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简论电视民生新闻评论的特点
摘要:近年来,全国各地方电视台几乎都创立了自己的民生类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但是各个地方台的此类节目质量参差不齐,发展之道还需要进一步摸索。本文以广州电视台的《新闻日日睇》以及南方电视台的《马后炮》栏目为案例,总结了广州地区此类节目的特点并尝试探寻其发展。 第一文库网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评论 《新闻日日睇》 《马后炮》
电视新闻评论作为一种相对较新的新闻评论模式,随着电视媒体的进一步发展,已经迈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电视评论存在于各种电视节目形态之中,新闻舆论场的广泛出现标志着中国电视新闻由报道时代走向评论时代。”①那么在电视新闻正走向评论时代的时刻,我们要努力将评论时代的电视新闻做得观众爱看,成为观众话语权的一种体现,并能够实现其舆论监督的职能。
电视新闻评论的形式
电视新闻评论的形式十分多样化,有最传统的《焦点访谈》模式,特点在于对事件的深度挖掘和评论,深受观众的喜爱;有谈话模式,比如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以一种轻松的模式对某一个新闻事件进行多方位、多视角的评论;以及近年来的说新闻模式,因其贴近普通民众,为百姓说话,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全国各大电视台纷纷推出自己的说新闻栏目,第一档就是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收视率持续攀升。紧接着,《直播南京》、北京电视台的《七日》、安徽电视台的《第一时间》等这种说新闻形式的电视民生新闻评论节目纷纷出炉。广州地区的各大电视台也不甘落后,2004年广州电视台的民生类新闻评论节目《新闻日日睇》诞生。随后,南方电视台的《马后炮》诞生。这三种形式的电视新闻评论,都有其相应的职责。《焦点访谈》是肩负国家发展重要大计的国家工程师,为政府和人民谋福。而《锵锵三人行》展现了社会精英的观点,有一定的舆论导向作用。《新闻日日睇》则是民生类的电视新闻播报加评论,为老百姓说话,拥有强大的草根粉丝团。本文要探讨的就是第三种模式的特点及其栏目制作的发展方向。
说新闻――民生类电视新闻评论
什么是说新闻?“所谓的说新闻,就是指在报道新闻时用口语叙述,并即时进行口头点评的新闻评论模式。”②这种形式让观众感觉更加亲切,减少了播音员播新闻的距离感。说新闻中的主持人与播音员有很大差别。播音员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在节目中展露自己的个性,但是说新闻的主持人却不同,通常是社会精英的典范,思考能力强,热爱国家公共事业,敢为民说真话,语言诙谐幽默,容易引起观众共鸣。
说新闻是民生类电视新闻评论。说新闻给人以亲近的感觉,大多以民生新闻为评说对象,近几年,这种民生新闻中的电视新闻评论开始大展拳脚,新闻主播不再单纯播音,加入几句击中新闻要害的恰当点评为老百姓多说话,成为老百姓的代言人。中央电视台《社会记录》的阿丘和广州电视台《新闻日日睇》的陈扬,以他们的睿智与魅力在新闻报道中找到了各自的评论天地。虽然时下大多数电视新闻评论还是浅尝辄止,但从长远来看,从敢于评论到善于评论是中国电视新闻评论发展的必然过程。
广州地区民生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情况
广东民生电视新闻评论栏目。目前广州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此类栏目只有三档:广州电视台的《新闻日日睇》、南方电视台的《马后炮》以及广东卫视的《今日关注》。这些栏目因为主持人风格出众、言语犀利,而深受观众喜爱。其中,《新闻日日睇》和《马后炮》更是很快建立了一群铁杆受众群,拥有了一大批粉丝。这两档最具代表性的节目,风格相似,内容相近,不同的是一个用普通话一个用粤语,两个主持人都是中年男人,思考能力强、言辞犀利、一语中的。两档节目节奏紧凑、内容丰富。《新闻日日睇》的节目主持人陈扬多次因涉及谈论敏感话题被替换,《马后炮》的马志海也讲出了许多惊人之语。
《新闻日日睇》栏目。其特点是以广州话及广州人的生活态度、文化观念来解读当天报纸的时事新闻,关注广州的话题和社会新闻,再加上平民和主持人的观点来评述。由于节目以言辞犀利、敢说敢言、作风强硬著称,深受观众欢迎,而且节目主持人陈扬因话语过于犀利而备受压力。栏目中名为G4的出镜记者团队更是成为广州街坊的百事通。涉及的新闻事件,每每评论,都能代表大多数人的意见,真正成为人民的喉舌。节目风格因主持人性格原因较为激进,因此曾被上级部门点名多次,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而深得人心。
《马后炮》栏目。其节目形式与其他民生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大致相同,特点是与观众和网友的互动较多,增强了节目的亲民感。主持人马志海也是典型的愤青,草根出身,为百姓说话,给政府和公职部门看病。但是其表达方式相对温柔、委婉,所以并没有因为言辞过于犀利而受牵制,不过也因此损失了一部分铁血愤青的支持。
民生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
评论有感而发,亲切感人。刚刚发生的民生新闻,画面犹在心头,也许你正在思考,主持人已经迅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对观众的思考和想法起到了导向作用,打破了传统电视新闻评论中主持人正襟危坐的主持态势,也颠覆了播音员冷峻、客观的面孔。个人的丰富感情自然外显,使老百姓认为民生新闻亲近、可感。所以,观众都亲切地称呼陈扬为陈SIR,叫马志海为老马,电视荧屏带来的距离,在主持人的真情实感中瞬间消失。民生新闻评论是平民的评论,所以它是老百姓看新闻的视角,不是新闻时评或评论员文章中所持的那种宏大视角,也不是专家们对新闻事件中深层问题的透视。陈SIR和老马的评论不是以专家的身份一本正经地评论新闻,而是将新闻与自己身边的琐事连接在一起,以联想的方式进行感想式评论。它追求的不是深度,而是愉悦,是借新闻进行一种轻松思考的活动,这种平民视角的评论正好适应了普通百姓看电视时所处的环境和所持有的心境,使电视中的评论者变成了身边人,贴近百姓生活,真真切切地为百姓服务。
新闻新,评论快。电视民生新闻其实就是都市报的电视化,今天刚刚发生的身边事,晚上的节目可能就拿出来说了,并且立即给出评论,这种意见性信息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增强其感染力,能够使评论更具吸引力。民生新闻评论就是一种夹叙夹议的形式,切中时弊,为弱势群体仗言,点评大都与新闻结合紧密、思维发散,传播效果很好。
互动性强,观众与主持人亲密交流。电视民生新闻评论可以通过视频、热线电话、手机短信等方式调动、吸引观众积极参与节目。《马后炮》在直播过程中,最后给出一段时间供观众对播出的某则新闻发表看法、点评时事,有舆论引导的作用,也使得这类节目更加客观,更符合大众口味。
这些特点,都使得这类节目深得人心,收视率节节攀升,不过,电视民生新闻评论栏目能够红红火火近十年,光有这些特点是不够的,如今,这类节目也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有些问题已经制约了节目的发展,亟待改进。
民生类电视新闻评论的瓶颈
娱乐化泛滥。有些媒体为了追求收视率,不惜将民生新闻评论做得过于娱乐化,主持人的评论也渐渐过于调侃,无关痛痒。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民生类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之所以能够掀起收视波澜,并不在于它是否娱乐大众,而是它是否真正能帮普通民众说出他们想说而没处说的话,为人民行使舆论监督的权力。
电视民生新闻评论浅薄不负责任。造成这样的结果有两个原因:第一,记者编辑不负责任。这种结合新闻报道的点评式评论,除了部分由记者、编辑编发外,有一些点评是主持人撰写或者在临场播报中即兴发挥的,这就难免造成不少点评缺乏对事件本身的深入剖析,一不留神就会表达出未加深入调查而作出的以偏赅全的个人观点,甚至偏激或与事实不符的信口开河。第二,主持人水平有限。新闻评论是一个较为深度的表达形式,需要评论者具有一定的积累和思考,很多地方卫视起用年轻的播音主持专业主持人作为评论者,以他们的积累和阅历实在很难说出陈扬、梁文道、窦文涛、马志海等这些思考者那样掷地有声、一语中的、切合新闻事实的话。节目如果浮在表面地做下去,最终会失掉那些忠实的观众。
《新闻日日睇》中的陈扬迫于重重压力离开节目,很多观众都为之惋惜,接班的主持人,在评论风格上也温婉了许多,更多的点评是浮于表面的总结,已经很难再出现建设性的话语。相反,《马后炮》一直以来往往点到为止,很少越界,因此,一直到如今依然可以每晚对着那些身边不和谐的制度和现象下几剂猛药,这也许才是此类节目评论者的生存之道。
民生电视新闻评论怎样发展
目前,电视民生新闻评论节目虽然存在着新鲜健康的特点,但也有即将变为腐肉的内伤,从《南京零距离》到《马后炮》发展十年来,应该保留的不能摒弃,应该摒弃的要尽早改正。
电视民生新闻评论要坚持发扬“三贴近”。不能把一些有利于发展,观众爱看的特点给埋没,例如《南京零距离》刚做时,主持人孟非的风格是非犀利,讨观众喜欢,为民众说话,如今却渐渐走向播新闻的老路,这样是一种倒退,若民生新闻评论不再贴近民众、不再为民众呼喊,只能是死路一条。
电视民生新闻评论要去娱乐化,强调客观。民生,虽然不像政治、经济话题一样严肃,但是它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生活,一样不能马虎,不得过于娱乐化,意见性信息只有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增强其感染力,而这种贴近性能够使评论更具吸引力,只有为民众说话,充当人民的喉舌,民生新闻评论才能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电视民生新闻评论要培养自己的名牌主持人。以舆论为主的新闻评论,主持人作为舆论领袖无疑是节目的核心。《新闻日日睇》栏目依靠主持人的个性魅力,已经形成以陈扬为代表的品牌,陈扬作为一个老愤青,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自觉承担起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发问和提升,为民众争取利益,以承担精神博得影响力。电视民生新闻评论栏目的特色,主持人占据着重要比例,走个性化、深度化、敏锐化道路将是发展趋势。个性化是指主持人不一定是千篇一律的美女帅哥,相貌平凡而有亲和力、有特色的主持人,能吸引特定层面的观众群。主持人在评论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展示自身的人格魅力,以个人学识、风度、气质、亲和力及富有个性化的语言,达到信息传播效果的最大化。《马后炮》的老马无论从形象还是说话风格上都能让人印象深刻,这就是一种个性。电视民生新闻评论栏目应当有计划、有意识地培养和造就独具风格的、有鲜明个性的主持人,用他们的人格魅力来塑造媒体的形象。优秀的电视民生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已经成为一个地方电视台的形象标志。就像G4记者以及主持的个性投入会获得观众的亲切感、信任感,使得观众与媒体实现亲密的交流,使观众愿意接受,并愿意主动提供反馈,这才是电视民生新闻评论节目的前路。
注 释:
①谭天:《试论电视新闻舆论场》,《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②杨新敏:《当代新闻评论学》,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210页。
参考文献:
1.谭天:《电视新闻评论的涅?之路》,人民网传媒频道,2009年2月16日。
2.肖胜文、卿志军:《电视民生新闻中评论的话语空间》,《传媒观察》,2008(8)。
3.陈洪钧:《不容忽视的媒体话语权――浅议电视民生新闻评论》,《东南传播》,2007(10)。
4.屠晶靓:《从“愤青”到“奋青”――解读电视民生新闻评论特色的转变》,《青年记者》,2005(6)。
5.孙冬明:《电视民生新闻评论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新疆大学硕士论文。
6.周萌:《解析中国电视民生新闻评论》,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7.马中华:《浅议电视民生新闻评论》,《新闻窗》,2009(6)。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编校:董方晓
【简论电视民生新闻评论的特点】相关文章:
新闻评论的特点07-20
改进电视的民生新闻04-29
电视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分析05-02
电视民生新闻的失范与转型04-29
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误区和前景05-01
电视民生新闻可持续发展之路04-28
民生新闻:区级电视台的传播优势04-29
再谈民生新闻-论电视节目中民生新闻的服务功能与其可持续发展道路05-01
扬长避短电视新闻评论更精彩论文04-28
电视散文中的节奏层级简论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