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齐白石大师的国画精髓

时间:2023-04-29 18:32:23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齐白石大师的国画精髓

论齐白石大师的国画精髓

摘要:谈及齐白石,只要是提到他的名字我们总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他画的活灵活现的虾,他是我国现代杰出的画家,是公认的艺术创新大师,其艺术可谓博大精深。它包括了诗、书、画、印,在绘画中又包括了人物、山水、花鸟。艺术风格其实就是人的性格的反映。艺术创作贵在真情流淌。而齐白石的艺术创作源于生活贴近生活,但又风格迥异。他在运笔驱墨、施彩用色上同样是一位百变神通的高手,他能根据笔墨及色彩的微妙变化营造出不同的微观世界,即便是处理同一题材,他也能变化出多种多样的表现方式。余秋雨曾这样评价过齐白石,大地赋予了齐白石至高的艺术成就,而他的性格与“天趣”密切,农民般的朴实,孩童般的天真。白石大师是湖湘文化和京都文化的结合,自我造化而成大器的。白石与湖湘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我们从贝多芬身上认识了德国,从雨果身上了解了法国,而中国让世界记住的仅仅只是长城和秦俑。艺术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和力量,我们还需要寻找更多类似齐白石那样有代表性的符号。由此可见,齐白石可谓是一代宗师,是我国众多国画大师的代表,是中国国画精髓的体现。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下白石大师各类题材的画,如何体现出中国国画的精髓。

关键词:齐白石 扫凡创新 似与不似 一笔造型

俗话说:“人才遍于草野,英雄起于激流。”齐白石一生,富有传奇的色彩。在艺术追求的过程中,他经历了木匠、画师、大学教授、艺术大师四个不同的阶段,“衰年变法”使他炉火纯青,走上了艺术的巅峰。他以诗、书、画、印“四绝”流芳百世。齐白石的画“雅俗共赏”,他的喜怒、嘲笑、同情、智慧、幽默……都能让人在画中找到情感的共鸣,宛如一个亲切的大千世界。然而无论是从白石老人的言语中还是他的画中无一不体现着中国国画精髓的博大精深。

齐白石家道贫寒,少时读书一年,牧牛砍柴之余读书习画。1877年做木匠学徒,次年改学雕花木工,曾习摹《芥子园画传》并据以作雕花新样。1888年起始学画,曾任龙山诗社社长。1890年二十六岁时转从萧芗陔、文少可学画像,二十七岁始从胡沁园、陈少蕃习诗文书画。三十七岁拜硕儒王闿运为师,并先后与王仲言、黎松庵、杨度等结为师友。齐白石在家乡先后居出生地星斗塘、梅公祠借山吟馆、茹家冲寄萍堂。自四十岁起,离乡出游,五出五归,遍历陕、豫、京、冀、鄂、赣、沪、苏及两广等地,饱览名山大川,广结当世名人,樊樊山、夏午诒、郭葆荪等皆为挚友。画风由工转写,书法由何绍基体转学魏碑,篆刻由丁、黄一路改学赵之谦体。五十五岁避乱北上,两年后定居北京,以卖画、刻印为职业。生平推崇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前辈诸家,重视创新,不断变化,创造了独特不群的风貌。所画作品,都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白石老人朴实谦虚、自信自强的精神,使他的作品刚柔兼济,工书俱佳,不愧为人民的艺术家。大凡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无一不精,无一不新,为现代创造了一个质朴清新的艺术世界,他成功的以经典的笔墨意趣传达了中国画的现代艺术精神,他深深得益于经典样式而又善于出新,故而他的画能够直接的感动人心,向天下众生传达生命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他的山水画表达他对自己艺术创新的自信与深刻体悟,他的人物画长于传神达情,他的书法简约大方、雄健浑厚的笔意融入人物画中,完善了人物内在的神情的表达。

齐白石的画,反对不切实际的空想,他经常注意花、鸟、虫、鱼的特点,揣摩它们的精神。他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他的花鸟画雄奇恣肆、天真自然,兼有文人画和民间艺术之长,而且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情趣,一扫当时笼罩画坛那种消极沉闷、僵化而了无生机的局面。中国画是主张“神采至上,形质次之”的艺术思想。写形是手段,传神是目的。齐白石在现代花鸟画上开了大写意的法门。他是一位天才的全能画家,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在他所有作品中面目最多、数量最大、成就最高、最能代表其艺术风格的还是他笔下的虾蟹虫鱼、花鸟蔬果,所以,我们举的例子也都是围绕着他这些最具代表性的题材的。他的虾蟹可谓是天下一绝。提起齐白石的虾恐怕连小孩子都知道,在这里暂且先不提,我们先来看看他画的蟹。

白石老人画的是河蟹,他先用湿墨连着三笔画出蟹壳,左右两笔与中间一笔墨色浓淡不同,这样就显得蟹壳是凸起来的,同时左右出现两条小坑,强化了蟹壳坚硬的质感。画蟹腿则一边伸张,一边收缩,很好地表现蟹横行的神态。大家仔细注意一下白石老人画的蟹腿,一笔下去,偏圆的形状、坚硬的感觉都很好表现了出来。而蟹钳则能让人感觉到坚硬外壳上裹着一层柔软的绒毛。这些细节就是中国水墨画最

论齐白石大师的国画精髓第2页

为精妙、最耐人寻味的地方,同时也最见画家的功力。一支笔,一点墨,竟能如此传神,唯中国水墨画!细笔写爪、大螯,刚柔并济、凝练传神,显示了画家高妙的书法功力。如果你们仔细看看,蟹非常坚硬而且沉实的,能让人感觉到扎手,这就“活”了。这就是白石老人的功夫!他的花鸟花不仅已经将“形”画活了,更体现了国画形神兼备的奥妙。

齐白石一生勤奋,作画无数,所画的山水虽远远不及他的花鸟多,但还是为后世留下了为数不少的妙品佳作。他的山水画大刀阔斧,简笔直陈,无半点陈腔滥调,更不见有“古之须眉生我之而目”的痕迹。他大胆运用粗犷的花鸟他手法写山水,往往是一挥而就,痛快酣畅,少有积染,迥异于那种传统的山水。他笔下的山水,造型简洁拙朴,构图疏朗单纯,色彩明净而意境幽雅清奇。画面,给人不只是可居可游,还有可亲之感。

齐白石在57岁时曾作过《洞庭君山》一画。《洞庭君山》构图上之巧妙,充分表现“画外有画”“简而不空”的意境。这画就最具其山水画的特点,很有典型性。画面是立幅狭长式的。其布局为上中下三段式,十分简单。上部近顶处是一抹淡淡的朝霞和一点红日,中部偏上处画的是作为主体的“君山”,只廖廖几笔的点出,并不见太过刻意。而在画幅的下部偏右处,用细笔画上一帆小舟,破浪

横过。船、山,一动一静,一细一粗,画面对照生动自然。为着打破画幅物体并列的单调,则在画面的右旁中下部题上一行长款,以统揽画面全局,避免气泄神散,此外,在画幅的右下角加盖了一枚朱红的印章,与画幅上部的红日遥相呼应,致使整个画面收到布局疏朗而不失谨严、景物简单而意境深远的效果。尤其精彩的是对洞庭秋水的描绘,画中更是不着一笔而有烟波浩淼的千里之感,真正是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化境了。他在艺术上体现了少和简,在生活体验和创作准备上恰恰是决不可少和绝不能简的。总之,齐白石自谓“胆敢独造”的大雅大俗山水,打破了清末民初四王末流一统画坛的沉闷局面,注入了一股清新灵动的气息,这是齐白石山水画方面最为独特可贵的地方,也是齐白石艺术所有方面最为独特可贵的亮点。这是我们这些国画学习者要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白石老人有句非常经典的画论,那就是:“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对于从事美术创作的人来说,这句话耳熟能详。研究齐白石的人,提到齐派艺术也是必言此句。“作画妙在似与不似”这句话是齐白石与胡佩衡论画时随口讲的,他也并没有特别注明此言有多重要。有时,他也会把这句话随手题在我们看来未必是老人精品的画作上,但这句话,恰恰是齐白石艺术的精髓。

而说到“似与不似”最具代表性的题材,可以说是人人皆知的虾了。虾不仅仅是白石老人艺术作品上的巅峰,更是处处体现了中国画一笔造型精妙玄化的传神体现。中国画的意象造型意匠和手段必须依赖相应的笔墨结构。从造型角度讲,“大写意”对于对象“形”的要求要比“小写意”对于“形”的要求还要严格。正因为如此,才能以最少的笔墨表达最丰富的内涵。经过数十年的艺术探索,深知画家必须能够把握对象活的形貌、质量感、运动方式、环境关系及个性特征,否则画得再似,也形同死物。他画虾就是通过毕生的观察,力求深入表现它们的形神特征。齐白石在题画中曾写道:“友人尝谓余曰,画虾得似从何得来?余曰,家园小池水清见底,常看虾游变动无穷。”齐白石从小生活在水塘边,常钓虾玩;青年时开始画虾;约40岁后临摹过徐渭、李复堂等明清画家画的虾;63岁时他画虾已很相似,但还不够“活”,便在碗里养了几只长臂虾,置于画案,每日观察,画虾之法亦因之而变。齐白石作画稿常用线描加笔记的方法,线描可以用来使形象精确,笔记可以随时记录灵感。这种文学性的白描图稿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独有的,画家通过这种方式先在纸上将作品进行“预演”。为了一幅画的创作,画家往往需要预演许多次才能达到一气呵成的效果,因此齐白石经常为了一个主题作很多幅画稿。水墨画一笔定乾坤,落笔无更改的特点注定这是一种需要人力和天助共同完成的艺术。由此可见,想练具这样的功夫,需要持之以恒的反复练习,需要恒心、细心、虚心,这便是国画对人精神的磨练,国画的精髓不仅仅在于画的本身价值,更在于它对人的影响。

白石老人的虾,腹部为五节,但伸、曲、弯、弹,非常有力。腹下的小腿简练到五条。虾的头部用浓淡墨相生的办法,表现虾的头胸分量更重,透明感更明显。虾的眼睛用浓墨横点突出很长,显得更生动。虾的短须上,两条长臂钳显得挺拔有力,软中带硬,节与节之间表现了笔断而意在的意境。他笔下的虾,活泼生动,就像正在水中游动着一样,一节节的虾身透明而富有弹性,长长的虾须和两只虾螯也好像在不停地摆动着。而且,有的人可能还不知道,这一只只活灵活现的水墨虾,在齐白石的笔下不到一分钟便能画一只。国画的精髓,重要的是如何似。以形似为基础。如郑板桥提出:“必极工而后能写意。”“形似未真,何况传神?”荀子说:“形具而神生”。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谢。”传神的目的必通过写形的手段才能达到。提倡以神、以气写形,以神为主导,以气为主导,是传统形神论的核心。然而齐白石在这短短的一分钟之内,在这个小小的虾身上,却处处体现了中国画中点、线与面块及其他用笔形式的扩大、浓缩和演变。其间线条断而还连,无形处有神气,无笔处气脉关联。

这是高度的提炼,既具实又美,是前人没有的。白石老人就是这样,一刻也没有停止笔墨的提炼,他形容说:“余六十年来画鱼虾之功夫若磨剑。”他从眼中有虾,进而到心中有虾,完成了从形似到神似的过程。直到将近80岁时,白石老人笔下的虾终于以极简的笔墨,达到了出神入化、精妙绝伦的境地。白石老人的虾,可以说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观。他在八十二岁时题画诗写道:“塘无鱼虾自奇,也从叶底戏东西,写生我懒求形似,不厌名声到老纸。”后两句说明他画虾不同于平常,他追求的不是形似,而是神似。白石老人就是在似与不似之间,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夺其神韵,营造出异彩纷呈的大千世界。画家根据自己对客观世界的感受,进行夸张、变形和提炼、升华,从而揭示对象的本质。在此过程中,吸收了书法艺术的技巧,在点线的变化中倾注了自己的情感、气质与学养,使笔墨具有了既状物又抒情的功能。他的虾来源于生活,却又不同于生活,似有似的道理,不似有不似的妙处,齐白石的艺术让人叹为观止,妙不可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便是艺术上的真实。

纵观中国古代绘画我们看到的是什么?一类画的是清风朗月,幽亭秀木,一派清幽静寂;还有一类画的是山静日长,闲云野鹤,淡泊超然,不近凡尘;再就是寒江独钓,危石孤鸟,哀怨孤独,凄冷惆怅,充满忧伤,尽显人生窘境。这些就是中国古代绘画中常见的题材与意境。而在齐白石笔下的人物和山水,无不透露着对美好生活的体验和向往,充盈着生命的欢快。人们常说:“文如其人”,白石老人能画出这样的画是与他的性情、人格分不开的。他天性豁达乐观,热爱生活,不为物欲所动,不为挫折消沉,与人交往清清楚楚,对人生一贯地充满信心。大家在看齐白石的画时都会有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就是:千变万化,异彩纷呈。许多人看过之后都会觉得这位老人太神奇了,画了那么多的画,又不雷同,简直不可思议。这些不仅是老人创作的原动力,也是他能长命百岁、七十多岁还能得子的根本原因。他的创新始终不曾离开民族文化的根基,他的笔墨和意境都固守着中国文化的特色和精神,他的作品千变万化,蔚为大观,但从头至尾都洋溢着浓郁的地地道道的中国味道。在用传统水墨表现现实生活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给传统中国绘画注入了时代精神。他的画不仅仅流芳百世,更让我们这些后学者从中学到了很多,他的花鸟画让我们领略了国画形神兼备的奥妙;他的山水画让我们一睹了扫凡创新的风采;他为了画好一幅画所注入的心血和努力,让我们看到了国画一笔成型的神奇;他所追求的绘画精神,更是教育了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国画精髓,什么是真正的艺术,“似与不似”的玄奥与真谛,值得我们用心去体味。一代宗师齐白石,他是一位能真正代表中国国画精神的艺术大师。让众多的艺术爱好者从这位大师身上,慢慢的体会和领悟中国国画精髓的真谛吧!

参考文献:

1周 迅《齐白石全传》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0xx年11月

2董玉龙《齐白石及其绘画艺术》载《花鸟画研究》季刊 20xx年第3 期

3齐白石《白石老人自述》山东画报出版社 20xx年7月

4郁 风《齐白石的铁栅屋》载《时间的切片》河北教育出版社

5胡 适《章实斋年谱齐白石年谱》安徽教育出版社20xx年8月

6黄永玉《比我老的老人》作家出版社20xx年9月

7王振德、李天庥《齐白石谈艺录》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9月

8《齐白石年谱》诞生记 北京晨报 20xx年12月

【论齐白石大师的国画精髓】相关文章:

论和的思想是中韩传统文化精髓之总纲04-27

壮美河山-论高晨阳的中国画艺术05-02

关于齐白石的作文11-17

论仙学大师陈撄宁之人生观05-02

关于齐白石的作文(优)01-22

大师平实04-30

大师(散文)04-30

语言大师04-30

国画之路作文11-19

画国画的作文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