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田防护林的建设及其作用

时间:2023-05-01 02:15:42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农田防护林的建设及其作用

【摘 要】近年来,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已成为与人类生存质量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措施,农田防护林是农田生态系统的保护屏障,对生态安全和人类生存环境质量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农田防护林;建设;重要性   为改善农田小气候和保证农作物丰产、稳产而营造的防护林称之为农田防护林。由于该林种多呈带状,又称为农田防护林带。林带相互衔接组成网状,也称农田林网。在林带影响下,其周围一定范围内形成特殊的小气候环境,能降低风速,调节温度,增加大气湿度和土壤湿度,拦截地表径流,调节地下水位。   农田防护林建设,首先,必须坚持为农、牧业生产服务的方向,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建设高产稳产田为中心,正确处理好农、林、牧三者关系。其次,必须贯彻“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的原则。对沟、河、渠、田、林、路统一规划,对风、沙、旱、涝综合治理。第三,在设计上要保证林带具有最大的防护效能,并尽量做到林带少占耕地。第四,农田防护林要紧密结合其他林种和“四旁”绿化,形成综合的防护林体系。   农田防护林是防护林体系的主要林种之一,是指将一定宽度、结构、走向、间距的林带栽植在农田地块四周,通过林带对气流、温度、水分、土壤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来改善农田小气候,减轻和防御各种农业自然灾害,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以保证农业生产稳产、高产,并能对人民生活提供多种效益的一种人工林。   1.营造农田防护林的规划设计   1.1林带结构   它是指林带树冠上下组成的层次、宽度、横断面形状、枝叶状况、密度和透光状况等综合情况。平原地区应选通风结构林带。因为通风结构林带防护距离最大,通常由两行以上乔木组成,没有下木,有效防护距离在28h(28h表示林带高度的28倍)的范围内。   1.2林带走向   它是由主林带和副林带组成。主林带防止主要害风,主林带要与主要害风方向垂直。防止主要害风以外风力的林带是副林带,副林带一定要垂直于主林带。主、副林带形成的网格,呈长方形或方形。林带走向以主林带垂直于主风向来确定。在大面积的农田上,只有营造许多纵横交织的林带,形成很多林网,才能起到全面的防护作用。   1.3林带间距   它是指主林带与主林带或副林带与副林带之间的距离。平原地区主林带之间的距离为200-300m,副林带之间的距离为500-600m,网格面积要大于10hm2,而小于20hm2。   1.4林带宽度   它是指林带两侧边行树木之间的距离,再加上两侧各1-1.5m的林缘宽度。一般选择两侧各2行以上的行道树。两行的林带宽度应不小于4m。这种窄林带的优点是占地少,消耗水分少,生长稳定而防护效果好。“窄林带、小网格”在平原地区已起到良好的保田增产作用。   1.5林带与地形地物的结合   农田防护林林带的设计应尽量与护路林、护岸林、护屯林以及成片造林相结合,一方面可以节省耕地,另一方面又能构成综合的防护林体系,扩大防护作用。林带与道路结合时,可配置在道路两侧。与渠道结合时,可配置在渠道的南侧;与护岸林结合时,可配置在河流两岸。尽量做到林网、路网、水网三网合一。   2.农田防护林建设的技术   2.1整地挖穴   北方一般为秋季开始大穴整地。穴的规格为长、宽、深各80cm,表土和心土分别堆放。由于所挖树穴标准高,土壤结构和肥力状况得到改善,春季造林后,苗木易于成活,而且根系和材积生长十分明显。   2.2树种的选择   主要以乡土树种中的速生、抗性强的乔木树种为最好。平原地区适宜的乔木树种有:优良的杨树品种如银中杨、中林46杨、黑小2号、美黑3号等。   2.3苗木的选择   一是苗木要健壮,树干要挺直,要求分枝细小,有明显的顶端优势;二是苗龄要求二年根一年干的平茬苗,苗高3m以上,胸径杨树2cm以上,有发达的根系;三是无病虫害。杨树要重点检查树干上有无溃疡病和天牛危害。   2.4栽植密度   因农田防护林建成后,主要起防护作用,所以栽植密度应比用材林的密度适当大些。这不仅能早见成效,并适应窄林带的造林特点。林带行株距,乔木应采用1.5m×2m或2m×2m,要求三角形配置。   2.5栽植技术   杨树的栽植方法简单,关键要细致,提倡大穴、大苗,随起随栽,并要扶正踩实,杨树的栽植深度为60-80cm。要按照“根舒、栽直、压实和深浅适度”技术要求栽植。穴的大小以苗木根系在穴内舒展为宜,做到不窝根、不上翘、不外露、苗茎起立。先回填表土,再回填心土。当填土2/3左右时,将苗木轻轻略向上提,并踏实,灌透水,最后将穴填满修成小丘或盘状,以利于蓄水保墒。此外,在同一林带上,应尽量做到“四个一样”,即树种一样、规格一样、高矮一样、粗细一样。这样不仅使带相整齐美观,而且有利于林木的均衡生长发育,有利于林带防护作用的充分发挥。   2.6幼林抚育   对新造幼林要及时检查和补植,凡是成活率低于95%的缺苗断条的,均应用大苗补齐。幼林郁闭前要及时除草、松土、培土、摘芽和病虫害防治,有条件的还应灌水和追肥。只有加强抚育管理,才能保证迅速成林,使林带尽早发挥防护作用。   3.营造农田防护林的作用   3.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由于树冠对雨雪水有截留作用,因而能延缓地表水径流速度,增加降水的渗透性,从而使地表径流减少,也减少了泥土的流失和河渠泥沙的淤积,产生很好的水文效应。农田防护林的水文效应主要表现为减少径流、减少蒸发量。对林网内的玉米生长环境经过多年的实测与对照点相比,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平均提高26.9%,20-40cm土层平均提高30.42%,水分蒸发量减少37%,日平均提高空气相对湿度28%,减少地表径流90%左右,50%-80%的雨水得以渗入地下,不易形成水土流失。前苏联的Levin的观测结果是,有林带保护的休闲地蒸发量比空旷草原减少1/3,有林带保护的冬小麦地土壤蒸发量比空旷草原低2倍。三江平原垦区80年代比60年代年平均蒸发量减少3.7%,年平均降水量增加6.1%。林网化后的绿洲水分蒸发减少58.3%。   3.2净化空气   林带具有吸收二硫化碳、释放氧气、杀菌等益处。据科学测定,1hm2阔叶林每天大约吸收1t二氧化碳,相当于1000多人的呼出量,同时生产氧气730kg,相当于970多人的氧气吸收量。树木还能分泌杀菌素杀灭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据测定,农村无林区每立方米细菌数目为3-4万个,而在林区只有55-400个,相差100多倍。防护林中许多树种还有吸收有毒气体及滞留、吸附、过滤烟尘污染的作用,如臭椿、旱柳能吸收二氧化硫,刺槐、银杏等有较强的吸氯气能力,其他如桑树能吸收铅尘,紫杉能吸收氟化氢等。空气中的尘埃除含有土壤微粒外尚含有细菌和其他金属性粉尘、矿物粉尘等它们会影响人体健康,树木的枝叶可以阻滞空气中的尘埃。据实测资料,在主干道路附近绿化林带中比无树空旷地带的降尘量减少23%-52%,飘尘量减少37%-60%。欧洲一些树林的尘埃阻拦率在5%-13%。另外,农田林网还有减少辐射、改善湿度、降低噪音等功能。   4.结束语   总之,农田防护林的营造形成了以林网为主体的生态系统,不仅可提供生产原料,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系列的相关功能和服务,改善了农田的生态环境,对整个地区的气候、土壤、农业生产等都具有重大的防护与调节作用,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高效能生物工程。随着人们对资源环境的日益关注,农田防护林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效益将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同时,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重大环境问题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因而农田防护林的生态研究应结合现代生态学研究的新趋势,着力探索农田防护林对农田生态系统环境的影响以及农田生态系统中植被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机理。

【浅谈农田防护林的建设及其作用】相关文章:

农田防护林的营造05-02

干旱地区农田防护林建设问题与对策浅议04-29

巴林左旗农田防护林建设现状及更新改造技术浅析04-27

浅谈工会在建设和谐校园中的作用04-29

风沙区农田防护林营建多样性及景观效益04-28

农田建设实施方案05-12

论涵江区沿海防护林建设04-26

浅谈安全文化建设的作用和实现条件04-27

浅谈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及其可持续发展04-25

农田土壤磷素淋溶及其预测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