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创新研究生培养:三赢模式学以致用

时间:2023-04-29 04:42:43 考研热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安徽大学创新研究生培养:三赢模式学以致用

  “三赢”模式学以致用

安徽大学创新研究生培养:三赢模式学以致用

  ——记安徽大学与地方政府合作的研究生培养创新

  在教室里学知识、在图书馆里做学问、在实验室里做研究……传统的研究生培养一直立足于校园这个象牙塔之中。

  而从2009年初开始,在安徽大学,研究生们的培养周期中有将近一年时间要离开青草茵茵的校园,在学校与地方政府共建的联合培养基地的具体工作岗位上,在学校和基地“双导师”的带领下,发现问题并提出解

  决问题的对策,并由此完成毕业论文。

  这种被誉为“安大模式”的研究生培养探索,在将近两年的实践中,增强了学生能力,支撑了地方工作,提高了培养质量,收到了学生、地方、高校“三赢”的良好效果。

  学生长见识 研究上水平

  “三个月调研了13个乡镇和12家企业,心情从开始的忐忑慢慢变得有数了。”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08级研究生吴金和

  吴金和的专业方向是区域经济学,今年3月进入学校与太湖县共建的基地后,被安排到县委政研室,专门开展县域经济特色及对策研究。“县域经济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政策性强,光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吴金和告诉记者,基地里的经历让自己大长见识。

  与传统研究生教育课本学知识、案例做论据和资料“凑”论文截然不同,“安大模式”是让学习了专业基本理论的研究生,“走”上工作岗位,通过参与调研、列席会议等途径,从专业角度发现问题,应用专业知识研究问题,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提高水平。“现在想起在基地的一年,我感到自己很幸运。”已经顺利进行论文答辩、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07级研究生金伟和他的9名“同年”是安徽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的第一批学生。2009年3月,他们来到安徽大学与怀宁县共建的基地里,不仅自己,甚至连校友、亲朋都心中无底:一年的基地生活到底会是什么样?一年后,10位同学都拿出了高水平的毕业论文,并收获了走向社会必需的多种能力。在县财政局实习的金伟说:“除了实际工作能力,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行政管理研究生吴伟升、财政学研究生夏亮、经济管理研究生张永智……记者在安徽大学与地方共建的基地采访,遇到的每一名同学都觉得自己是创新培养模式的“最大受益者。”

  地方得支持 工作受促进

  “我案头就放着学生们的论文,牵扯到相关工作,都会翻一翻,看一看。”

  ——安徽怀宁县县委书记范先汉

  怀宁,是第一家与安徽大学签约共建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的地方。快速发展的地方经济和随之而来的社会事业新变化,是怀宁县委、县政府与安徽大学“一拍即合”的直接原因。作为共建工作的“首倡者”之一,怀宁县委书记范先汉认为:与高校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不失为争取智力支持、促进县里工作的一条途径。

  两人一间标准配置的住宿条件、每人每月1000元的生活补贴、列席各种重要会议和参加重要调研活动的工作便利……怀宁,为来县里的研究生们付出的有形“成本”就不是个小数字,而为之付出的无形成本就更多。“但我们得到的更多”——面对着研究生们拿出的《怀宁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财政政策与就业问题思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研究》等调研报告,品味着研究生们给当地工作带来的观察角度、思维方式等“活力冲击”,怀宁人觉得“共建”物有所值!

  “县域经济发展到今天,各项工作都需要提高知识含量,共建是一个机遇。”太湖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赵福南告诉记者。位于皖西南的太湖,今年接收了7名研究生进入基地,按照专业分别到县经委、发改委、开发区管委会和县委、县政府“两办”的研究室,承担的是编制“十二五”规划和承接产业转移的具体政策调研。赵福南说:“这些都是县里今后发展要理清楚的大事。”

  从2009年3月安徽大学与怀宁县共建研究生培养创新的第一个基地开始,一年多时间,又先后有太湖、舒城、和县、来安、怀远、庐江等6个县签约共建,地方参与共建的积极性可见一斑。

  育人新模式领域在拓展

  “共建基地是研究生培养的创新模式,需要不断深化内涵、拓展领域。”

  ——安徽大学党委书记黄德宽

  合作方满意、学生满意,与地方政府共建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的做法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对此,黄德宽认为,对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开了个好头,下一步不断完善、不断拓展的路还很长。

  “研究生在双导师的指导下带着问题在实践中学习、工作、研究,这种经历本身就是宝贵的财富,也必将为他们未来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黄德宽眼里,培养模式的创新之一在于让学生从传统的“一个课堂”走进了大学、社会“两个课堂”,提升了能力。同时,新模式最大的创新在于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安徽大学与地方政府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创新基地,合作主体是地方政府,研究课题是由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管理、科技、产业等方面的需求提出,安徽大学选拔相同或相近学科专业研究生赴地方围绕课题开展研究。“这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针对性。”

  “新模式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徽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毛德权向记者介绍。与传统模式不同,现在研究生的管理空间与内涵都从校园拓展到社会,从共建基地课题的提出、研究生的选派、地方导师的遴选、基地工作与生活的管理、论文的评价……新模式带来了新变化,也带来了新挑战。“比如,为了激励入住基地的研究生,学校就单独为参与基地培养的学生设置奖学金。”毛德权说。

  从起步时的10名研究生入住怀宁一个基地,到现在已经是100多学生活跃在7个基地;从刚开始的经济、工商、管理等少数专业,到现在拓展到法学、中文、新闻、历史、教育学、外语、社会学、数学、化学化工、生物多个学科领域,安徽大学学以致用的“三赢”模式,已经并将更加显现出创新的生命力!

【安徽大学创新研究生培养:三赢模式学以致用】相关文章:

江苏将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 探索校企合作04-26

科技金融创新的西湖模式04-26

“温州模式”与就业制度的创新04-26

一师一徒 杭州师大探索研究生培养新模式04-25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基础力学》课程考核方法的探讨04-26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试探04-27

创新校园文化以培养创新人才04-26

河南省19所高校联盟实施共同培养研究生新模式04-25

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02-27

谈谈创新基层安全生产监管模式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