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财经类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论文
摘要:会计专业是目前财经类高校的热门专业之一,其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随着社会经济和市场形势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随着高校扩招,大量会计专业毕业生进入社会,可是在这样人才供需两旺的情况下,会计专业毕业生却处于“总量过剩,结构不足”的尴尬境地。这与目前财经类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存在的不足有很大关系,大多数会计专业毕业生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本文将对财经类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进行研究,并分析其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财经类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缺陷;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并逐步走向社会信息化的大环境下,会计专业人才就业市场越来越广阔,而企业和单位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比以前的就业压力来说,会计专业人才面临的更多的是综合素质的竞争。但就目前来看,虽然会计专业处于人才、市场需求两旺的情况,但是很多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都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在不完善的培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人才是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而有效提高财经类高校对会计人才的培养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得尤为重要。为此,本文将会对财经类高校在培养会计专业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为之提出解决对策。
1财经类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随着我国企业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的提高,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不再只是知识型人才,而是需要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办事能力和综合素质高的新型人才。这对财经类高校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也应该调整培养目标来适应社会需求。但是很多财经类高校将精力过多地投入到招生上,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统筹,不能与当前社会发展状况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相结合。其培养目标往往注重于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却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整个目标定位非常不明确,以至于高校花了大量精力培养出来的学生却不满足市场的需求,造成会计专业毕业生毕业后难以满足市场缺口,难以做到适销对路。
1.2课程安排设计不合理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程难易程度和重要程度的界定不合理,学校在开设课程时不能将课程按难易程度和重要程度合理安排,急于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没有认识到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一开始就学习较难的高级会计内容,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难以入门,没有头绪,进而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在课程内容上不够丰富,范围较小,会计知识分为核算和监督两个部分,大多数财经类高校都偏向于开设财务会计类,将其作为重点,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监督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很多高校针对这一方面的课程开设较少。此外,现在媒体曝光的会计人员因职业道德的缺失造成财务方面损失的新闻屡见不鲜,所以,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道德素质培训也具有重要意义,而很多高校在设置课程时缺少这一方面的安排。
1.3人才结构单一
长期以来,财经类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都注重于理论能力的培养,外界对于高校培养成就的评判标准也以学生取得的应试成绩作为主要标准,这使得我国高等院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知识结构设计存在偏颇,主要重理论、重知识、重共性但是却轻实践、轻能力、轻个性,使得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同时具备从事现代会计工作所必备的知识与能力,这也是会计专业毕业生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由以上分析可见,目前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还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一是理论与实践脱节,以至于毕业生上岗的适应时间比较长,不仅增加了单位的用人成本,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迫切的用人需求;二是综合素质有待加强,严重缺乏交际能力,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三是高等院校教育过程中缺乏会计诚信教育机制,以至于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职业道德教育问题,对社会的经济诚信问题造成了影响。
1.4缺少实践环节
大多数财经类高校在培养会计专业人才过程中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即以教师为主体,教学形式和内容按照老师的意愿来安排,学生被动接受,学生在这样的模式下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学校注重灌输学生理论知识,而缺少对学生实践的安排,虽然在课程上也有会计电算化、会计账务操作等课程的开设,但是也只是形式上的操作,仍主要是按照上述传统模式进行教学,这样造成了学生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脱节。很多财经类高校也只是在学生毕业前的一个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单位实习,但是相比于掌握的理论知识来说,一个学期的实习不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以理论为基础的操作也不能很好地完成。
2针对目前财经类高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问题的对策
2.1转变指导思想,明确培养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变化,整个社会都在加速知识教育的创新,而财经类高校作为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主要阵地,也应该尽快转变思想观念,根据社会的需求和人才的缺口来明确培养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扎实掌握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也要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困难和挑战,也为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作出努力。
2.2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合理安排课程
科学合理的课程安排、课程结构和教育手段能够保证财经类高校教学质量,高校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寻找新的、具有启发作用的、能够带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式,这样既能够满足不同的教学层次要求,还能够培养学生分析和判断能力。在安排课程时也要准确定位难易和重点课程,同时也要合理分配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全方面素质。此外,财经类高校也要注重师资队伍的培养,多安排教师进修和学习,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
2.3加强“校企联合”,培养产学研专业人才
对于人才结构单位的问题,高校可采取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一方面,高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实习或者实地观察,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另一方面,高校也可以邀请合作企业的专业会计师或者会计机构负责人进行不定期的讲座,为学生传递会计行业的特点、业务范围、生产经营状况等内容,拉进学生与会计行业的距离,培养出具备产学研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4增加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很多会计专业人才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财经类高校在培养会计专业人才时应该为不同层次或年级的学生在每一个阶段都提供相应实践的机会,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动手和应用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对于会计类人才的领导组织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3结语
我国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财经类院校作为会计人才的主要来源,需要根据目前社会和企业要求,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实践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优秀的会计人才。这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但我们要相信在学生、高校、社会、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可以培养出真正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的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梁晓丽,敬采云.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讨[J].研究与创新,2013(13).
[2]权小锋,尹洪英.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研究[J].劳动经济与人才培养,2015(18).
[3]苗文婧.我国人才市场对财经类人才需求状况调查研究[J].市场调研,2016(14).
【财经类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高校化工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05-02
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融入粮食元素探析论文05-02
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思考论文05-02
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文05-02
关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思考论文05-01
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论文04-27
人才培养的德育工作研究论文05-02
商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05-02
软件外包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论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