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生态建筑论文
生态建筑概论
城规0912班
沈斐
0920102211
浅谈生态建筑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摘要: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此从对生态建材和生态技术的分析入手,阐述了可持续发展观在建筑领域引发的一系列变革,并最终使建筑走上了一条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生态建材;生态技术;生态建筑;生态建筑体系;生态审美 在进入21世纪之际,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受了一系列“建设性”的破坏,随之而来的水土流失、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使人类社会陷入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人类已开始探求一条综合社会、经济、环境效益于一身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意味着人类对自身的发展权利终于有了明确的认识,从而开始用实际行动来实现自身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而确立了一种新的文化观和文明观。人类的这一努力在建筑领域中首先表现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生态化倾向,与此同时,建筑设计观念也由传统模式向生态模式转变,二者的结合终于促成了生态建筑的产生。伴随着后者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建筑领域中一场新的变革已经到来。 1 生态建材与生态技术
同其它领域一样,建筑领域中生态时代的到来其背后必然有着可供依赖的物质和精神基础,而发生在建筑材料和技术领域中的变革恰恰是其中的前者,它成为建筑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物质原动力。
1.1 定义
从方法论的角度论证,生态建材是材料学与生态学、能源学、智
能学等现代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的产物,其含义存在三个层面的认识:第一,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第二,有利于身心健康;第三,与环境协调甚至改善环境。这种高性能材料作为生态建筑必备的物质条件之一,构成了生态建筑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生态建材的高性能离不开诸如节能、利废、智能等技术的有力保障,后者加上诱导式构造技术、现代绿化技术等内容构成了生态建筑的基本技术支撑体系--生态技术体系。
1.2 关系
现实中,生态建材与生态技术之间相互包容同时又相辅相成。一方面,生态建材(尤其是复合型)往往本身就是生态材料与生态技术的有机结合体,而生态技术体系中也少不了关于生态材料的内容;另一方面,生态建材的发展对生态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生态技术的不断创新,而生态技术的进步又为生态建材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生态建材与生态技术之间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推动了二者的共同发展和完善,从而为生态建筑的产生及发展铺平了道路。
1.2.1 生态建材和节能技术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能源供给价格低廉、数量不限。本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使人类第一次切实地认识到矿物燃料资源是有限的。同时,这种资源在开发和转换成能源的过程中破坏了大量的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出于一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未来的负责态度,节能被提到了议事日程。
在早期的节能实践中,人类主要关注于如何有效利用不可再生能
源。具体到建筑领域,建筑的围护和承重结构成为节能重点。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降低围护和承重结构在生产过程中的能耗,二是通过改善它们的物理性能达到降低建筑使用能耗的目
的针对前者,人类开发了如玻璃纤维增强水泥等低生产能耗产品,针对后者,人类研制了如加气混凝土等保温隔热材料。后来人类的注意力投向了对洁净能源太阳能有效利用并最终发明了复合型生态建材(图
1)。这种材料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建筑材料,而是集多种生态节能材料和构造技术于一身的高技术综合体。
1.2.2 生态建材和全面绿化技术
立体绿化作为改善建筑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起初是指通过对建筑屋顶、墙面、室内等进行植物栽培,达到净化空气和美化环境的目
的。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这一概念被赋予了新的诠释:其手段已不仅仅是种植植物,而且包含了有的放矢地选择具有保健功效的生态建材。例如一种新型陶瓷复合材料可以通过波效应控制空气中的氧化还原电位,达到改善空气质量的目的。而另一种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装饰材料,通过对其色彩和质感的拟自然处理(色彩上采用象牙白或浅豆绿,质感上采用木纹或石裂),使之在美化居室的同时,给人一种朴实亲切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生活工作给人带来的压力,达到健康休闲的目的。生态建材的不断发展使全面绿化技术在理论和实践上实现了新的突破,而这一突破将给建筑装饰领域带来新的变革,亦即从单独的美观实用转向卫生保健的多功能用途。
2 生态建筑与生态审美
如前所述,当代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作用,促进了生态建材与生态技术的大发展,后者与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观一起成为生态建筑产生和发展的物质精神基础,进而对建筑设计由单一的个体形象设计向整体环境设计转变以及建筑审美由传统审美向生态审美转变产生 深远的影响。
2.1 生态建筑
生态建筑,人类面临严峻生态危机时提出的一种对策"其所依赖的物质基础是前面提到的建筑材料和技术领域的革新"而其所依赖的思想基础则是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观。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西方以人为本的哲学观影响下"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营造了千篇一律的“住人机器”。
的。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这一概念被赋予了新的诠释:其手段已不仅仅是种植植物第一文库网,而且包含了有的放矢地选择具有保健功效的生态建材。例如一种新型陶瓷复合材料可以通过波效应控制空气中的氧化还原电位,达到改善空气质量的目的。而另一种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装饰材料,通过对其色彩和质感的拟自然处理(色彩上采用象牙白或浅豆绿,质感上采用木纹或石裂),使之在美化居室的同时,给人一种朴实亲切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生活工作给人带来的压力,达到健康休闲的目的。生态建材的不断发展使全面绿化技术在理论和实践上实现了新的突破,而这一突破将给建筑装饰领域带来新的变革,亦即从单独的美观实用转向卫生保健的多功能用途。
2 生态建筑与生态审美
如前所述,当代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作用,促进了生态建材与生态技术的大发展,后者与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观一起成为生态建筑产生和发展的物质精神基础,进而对建筑设计由单一的个体形象设计向整体环境设计转变以及建筑审美由传统审美向生态审美转变产生 深远的影响。
2.1 生态建筑
生态建筑,人类面临严峻生态危机时提出的一种对策"其所依赖的物质基础是前面提到的建筑材料和技术领域的革新"而其所依赖的思想基础则是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观。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西方以人为本的哲学观影响下"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营造了千篇一律的“住人机器”。
到了本世纪后期,当生态环境和人类自身的问题不断出现时,人类才意识到自己苦心经营的人工环境是非人性的、割离于历史的,致使建筑走到了十字路口。而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恰恰为建筑的未来走向提供了思想基础——从以人为中心转变到人与环境并重(这里的环境包含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遵循这一原则,人类在建筑活动中应当自问,自己的行为是否对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是否对地区的古老传统构成了威胁。具体而言,建筑行为已不仅包括了对材料、结构等物质因素的考虑,还包括了对历史、文脉等人文因素的关注。以此为出发点,生态建筑设计不仅涉及到采用生态建材、倡导生态技术等物质上的要求,还包括结合地域特色、创造人文环境等精神上的需求。
2.2 生态审美
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增长模式,使人与环境的关系重新定位,由此引发了建筑领域的一大变革(生态建筑理论体系的产生),进而推动了建筑审美由空间形式美向生态和谐美的转变。 传统的建筑审美讲究功能与形式的统一,注重体量,色彩,质感等视觉审美要素给人的心理感受,是一种外在的审美标准。而建筑的生态审美在注重外在美的同时,更加注重建筑的内涵。其特征有三。第一是生命美,作为生态系统的一份子,建筑对生态环境的循环过程起促进而非破坏作用;第二是和谐美,人工与自然互惠共生,浑然一体。在这里和谐已不仅指视觉上的融洽,还包括物尽其用,地尽其力,持续发展;第三是健康美,建筑依然服务于人,在实现与自然环境和谐
共生的前提下,建筑应当满足人类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可以说,生态审美是对传统审美的一种升华和扬弃,标志着人类对美的追求在建筑领域上一种高层次的回归。在现实中,符合这一审美标准的建筑创作并不多,但都以其鲜明的场所性呈现出勃勃的生机。如以提出生物气候设计闻名的马来西亚建筑师杨经文的自宅。其中的弧形遮阳板和局部架空的二层平台是传统建筑坡顶与骑楼的缩影,它们在遮阳通风的同时又延续了当地的传统。
以上成功的实例对中国本土建筑师有着深刻的启发意义。设计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因素;同时,还要注重对传统建筑理论和经验的总结,中国传统建筑中诸如,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顺应天时地利的建筑布局、体现功能和形式有机统一的构造技术等都是值得思考与借鉴的。
建筑领域发生的上述一系列变革标志着该领域一个新时代——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在这一根本性转变到来之际,应当对历史做再一次的反思:过去被人们推崇的金壁辉煌的建筑物,如果以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消耗为代价,那么它还美吗?发达国家的建筑标准是否是象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追求的目标?他们的今天是否是我们的明天?无疑,新的机遇和挑战已经来临。
3 新机遇与新挑战
综上所述,经历了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到生态材料、生态技术直至生态审美等一系列变革之后,建筑产业将成为整个生态产业的一份子,而伴随着各产业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建筑设计的内涵也将更加广
泛和深远,这一切标志着人类认识和协调环境能力的提高。
落实到具体的建筑设计中,作为一名建筑师应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以维持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持久性为目标,及时了解新的设计语言,同时应当注重对当地传统建筑的研究和总结,将其中的精华应用到实际设计中去。如果建筑师能够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始终不渝地贯穿到未来的设计中,那么所谓“诗意的栖居”离我们将不再遥远。
【生态建筑论文】相关文章:
试论生态美学论文12-01
生态文明论文(精选6篇)12-28
关于生态环境论文04-28
生态建筑与气候关系初探04-26
浅谈建筑生态化策略04-26
绿色建筑论文08-09
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06-08
生态环境保护论文03-04
论文化模式与生态环境04-27
浅谈绿色建筑的生态经济优化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