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说隧道洞内检查的办法论文

时间:2023-05-06 15:38:32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略说隧道洞内检查的办法论文

  1隧道施工中洞内勘查方法工程实例

略说隧道洞内检查的办法论文

  大秦线郑重庄三线隧道,隧道位于北京市顺义县茶坞乡以东,系茶坞站至双怀线高各庄联络线和大秦复线并行的三线隧道,里程DK340+035~DK340+180,总长145m,最大埋深40m。郑重庄为一离堆山丘,南北狭长,覆盖层厚0~5m,下为寒武系下统府君山组中厚层石灰岩夹泥质石灰岩,呈单斜构造。勘测时在进口处进行了挖探及物探工作,地表未发现岩溶现象。该隧道于1988年12月28日通车运煤。施工中发现的溶洞,该隧道由铁一局四处于1985年5月开始施工,当挖至DK340+120~+132上导坑附近,发现洞顶多处沿节理裂隙和层面发育的溶蚀坑及溶洞,呈上大下小的漏斗状及条带状分布,直径0.4~1.0m,深度不明,将打火机点燃放入洞口,洞内吹出凉风可将火吹灭。在导坑贯通后,进行查清,钻探核实。多种物探方法探测及成果,在隧道内使用地质雷达、电磁频率剖面法、联合剖面法、大地音频电场法等多种物探手段开展了综合物探工作。查明了三条岩溶发育带:DK340+75~+083,宽8m;DK340+091~+103,宽12m;DK340+116~+127,宽11m。

  2岩溶与褶皱的关系

  张解理发育,在地形上往往处于山区分水岭地段,雨水或地表水沿这些解理裂隙作垂直运动,然后再向两翼或沿地质构造线方向运动,故岩溶多以落水洞、漏斗、洼地等为主并具有与构造轴线一致的带状分布特征。属地下水补给区。向斜轴部在岩溶水运动系统中属聚水区或排泄区,岩溶水往往富集于轴部或循构造轴向运动,或向河流排泄。一般在向斜谷中,常发育有暗河,同时由于轴部发育的垂直裂隙的岩溶化,形成了一系列与暗河相连通的漏斗、落水洞、竖井等垂直形态。褶皱翼部在岩溶水运动系统中属径流部位,流速大,水动力作用活跃,岩溶化程度最强烈,尤以邻近向斜轴部或河谷边缘地区更甚。既发育有水平岩溶形态,也发育有与地表相联系的垂直岩溶形态。褶皱构造的转折端是岩溶发育的集中场所。例如大巴山隧道岩溶发育程度还与褶皱构造有关,如下表为大巴山隧道施工前地下水位。隧道通过地区区域性的褶皱为九工坪—沿河乡大背斜,幅宽4~6km,长度50km。同时,两翼还形成一系列中、小型复式褶皱构造,在隧道施工中共遇到6~7组背斜、向斜构造,其轴向与大背斜保持一致。向斜核部具有储水构造,富集地下水并常形成暗河(管道)系统,向斜被断层破坏时,暗河沿断裂发育,并于相邻暗河发生水力联系。褶皱构造的转折端是岩溶发育的集中场所。下寒武统石龙洞组灰岩中,莲花池复背斜构造的主褶皱轴倾伏端和筲箕湾倒转向斜仰起端的转折部位均发育有大量的落水洞、漏斗、岩溶洼地及岩溶泉。北东部的花边褶皱,由于有利的地形条件,上述现象尤为显著。向斜仰起端以发育落水洞、漏斗与洼地等垂直形态为主;背斜的倾伏端以岩溶泉为主。这些泉水均出露于沟谷切割的最低部位,其水量随季节而变化,雨季时一般都很大,呈浑浊的涌水注入地表河沟,潮水沟岩溶泉在隧道施工前最大流量为1026L/s,是黑水河的源泉之一。

【略说隧道洞内检查的办法论文】相关文章:

公路隧道洞内分匝段大跨度断面施工探讨05-02

隧道养护管理办法12-30

隧道衬砌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办法05-02

浅谈隧道施工开挖论文05-01

盾构隧道排水通风论文05-01

软岩暗挖隧道过建筑群洞内深孔注浆施工技术04-27

略说歧义现象04-28

公路隧道施工中的变更程序和办法04-27

药监检查办法04-29

安全检查管理办法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