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学在历史活动课中的运用教育论文

时间:2023-05-04 08:10:47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五学在历史活动课中的运用教育论文

  “五学”即让学生在“听中学、看中学、做中学、想中学、议中学”,其目的是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由重老师的教转向重学生的学,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使师生能够“交流—互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他们动手、动脑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让他们乐学,让他们不但掌握知识,而且培养能力,使教学过程不仅成为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而且成为一种特殊的实践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在历史活动课中运用“五学”尤其重要。

五学在历史活动课中的运用教育论文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历史活动课是“寻找历史”,这个活动该怎样开展?我们课题组根据“五学”的理念,重点指导学生由古钱币来寻找历史,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课前,我们布置学生回家搜集古钱币,一周后举办古钱币展览会。学生的兴趣空前地高涨。一周后,学生们带来了许多古钱币,大多是清朝圆形方孔的“草钱”和清朝、民国时期的“铜板”,还有三块民国时的“银元”。上课前让学生把桌子排成一圈,把古钱币放在桌上。上课时让学生参观古钱币,并提出明确的要求:仔细观察古钱币。

  展览一开始,同学们看得非常认真,不久便提出了许多问题:

  “清朝的铜板背面为什么都是龙的图案?”

  “这‘草钱’上是‘通宝’,‘铜板’上却是‘元宝’是怎么回事?”

  “这块‘铜板’上却是‘大清铜币’,为什么呢?”

  “这‘铜板’上除汉字外,还有另一种文字,是不是满文?”

  “这‘铜板’上的甲辰、丁未、己酉是什么意思?”

  “这‘铜板’上有‘广东省造’,‘湖北省造’,‘江南省造’,……,可见清朝各省都可造钱,这‘江南省’在哪儿呢?”

  “这一块‘铜板’上有‘户部’两个字,恐怕是户部造的吧?呀!户部造的这块大清铜币正面中间还有一个小字呢?‘甯’是什么字呀?”

  ……

  面对学生的高涨的热情,教者并没有逐个解答,而是让学生先自己查资料、翻字典,并且去讨论。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教者因势利导,要求学生给自己提供的钱币写一个简介。下一节课再行展出,要求:提供的古钱币下必须有简介。同时,教者对有普遍性的历史知识及时地给予传授,偏僻的知识点进行点拨。

  (一)、铜板上的甲辰、丁未、己酉是表示时间。我国从汉代开始就采用“干支纪年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天干共有十个,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有十二个,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一定顺序组合,共六十单位,成为一个周期,称为六十甲子,周而复始。“光绪元宝”上的甲辰即1904年(光绪三十年)。

  (二)、“江南省”根据张传玺、杨济安编写的《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地图集》中所附《中国古今地名对照表》(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3月第二版)第72页:“江南省(清初),即江苏省南京市”。

  ……

  经过同学们的观察、查阅资料、寻问、讨论,硬币上的历史基本上明确了,同学们都感慨万千:一个小小的古钱币竟包含着这么多历史内容。第二次召开的古币展览会则是学生抚摸古钱币,看简介,感受历史、积累历史知识的过程。先摘录二则简介如下:

  (一)币名:大清铜币

  钱币呈圆形,直径为2.8厘米,厚约0.1厘米,由铜铸成。是由户部光绪丁未年即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造。正面中间是“大清铜币”四个字,“铜”和“币”是繁体字。这四个字的安排是“大”上,“清”下,“铜”右,“币”左。奇特的是这四个字中间还有一个突起的圆形小块,上面还有一个“甯”字,“甯”是什么字,经过查字典得知,“甯”即“宁”字,是“宁”的繁体。这个字是表示铜币的产地是“宁”,还是表示有钱才安宁还有待考证。这四个字的外围是个虚点圆,圆的外面与“铜、币”二字一线的是“户、部”二字,可见是户部所造。上面是“丁、未”两字,中间夹着四个满文;下面是“当制钱十文”。字是从右到左,呈弧形。铜币的反面中间是一条飞舞的大龙,龙身呈圆形,中间是一个火球,边上是云朵。龙的外围也是一个虚点圆,上面是“光绪年造”四个字,下面是一排呈弧形的字母。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铜币上的龙象征着大清皇帝。

  (二)币名:乾隆通宝

  钱币呈圆形,直径约2.5厘米,厚不到0.1厘米,由铜铸成。乾隆年造。正面是“乾隆通宝”四个阳文,围绕中间方孔的上下右左四边依次排列。“乾隆”二字是隶书。“通宝”两字是仿宋体。反面两个“满文”,在方孔的左右两边,是什么字?还不认识,估计与钱币有关。看了有关资料,战国时秦国用的就是像这种的圆形方孔钱,后来秦始皇打败六国建立秦朝统一货币,一律使用圆形方孔钱。这种货币一直沿用到清朝,难怪人们今天还称钱为“孔方兄”呢。

  我们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合作学习能力。活动课是让学生活动,当然是以学生“做”为中心。学生收集古钱币是“做”;遇到问题,问书本、问字典、问老师、问家长,这也是“做”;给古钱币写简介这也是“做”。学生在课内和课外围绕古钱币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创造性和个性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感悟并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前所未有的兴趣。体现了“做中学”的优越性。

  我们以学生“做”为中心,同时让学生“想”,让他们在“想中学”。这个古币与那个古币有什么不同?“丁未”是什么意思?这些都很值得学生去思考。这就自然过渡到让学生去“议”,学生针对某一问题,在深入地思考以后,在小组中讨论,在群体中交流,展示自己的思考所得,提出自己的困惑,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肯定成果,解答疑难,从而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这便是“议中学”的内含。“议中学”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学习能力。

  诚然,教者没有放弃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注重让学生在“看中学”和“听中学”。没有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古钱币,学生是不可能对古钱币外貌认识得那么清楚,也不可能提出那么多问题,更不可能写出较好的“古钱币简介”。没有教师对具有普遍性问题及较难问题的讲解,学生就不可能正确掌握某些历史知识,教师的作用也就得不到充分体现,学生的活动也就不可能有计划地开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是说明学生都有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都希望能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并能得到别人的肯定、赞同。用“五学”的理念来开展历史活动,就能满足学生的这一欲望,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五学在历史活动课中的运用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学导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04-30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的论文04-27

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的研究论文04-27

微课在语文汉语拼音教学中的运用教育学论文05-01

幼儿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论文04-27

辩证思维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的论文05-02

幼儿数学教育中讨论方法的运用 论文04-30

幼儿教育中家园合作的运用论文04-27

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04-30

数学在经济学中的运用论文(通用7篇)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