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论文]高中地理城市部分若干问题探讨

时间:2023-04-30 15:11:55 地理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中地理论文]高中地理城市部分若干问题探讨

 

[高中地理论文]高中地理城市部分若干问题探讨

城市、镇、城镇、乡镇高中地理下册(必修)课本(1995年第4版,以下简称“课本”)160页谈到城市的形成和发展。170页提到我国城市、镇的数目,并指出,“这些城镇……”。172页谈到“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方针”包括“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乡镇”。

城镇是相对于乡村而言的人类居住地。目前还难以找到符合各学科、世界各地和各不同时代的城镇的定义。一般说来,城镇聚居的人口数量多,以非农业人口为主,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大,是一定地域的经济、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有街道等一定的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

世界各国划分城镇和乡村的标准很不一致,最常见的是按集聚人口规模划分城镇和乡村。多数国家以100人~10000人为城镇人口最低界线。有些国家还采用人口密度、非农业人口比重、行政地位等级高低等作为划分城乡的参考指标。

我国现行的建制镇标准是1984年规定的。县政府驻地和有2000以上非农业人口聚居的乡政府驻地可以建镇,实际上,现在很多镇的非农业人口规模低于法定标准。1986年,民政部调整了设市标准,规定以非农业人口6万人以上作为设市标准,同时增加了年国民生产总值2亿元以上的指标。

严格地说,只有经国家批准设有市建制的城镇才称为城市,不够设市条件的建制镇才称为镇。市和镇的总称才叫城镇或市镇。但在很多不严密的情况下,城市常作为城镇居民点的总称。

“ 乡镇”中的“镇”,是指建制镇,“乡”不够建制镇条件。乡行政中心多数具有层次较低的商业服务和文教卫生等公共设施,并联系着周围一定范围的乡村,习惯上称为集镇,是介于乡村和城镇间的过渡型居民点,属乡村居民点。

城市化不同阶段的特点

城市化(城镇化)是乡村变成城镇的一种复杂过程。对这一过程的理解,不同学科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很难给城市化下个各学科都接受的定义。

课本也没下定义,只指出这一过程中几个方面的变化。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也有多种,但能被各家接受的是指人口统计学指标,其中最简明、资料最易得、因而也是最常用的指标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课本161页指出:“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制约。”

在城市化初期阶段,农业生产水平较低下,剩余农产品有限,在一段时间里,人口增长速度不是太快,现代工业规模较小,技术落后,资金不足。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如19世纪初的美国和当今部分欠发达地区。

城市化中期,随着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建立,建设规模和速度加快,需要大量劳动力。农业劳动生产率也大大提高,为非农业活动的发展提供了日益可靠的粮食、原料和劳动力。营养卫生和医疗技术的改进,使死亡率明显下降,人口猛增并向城镇迅速集聚,城镇人口比重从原来30%~40%猛增到60%~70%,是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如19世纪的英国和当今许多发展中国家。

城市化后期,人口再生产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阶段,从事农业的绝对人口规模已经不大,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显著放慢,甚至停滞。现代工业因技术、管理水平提高,工业上剩余的大量劳动力调整到第三产业。城市化进入高度城市化后,城镇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如当今许多发达国家。

课本谈了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不要因此产生误解而否定城市化。城市化是现代工业和技术进步的产物,世界城市化发展进程,总的趋势与经济发展同步。城市发展为生产、交换、生活提供了方便,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伴随城市化而来的经济发展,又导致城市人口出生率的下降。

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的不同特点

课本谈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前者城市化速度超过后者,除了因为这两类国家分别处于城市化的中期加速和后期缓慢阶段外,还因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增长速度超过城镇工业发展所需的人口增长速度,即“过度城市化”或“早熟的城市化”。这带来一系列不良的后果,

[1] [2] 

【[高中地理论文]高中地理城市部分若干问题探讨】相关文章:

对高中地理教学创新的探讨04-30

石化企业与城市环境若干问题的探讨04-29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若干问题探讨04-26

高中地理论文(通用8篇)12-29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探究论文04-28

高中地理教案11-02

高中地理知识03-15

高中地理考试总结03-21

高中地理教学总结05-26

(精华)高中地理教案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