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相互保险公司模式引入我国的可行性及策略研究
L。两人约定,无论谁发生损失,均由两人
分担。这样,便组成了一个最简单的相互保险公司。显然,这两人的资产状况由四种情况组成,如表1所示:表1
状态个人资产分担风险时的个人资产和“社会”资产各人分担风险后资产总资产
2W0
2W0
2W0
L
)概
率(1(1
(1
2)
1W0LW0W0LLW0
W0W0W0LW0L/2L/2))
L),即两个个体的期望资产的总
和。在两个个体约定相互分担对方的资产损失时,即组成了一个相互保险公司,我们可以证明,这种分担风险的机制虽然没有降低“社会”风险,但是各个个体的期望效用却提高了。[3](P25-29)
对于个体1,
分担风险前后的期望效用分别为:
((
(不发生损失,
资产为
(
200)+(1)0)(
(1
)
)
+2
?¨
发生损失0;
(
=2
由于(
(/2
)0()/2
)
2
(
(
}
?¨/2)(1)0)
)<0,根据Jensen不等式,大括号中的值大于0,
从而有
(
的分散程度却小于
)。上述证明
过程中不要求效用函数具有哪种具体形态,
只要求)<0(即个体是风险厌恶型的),
这隐含着
。下面我们用随机占优这个概念,证明一家相互保险公司的成员越多越好,即参与分担风险的成员数n越大,则每一个厌恶风险的个人的期望效用越大。设每一个厌恶风险的个体拥有相同的随机资产+
11
和
( 相互保险公司模式引入我国的可行性及策略研究 =
+
1
+
1+1
(+1)+1(+1)
+
1
+
1[+
1
|11+
+11
(},
由于
11+
|+111+
|+1
|
+
1
+
111+
+1
+
1
+1
)
{E([
+1)+
1+
1
【相互保险公司模式引入我国的可行性及策略研究】相关文章:
我国工业发展模式研究04-28
网络招聘模式可行性研究04-28
我国城市垃圾管理公司运营模式研究04-27
我国排污许可证交易模式研究04-25
ABS在我国铁路应用的可行性研究04-29
我国电子工业循环经济模式的研究04-29
浅谈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创新模式研究05-02
引入河口地区方案研究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