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县级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实践与思考
县级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实践与思考
近年来,××县积极响应××省委井冈山会议的号召,在全省率先设立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经过五年多的发展探索,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要增长极。截止到××*年10月底,××经济开发区已建成面积近4平方公里,共引进项目106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12个,超5000万元项目22个,外资项目8个,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资金约2亿元,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已达16亿元,安排就业人员2.2万人。今年1-10月,××经济开发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5亿元,销售收入14.9亿元,实现税收7600万元。近两年,先后被评为全省县级十大工业园区、六大指标综合先进单位、××省民营科技园。
××县××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实践,和大多数中部地区县级工业园区的发展一样,经历了一个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也面临着一个如何在更高层次上发展壮大的课题。
一、××经济开发区的发展经验及反思
××经济开发区能在短短的几年内迅速形成规模,并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主要经验是:
1、依靠优惠政策吸引,是××经济开发区快速发展的前提。要在××这样一个区位优势不明显的山区小县发展工业园区,政府必须有较强吸引力的政策。对在工业园区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我们在地价、电价、水价、税收及其它收费等方面均提供较大优惠。县财政还拿出300万元设立了园区信贷担保基金,凡符合条件的企业均可享受信贷担保。为了鼓励企业拓展外贸出口,我们设立了外贸出口奖励基金;为了增强园区发展后劲,我们设立了企业技改扶助基金;为了奖励税收贡献大户,我们把企业交纳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用于设立了企业发展奖励基金。这些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迅速吸引了一大批企业落户。
2、坚持优质项目推动,是××经济开发区快速发展的关键。要增强园区实力,关键是要选好项目,以项目促项目、带产业、强支柱。近两年来,我们自我加压,按照省级工业园区的标准建设园区。对意向性入园项目,组织实地考察,严把质量关,做到“三不引”,即有污染的不引、高耗能的不引、低水平的不引。重点引进规模大、技术强、效益好的项目,特别是境外、省外项目。对大项目招商,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亲自谈判。仅今年1-10月,我县就引进8个投资超亿元的大型工业项目,极大地增强了开发区的实力。
3、打造优良环境保障,是××经济开发区快速发展的动力。新一轮区域经济的竞争,是环境优势的竞争。我们始终对发展环境保持高压态势,下狠心、出硬手、施铁腕,整治环境。同时,重点做好入园企业的服务工作。县四套班子成员每人挂点了2户园区企业,且亿元以上项目均由主要领导担任项目协调领导小组组长;所有入园项目都安排了责任服务单位,对大项目,我们还组织了财贸、农林等八个经济实力较强的系统进行帮扶,专设了项目协调办;凡与企业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和行业都在园区设立了相应的办事服务机构。在完善园区服务体系的同时,我们还把服务工作延伸到为企业破解用工、融资等难题上。通过“无边界”服务,全方位为落户企业解决生产生活上的问题,感动外商,让他们消除顾虑,安心放心地来投资。
经过几年的发展,××经济开发区已完成了初期的规模化建设,并出现了纺织、食品、竹木加工、砂轮、电子、机械制造等几个产业集群的雏形。××经济开发区的一些发展做法,在中部地区县级工业园区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是,随着工业园区的不断发展壮大,一些深层次的带有普遍性的矛盾也日渐显现:
一是优惠政策的吸引力越来越弱,招商引资难度加大。以××县为例,××曾是全国小水电试点县,拥有大量的富余电力资源,××经济开发区设立初期,一大批企业正是看中了××优惠的水电价格和地价、税收及其它收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所以才选择××投资。但是,随着中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各地的招商引资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优惠政策的吸引力越来越弱,单纯依靠优惠政策来吸引企业已变的越来越困难,而且难以为继。
二是自然选择的产业梯度转移,不利于入园项目质量的提升。中部地区县级工业园的落户企业大多来自经济发达的沿海省市,企业周边市场己经接近饱和,竞争激烈。它们需要发展,需要降低生产成本,需要扩大市场。××地处中部,是东西部之间的桥梁,可以起到很好的辐射及连接作用,成了产业梯度转移的最佳地区。许多落户企业把生产重心向内地转移,内地园区企业成为加工基地,利用低廉的生产成本制造产品;原有企业成为销售基地,利用其已经完善的销售网络进行销售,并开发辐射新企业周边的市场。在这样一种形势下,企业不可能把一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规划在内地园区建设,入园项目的整体质量难以大幅度提升。
三是产业的过于分散,不利于园区的长远发展。在中部地区县级工业园成立初期,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遵循,摸着石头过河,大多数地区
县级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实践与思考第2页
对入园企业的门槛把握的不够严,造成园区产业过于分散。以××县为例,在××经济开发区投产的58家企业中,纺织类的有4家,食品加工类的有4家,建材类的有8家,机械制造类的有10家,砂轮制造类的有8家,电子类的有6家,金属加工类的有6家,其它类别(化工、包装、橡胶等)的有12家。产业的过度分散,制约了园区产业集群效应的发挥,发展后劲相对不足。
二、中部地区工业园区的发展定位
在完成了初期的规模化之后,中部地区县级工业园区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是继续走目前的规模扩张的路子,还是有选择地引进和发展特定的产业,走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产业集群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模式?这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特定领域中,同时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和相关法人机构并以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补性相联结。”产业集群的崛起是产业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日趋激烈的新趋势,是应对新的国际竞争压力所提出的有效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考察国外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可以发现产业集群现象在西方国家已经非常普遍。例如,美国的半导体研究中心集中在加州硅谷和波士顿的128公路;大型计算机厂家的总部都在明尼波利斯及其附近;跑鞋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俄勒冈。意大利的时装集中在米兰;鞋类集中在马尔凯。德国的钢铁生产集中在多特蒙德、埃森和杜塞多夫;刀具车床集中在雷姆萨伊德,其它国家与地本文来源:查字典范文网
http://fanwen.unjs.com区也都存在这种经济现象。近20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特别是浙江杭嘉湖地区、宁波温州等地区以一个市、一个县甚至一个镇为范围,集中某种产品的社会化生产,也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如海宁的皮革,绍兴的轻纺,嵊州的领带,诸暨的袜子,温州的皮鞋、打火机,柳市的低压电器等等。这些地区表现出极强的活力和竞争力,源泉也在于产业集群。
理论与实践都表明了产业集群已成为地区经济发展和区域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理想模式。由于产业集群具有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促进专业化、促进竞争与创新等竞争优势,使得产业集群对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中部地区县级工业园区的不断发展,园区的规模不可能无限扩大,而且有限的土地资源和能源、劳动力供给也不可能支持这种不加选择地无限扩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按照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提高入园企业门槛,不断调整入园企业构成,加大政府选择和引导力度,促使园区各类生产要素向支柱产业聚集,经过3-5年的努力,形成一个或几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三、中部地区县级工业园区的发展方向及举措
毋庸置疑,××经济开发区和大多数中部地区县级工业园区的发展一样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产业集群还只是一个雏形,今后一段时间,中部地区应进一步坚持工业强县的方针不动摇,按照大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律,加快培育富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进而全面提高县域经济的竞争力。
1、抢抓机遇,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就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来看,绝大多数都是市场力量驱动下自发形成的,当地政府只是在产业集群的雏形出现以后才加以引导,它属于自下而上的产业集群形成方式。按照这一发展规律,我们要紧紧抓住各地产业集群的雏形出现这个难得的机会,实施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搞好发展规划,明确每个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和办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产业集群推进步伐。在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形成过程中,因势利导,不急于求成,不刻舟求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能发展的就发展,最终形成1-2个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
2、大力引进骨干企业,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奠定基础。围绕产业集群的雏形,继续下大力气引进一批有实力的上下游大型骨干企业,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基础。以××××经济开发区的纺织业为例,在引进了全国纺织行业知名企业——恒昌纺织集团、赣鑫纺织集团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又引进了投资超亿元的大型企业——金纶石化集团和三邦线业,这些企业全部投产之后,预计生产规模将达到50万纱锭,年产值将超过15亿元。通过努力,我们力争再引进一批与之相配套的大型印染和服装加工企业,使××经济开发区成为全国重要的轻纺和服装加工出口基地,产业整体优势将日益凸现。
3、发展一批配套中小企业,加速培育产业链条。调整入园企业构成。花大力气盘活一批效益不佳企业,促其嫁接、改造、重组。同时,引进一批和大型骨干企业相配套的专业化中小企业,使得区域内通过分工与协作,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生产,从而鼓励新的加入者和更多的专业化,加速产业链的形成。
4、加大扶持力度,促进生产力要素向优势产业聚集。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强的重点企业,实行县级领导挂点帮扶制度,在用电、供水、用工、用地和县内原材料供应上优先保证,争创名牌优先支持,有关奖励优先兑现,资金扶持优先帮助争取。特别是要加大对重点骨干企业的信贷支持。组建行业协会(商会),加强行业管理,促使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壮大。
【县级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实践与思考】相关文章:
县级图书馆事业发展之思考04-29
建立县级自然灾害数据库的实践与思考04-29
县级环境信息现状特点与发展探讨04-26
关于做好县级环保的一些思考04-29
发展生猪市场的思考04-28
发展理念的哲学思考04-28
县级防雷服务能力建设现状及其思考04-27
网络发展带来的哲学思考04-27
人类文化发展的哲学思考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