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我国电视选秀节目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
摘要:电视选秀节目兴起于2004年,典型形式是“超女”。自开播伊始,它就获得了相当不错的收视率,并因此被广泛“克隆”,在全国各地的电视上迅速繁衍了众多的类似版本,成为当下最为流行的电视娱乐节目。本文试图把握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的脉络:分析历史演进过程;从选秀节目热潮遭遇的批判进行分析;从电视娱乐节目的庸俗化,缺乏创新的模式化,缺失人文内涵的商品化分析当前在选秀节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电视娱乐节目;选秀节目;批判分析;发展
一、我国电视选秀型节目的发展历程
1990年代末期是娱乐节目繁荣发展的黄金时间,当时,各个电视台蜂拥而上、紧锣密鼓制造出一大批娱乐节目,不惜模仿与克隆,绞尽脑汁,凡是有助于搞笑、煽情和刺激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但是这种繁荣只是长期压抑后的一种释放而已,一段时期过去以后,必然会冷静下来,迎来一次新的调整。2000年至2002年,中国电视娱乐节目遭遇了整体。降温”,一些节目甚至从原先的20点下滑到不到2点,跌幅之大,令业内人士瞠目结舌。在经历了长达三年的低潮之后,从2003年开始,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总体收视率终于开始回升,2004年,娱乐节目在全国76个城市所有频道的人均收视时间为3707分钟,娱乐节目在所有节目中所占的份额达到6.7%。而2005年全国102个样本市县515个电视频道综艺娱乐节目播出总量约14万小时,综艺资讯类节目254档,综艺晚会2,767部,单项艺术317档/部,互动游戏类272档,真人秀类982档/部,娱乐脱口秀148档,综艺集锦709档,其他490档/部,总制作量约为6.08万小时.其中真人秀节目在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举行,使得2005年观众收看综艺节目的时间大大增长,观众收看娱乐节目时间共计有4000余分钟.平均每天收看时间约为12分钟,占总收视时长的7.4%,为近年来最高。
2006年全国各地遍地开花的选秀节目呈现“蝴蝶纷飞”效应。表演选秀类节目火爆荧屏,野外生存类选秀节目渐入佳境,职场类选秀异军突起,婚恋类、旅游类、整容类等各种类型的选秀节目如雨后春笋,遍地涌现。央视的“梦想中国”、星光大道”,湖南卫视“超级女声”、“我是冠军”,上海文广的“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创智赢家”、“舞林大会”,北京电视台的“红楼梦中人”,广东卫视。空姐新人秀”,江苏卫视“绝对唱响”,山东卫视“天使行动”,山西卫视“男人大典”,安徽卫视“超级新秀”,重庆卫视“第一次心动”,湖北卫视“花落谁家”等等,不胜枚举。原有的新创的,中央台到地方台都铆足了劲来抢滩选秀市场,2006年可以说是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选秀年。其中,东方卫视的崛起成为新的亮点,它凭借新推出的两档选秀节目《加油,好男儿》、《舞林大会》以及原有《我型我秀》在娱乐节目市场与央视、湖南卫视抗衡。
三、解决对策
(一)加强规范引导,重塑公信力
面对“黑幕”,业内人士心知肚明:有的时候可能是真的因为有问题而被揭露,但是更多的情况可能是一种宣传方式,造势方法。媒体通过一些拐弯抹角、故意含糊不清的方式“自曝家丑”,等造出声势后再站出来“辟谣、澄清”,以此来扩大知名度,吸引大众关注。在传播学理论中,流言流通量=问题的重要性×证据的暖昧性。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观众较高的关注度把那些负面新闻给放大了,这也正是媒体的目的所在。观众不是傻子,长此以往,毁坏的是整个电视的形象。选秀节目正处在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包括赛制、评委、制度建设都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应该要加强整个行业的职业道德的规范,提升整个行业素质,优化电视品牌形象,重塑公信力。
(二)与社会公益活动相结合
电视选秀节目因为导致受众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减少以及剥夺公众话语权而
倍受垢病,实际上,它完全有机会摆脱这个恶名。2005年1月发生印度洋海啸之后,制作方马上宣布2004绝对男人将会把销售写真集《雪域传说》的全部收入捐赠给海啸灾民,同时绝对男人们还将奔赴省内各地举行“爱心拥抱会”对写真集进行大力推广。这无疑是个讨巧的举动:既能大幅增加节目以及制作方在观众中的美誉度,又能有效的扩大节目的影响力,实在是一箭双雕。值得当今各个选秀节目学习。抛开这些功利因素,组织或者参与公益活动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电视作为大众传媒应该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在进行自身的宣传之外,电视选秀节目有责任也有能力利用自己强大的影响力将一些重大的公共事件引入到观众的视野中,并号召他们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来。在这一过程中,选秀节目消极的社会文化影响将逐渐被消除,而正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逐步突显,电视与社会之间最终形成积极的互动。
(三)拓展“明星”的外延
当前选秀节目趋于同一的一个很大原因在于,多数制作单位和观众一样,简单的把“明星”定义为以歌舞表演为主的娱乐明星,从而大大限制了节目的发展空间。实际上,“明星”的外延远比这要宽泛,适宜于在电视上展示过程的远不止歌唱大赛,而观众的兴趣也绝非全都集中在唱歌跳舞之上。“行行出状元”的老话早就在中国人的潜意识里埋下了伏笔:在任何领域里有突出作为的人都有可能被视为“明星”。将这些平日里不为众人所知的人们搬上屏幕,能够极大的调动观众的好奇心。湖南卫视在《超级男声》《超级女声》大或成功之后,不失时机的推出了“超级”系列节目《超级英雄》魔术师大赛、《超级堂客》评选等等作为品牌的延伸,同时又面向学生及家长受众推出了“青少年电视翻译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节目。这些举措不仅很好的维护和发挥了原有选秀节目创造的品牌价值,而且拓宽了选秀节目的整体发展空间,进一步细分了受众群并予以锁定。在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他们的措施很值得其他制作单位学习。
四、未来发展趋势
(一)更加注重节目品牌形象的营造
遥控器时代,品牌能量巨大。“品牌创造价值”已经深入人心。品牌从本质
上说,是电视机构向受众提供的一组特定的特点、利益和服务。好的品牌传达了质量的保证。西方成功的真人秀电视节目大都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如《美国偶像》。而国内的电视选秀节日虽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要想把短期利益发展成长期利益,选秀节目必须更加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
注重整体自身形象的营造是一项全面的工作,不仅要在内容上下功夫,也要在外在整体形象上不断提升。比如开发相关品牌商品形成良好市场形象,尽量避免可能有不良影响的炒作,适时以发起或参与公益事件等方式提升自身格调等等。同时,经营品牌节目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根据观众求新求变的心理而不断发生变化。针对受众不断发展变化的收视需求,任何品牌节目都必须不断调整、更新内容。更何况每个节目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介绍期、成长期、成熟期、饱和期、衰退期等几个阶段,既维持节目一贯的风格、文化理念,又不断创新,根据受众新的需求进行不断的微调,才是节目生命力不竭的源泉,而锐意创新也是品牌形象的一部分,是一种良好的品牌形象。
(二)雅俗共享
新颖的节目理念、多元的表现形式、轻松的节目氛围以及成熟的运作方式,在这个“娱乐至死"、“娱乐为王”的时代,确实给观众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和精神震撼,也给多元的文化市场新注入了一股强劲的活力。但是,秀要秀出质的东西,秀出思想内涵,秀出文化积淀,秀出艺术品位,秀出审美情趣,秀出独创品质,秀出人性美的东西,秀出人之为人高贵、健康、爽朗的一面,而非单纯为了追求片面刺激,满足部分受众扭曲的收视心理,朝着低俗化发展,丧失大众传播本该有的格调。“雅与俗的关系,即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的关系,是文艺活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普遍性和规律性的文艺现象。文学艺术的雅与俗是相对的,往往是俗中有雅、雅中有俗,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接受者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它反映着一个时代社会主流审美意识和民间话语之间的消长互动关系。”电视真人秀是市场选择的产物,要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要让人民不断接触高雅艺术,提高审美层次,而不能让大众陶醉在低俗的文艺当中,更不能让年轻人在娱乐和笑声当中受到毒害。选秀节目迎合了个性解放的思想,展示自己的个性,宣传了一种自我价值表现。青年群体在选秀节目的观众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他们喜欢追星、喜欢模仿,很多粉丝不惜金钱疯狂投票星,更多关注的是明星外在的东西,而忽略了内在。节目对人的精神魅力宣传比较欠缺,节目风气过于浮躁,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讲,会有误导趋势,应该注重培养文化责任感和文化素养。选秀节目应该对年轻的学生给予下面的健康的引导,引导他们在张扬个性的同时,积极向上充满朝气,塑造健全健康的情怀。不管是明星秀,还是平民秀,要注重挖掘人生百态中真、善、美,要提高节目的内涵层次,减少功利性,开阔人们的视野。文化多元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点,选秀是这个时代的产物。选秀的出现,给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待选秀,我们需要全盘的考虑和理智的判断,不能一味地批判和压制,是要给予足够的包容和扶持。我们需要理性的思考和持续的努力,并勇敢地处理其所提出的挑战。政府部门及相关行业组织能够正视选秀,为通俗文化的发展保驾护航,引导选秀逐步走向成熟,对文艺资源进行整合,并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机制,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让电视选秀节目的寓教于乐功效得到实现。
(三)细分受众市场,拓展新的娱乐价值增长点
现如今经济生活的多元化带动了文化生活的多元化,人性摆脱了束缚,个人意志可以充分表述,同时由于人们所受教育程度的不同、文化修养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社会阅历的不同、社会职业的不同、经济地位的不同、理想追求的不同等等,都使人们在进行电视文化消费时有不同的审美需求,有不同的选择方向。受众变成了一个个有不同节目需求的目标受众群。在传播过度的社会里,向广泛的受众传播是件难事,大众传播转向分众传播甚至小众传播已是不争的事实。媒体要获得成功的前提就必须抛弃传统的大而全的概念,树立细分市场的观念,电视台应通过了解男性、女性、儿童、青少年、老年或不同职业、不同学历等不同层次的观众对电视娱乐节目的不同反映,缩小受众目标,分门别类,根据自身特点和环境情况进行差异性定位,以此来指导节目的策划、制作与经营。娱乐节目的主题策划意识和定位思维要求节目的发展目标首先是使其占据一个独特的受众心理位置即获得独特的品牌效应,也只有这样电视娱乐节目才能拓展新的娱乐价值增长点,娱乐节目的发展才能长久下去。
参考文献
[1]蔡贤胜.“真人秀”是把虚构的游戏和真实的人物结合起来一兼评“真人秀”节目的产生与发展[J].南方电视学刊,2003(1).
[2]陈立强.论娱乐节目新的类型运动与欲望诉求一以“超级女声”为例[J].文艺研究,2006(1).
[3]陈龙.在媒介与大众之间.电视文化论[J].学林出版社。
[4]程俊才.“百万富翁”的成功之道[J].电视研究,2002(5)。
[5]戴安娜·克兰,赵国新译.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M].译林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6]董伟.社科院文化蓝皮书解读“超女”产业链团“超女”贡献社会经济至少数十亿[J].中国青年报,2006-1-12。
[7]黄瑞.电视速配,七年之痒[J].南方周末,2004.05-06。
[8]黄晓芳.综艺节目,敢问路在何方?[J].电视研究,2000(6)。
[8]埃里克·麦克卢汉、弗兰克·秦格龙:麦克卢汉精粹[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版。
[9]咎玉林.青年文化热点的时代透视--“超级女声”热的冷思考叨[J].青年探索,2006(1)。
[10]李姝.选秀泡泡越吹越大风光难掩“泡沫”危机[J].市场报,2007-l一15.
[11]林莉.国内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兴起[J].当代传播.2003(5).
[12]刘京林、罗观星主编.传播一媒介心理[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13]胡智锋.影视文化前沿[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
[14]张同道主编.时尚拼贴一解析中国电视栏目[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15]冉华.电视传播与电视文化[M].武汉人学出版社.1998.
[16]高雁.电视娱乐节目痛并快乐着[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1(4).
[17]胡智锋.中国电视观念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我国电视选秀节目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相关文章: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基本元素论文05-03
我国机械自动化现状及发展趋势毕业论文04-29
我国养羊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04-27
我国生活垃圾的处理现状及发展趋势04-30
电视法制节目的策划论文05-02
机械制造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05-02
移动通信传送网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05-02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人力资源论文04-30
对国内广播电视发展趋势探索论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