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依据科学的指标加以诊断;谨慎使用心理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不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和咨询;不使用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仪器(如测谎仪、CT脑电仪)等等。

  三、应具备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教育教师首先必须具备一般的心理素质,如良好的自我意识、人际适应力、稳定的工作热情和积极的进取精神等。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一些特殊的职业心理素质。

  (一)自我调适性。作为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显得尤为重要。但心理素质教育教师与平常人一样,也有可能面临挫折、烦恼和压力,而且他们还要自觉担负保密的职责,这就要求心理素质教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善于控制和疏泄不良情绪,释放和缓解心理压力,勇敢面对挫折和失败,促进自我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认知敏感性。心理素质教育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心理特征的敏锐观察、准确认知基础之上的,这是因材施教的必要前提。因为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不同心理特征的学生会对教师的教育行为产生不同的反应,其教育效果也不尽相同。教师只有准确地了解和认识学生的心理状况,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而学生的有些心理特征会外显于行为,更多的则具内隐性。有些即使表现于外,也往往是渗透于言行之中,不易察觉。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心理活动特别敏感,善于察言观色,善于通过学生的表情、动作、眼神、肌肉抽动等细微之处来察觉其内在的心理活动,否则不仅无法因材施教,还有可能失去教育的关键期,不能有效阻止学生心理问题的恶化。

  (三)人际交往能力。心理素质教育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否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心理素质教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而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就必须具备以下素质:一是移情能力:即能设身处地地体会学生的内心感受,并善于通过言语和非言语(如目光、姿势、表情、动作变化等)来表达对学生内心体验的理解。二是尊重学生:即能无条件地接纳学生,不仅包括学生的长处,而且能容忍其缺点、不同的观念、习惯和态度等等。三是积极关注:即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学生,注意强调其长处,有选择地突出学生言语及行为中的积极方面,利用其自身的积极因素。四是真诚:即在心理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真实地展现自己,表里一致,言行一致,诚恳忠实地对待学生。

  (四)组织监控能力。心理素质教育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过程,强调互动情景和丰富多彩活动的创设。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辅助者和引导者。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弱化,相反,它对教师的教育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要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真正实现自知、自觉、自助,教师就必须具备良好的组织监控能力,即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都应将教育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不断探索有效的教育策略方法,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否则,教师就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辅助者和引导者。

【浅谈心理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心理要求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04-30

体育教师与学生心理健康浅谈教育论文05-02

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师自身的要求论文05-02

浅谈大学物理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素质教育04-28

浅谈初中化学素质教育 论文04-30

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发展研究论文05-02

心理素质教育在品德与社会课中的渗透论文05-02

浅谈素质教育04-28

浅谈素质教育05-02

浅谈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论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