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德育的概念与当前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德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是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的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狭义的德育是指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时期,由于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容易受各种思想的影响。学校必须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以素质教育为总体目标,提高学校教育的效率,正确处理德育和智育、体育、美育的关系,将德育研究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作为工作重点,积极引导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但是当前学校的德育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一)中学德育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依然存在,德育为先的办学思想未落实。传统教育的阴影短时间内还无法消除,部分学校仍十分注重学生的智育,即使推行素质教育多年,许多学校仍然以初、高中毕业后考上重点学校或名牌大学学生的多少为办学目标,对德育的目标和要求较笼统,导致智育和德育的分割。虽然注重思想品德教育,但不能落到实处,不能做到在各学科教育中有机渗透。思想政治课也只局限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高谈阔论,拘泥于完成教学任务,僵化地指导学生哪些内容该记,哪些内容该作为理解内容,哪些重点、难点知识需要掌握,至于怎样用所学的知识指导学生的言行似乎考虑得不多,导致学与用处于分离状态。 (二)德育目标脱离实际且杂乱无序。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工作虽讲究品德教育,但脱离学生实际、脱离社会实际,只是灌输空洞的、不适应时代需要的教育内容。 (三)德育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脱节。德育内容显得陈旧、单薄,不足对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归因。 (四)知与行分离,重视道德知识的灌输,轻视实践教育和道德行为的养成。 (五)形式主义和简单化盛行,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形式单一不够灵活,方法刻板不够生动,大话连篇。只注重资料台账是否齐全,注重表面文章,学生易形成逆反心理,表现出双重人格——思想观念与行为表现不一致。 二、德育教育的方法和对策 (一)加强师德教育,发挥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身示范,首先必须具备强烈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钻研业务,提高业务水平,时刻牢记学校对学生的要求,牢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同学校形象紧紧相连,要成为学生的表率;其次必须具备创造力,抛弃保守、守旧思想,在信息瞬间万变的社会中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捕捉新的有价值的信息以指导德育;再次,必须具备一颗平常心,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摆脱物质诱惑,耐得住寂寞,淡泊名利,对那些引起人们混乱的事情能保持一种平静、泰然自若的态度。教师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会引导学生助人为乐;教师的责任心会激发学生的使命感;教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会激发学生不断进取的精神。 (二)重视入学教育、注重在各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对于新入学的学生来说,学校环境、教师、同学、课程、管理方式都发生了变化,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而抓住这个适应过程搞好学生的入学教育,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政治课教学一定要结合当前形势,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同时,教师还要利用这种角色转换,施以合理的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角色定位,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和人生目标。除了专门的政治课外,德育还应针对不同学科特点施以教学,任课教师一方面要重视以教材为基础的知识传授,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确立他们学习的目的,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坚持“内因依据论”原理,将社会需要、历史责任、人类理想、社会道德的规范和要求,通过课堂教学和外因作用转化成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动机,激发学生的道德思维情感,从而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学生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社会、认识人生,从理论的角度帮助学生明白道理,同时渗透德育教育。 (三)抓好常规、抓好细节。中学德育工作的重点在常规教育,效果则体现在细节上。常规教育应以中学生守则为基本要求,根据学校实际和特点再细化为可操作的具体做法,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如果没有细化、没有可操作性,只停留在口头上,则是没有效果的。细化的目的是让学生的行为符合基本的行为规范,并使它落到实处,取得实际效果。自从逐步贯彻新课程标准以来,中学教材的课程标准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贴近学生、社会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对学生美好品德的培养。因此,可根据《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学生一日常规、课堂常规、自习常规,将要求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利用学校的广播、橱窗、黑板报、活动课等宣传工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注重实践,体验过程。学校德育的做法是“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即“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形成良好的校风。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要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但仅靠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应先讲具体的`小道理,再讲大道理,小道理服从大道理。事实告诉我们,为个人考虑的小道理要讲,但为班级、为学校着想的大道理更要讲,如果跳不出个人或小集团的圈子,就容易迷失方向。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不要一味地说教,要做到就事论事,要求学生不能只知道说对方什么什么不好,而是要他们先想想自己哪儿做得不对,然后换位思考,想想应该怎么做,在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从班级的角度出发,想想这样做在班级会造成什么影响,对班级的荣誉会有什么危害。这样,学生更容易认识事件的危害性,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五)紧抓心理健康教育,提倡个性发展教育。目前,一方面,学生基本上为独生子女,与人平等沟通交流的机会少,孤独、自闭、忧郁等心理问题日渐突出。另一方面,网络的虚拟性、平等性、信息多面性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导致他们长时间沉溺网络、不思进取。因此,学校应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及时帮助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以促进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不可偏废。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容易情绪化,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尚未定型,极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要结合社会实践,联系中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挖掘和提炼,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让他们学会自觉调节情绪、培养坚强意志、锻造良好性格等,在尊重、发展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以科学的育人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中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相关文章:
中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7-21
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10
单位内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3-01
种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8-17
LBS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7-08
幼儿膳食存在问题及对策07-31
鄞县中学课余训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09-07
中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7-29
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