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成才规律:尊重是素质教育的原点
素质教育是什么?定义上说:在教育方法上,素质教育注意在一定共同要求的基础上对学生因材施教。定义还从教育目的、对象、内容、评价、结果上,作了系统解释。一望而知,其实就是两个字:“尊重”。
在中小学阶段,更无须把“素质教育”说得过于复杂,归根结底,也是“尊重”。尊重孩子,尊重教师,尊重真理,尊重事实,尊重学生成才的规律。
一、要尊重学生
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是可爱的天使,是正在学习、等待成熟的群体;细细一想,其实就是一群个性各异、渴望长大的孩子,他们有着自己的追求与梦想。孩子与孩子之间,在经历、情感、兴趣、爱好、性格、意志等方面,是有一定差异的。要学会尊重孩子的差异。孩子有可塑性,未来有多种可能。一般来说孩子就像一面镜子,照在镜子里面的是尊重,显现出来的就是尊重;照在镜子里的是虚伪,显现出来的还是虚伪。笔者身处教学一线,发现社会、学校及家庭越来越尊重孩子,越来越重视孩子的个性发展。
但有时经历的一些事,也似乎与“尊重”大相径庭。比如,在个别地方,每天早上七点,学生就在老师的带领之下苦心攻读;下午大约六点,才可以背着沉重的书包离校。问:为什么要让孩子苦苦“加班”?是分数,是分数不好,想提高分数,于是有时就剥夺学生的额外时间。又要问了:课堂上,没有教好吗?为什么非得课外补?如果课堂上教好了,为什么课外还要补?——这部分学校,有时存在不尊重学生的现象。
学生内心愿意补课吗?为什么要剥夺学生自己的课余时间?学校有统一的课表,有统一的作息时间,为什么不按照国家规定的来?——这是不尊重事实的表现。
既然国家规定的课表与作息时间都是科学的,为什么要违背科学?这些值得认真思考。
当占用学生的.休息与玩乐时间去给学生补课时,这“补课”倒值得我们重新思考了。有时,好像谁不去补课,倒成了对学生的不负责?——不尊重“师者之道”。
既然有这么多的“不尊重”,那么映在一些孩子眼里有“尊重”二字吗?在孩子踏进学校的第一步,心情是多么激动而豪迈呀!当这么多的“不尊重”在孩子面前摆出来时,一些孩子又学会了尊重谁呢?有的孩子天天在书堆里学习,难得有机会仰望星空,难得有机会亲自大自然,难得有机会和小伙伴一起去寻找童年的快乐。
记得一位刚踏入中学不久的学生,见到我时,说:“我们学校要考《中小学一日常规》,我们都是全县的尖子生,背诵还不容易?可是,我们刚背完‘不许乱丢纸屑’,一些同学就故意丢些纸屑在花园里……”说完,笑着。我的心,猛地被什么东西一刺——这就是我们通过日夜加班教出的佼佼者吗?是将来国家的栋梁之才吗?这些学生学会尊重谁了?尊重老师的谆谆教导了吗?尊重辛辛苦苦种植草木的工人师傅了吗?尊重为他提供学习机会的美好校园了吗?那么,这些学生在成年后会教自己的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吗?
分数真的就那么重要?有的学校,有时成了一些学生不想去但又不得不去的地方。学习,成了有的优生不想学的任务,成了所谓差生不得不学的枷锁。
早上八点钟,学校广播系统传来美妙的音乐:“同学们,现在是预备时间。”这时,同学们才可以离开已亲密了一个小时的桌椅,迈着疲惫的脚步走出教室呼吸新鲜空气。等到正式上第一节课时,有的学生已疲惫不堪,只有教师卖力地唱着独角戏。
来看“应试教育”的定义:应试教育则只是对少数学生提出“升学”的统一要求,并没有实现因材施教。换句话说:对少数学生“要”分数的教育就是应试教育。其实不太全面,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有时是对每个学生“要”高分数。
细细想来,教师通过机械地刻苦训练,让全体孩子都朝老师理想的分数靠近,这其中得付出教师、孩子多大的心血啊。多数学生一到学校,就是一个目标:认真学习,考好分数!是的,好分数是评价学生的手段之一,但不是唯一,这是每个教育家甚至每个教师都知道的道理,但为什么总得不到落实?——不尊重学生。
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句话:“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如果小看小孩子,你比小孩还要小。”这仅仅是一首儿歌吗?不,这是陶行知先生对未来孩子的预言,也是对未来教育的预言。教育必须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充分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
杨振宁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重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不能让学生死读书,要让学生积极投身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二、要尊重教师
(1)尊重要有个支撑点,那就是社会的认可。当前,教师的待遇和地位得到很大的改善,但在一些地区,相对来说,还是有待进一步提高。“穷酸”不应该是教师的代名词。在个别地方,一些教师的真实境遇是:学生逃避老师、家长躲避老师、有的老师甚至说自己的孩子长大别再当老师。尊重在哪里,不希望仅仅停留在课本上。教师素质应建立在“社会认可”的基础上,因为孩子素质的提高还依靠着他们的身教呢!
(2)尊重还要有个“灵活点”,那就是“同类认可”。领导一定要“认可”普通教师。教师可能没有选择的权利,叫你教几年级就得教几年级。有的教师,可能一辈子只教过某一年级,一辈子被动地咀嚼着从来咀嚼不完的老草,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领导,可不可以实施“循环教学”——让同一教师从起始年级教到高年级,或按每一学段循环,每年都有新鲜“草”,何愁教育不快乐?教师渴望得到“同类认可”,渴望得到教育原理的实施及教育教学制度的完善。
总而言之,尊重是素质教育的“原点”,有了“原点”就有了“道德力量”的基础,有了“金字塔的底座”,何愁“金字塔”不牢固?“德”能生“才”“德”能载“才”,“德才兼备”才是素质教育的“终点”。为了这个“终点”而进行不懈奋斗的同时,别忘了素质教育之初的“原点”——尊重。
【尊重成才规律:尊重是素质教育的原点】相关文章:
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的心得04-09
尊重自然规律作文01-18
2022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心得04-09
关于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的心得04-12
关于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心得09-04
尊重人才成长规律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