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考研选择报考院校的建议

时间:2023-05-07 05:59:18 专业课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法学考研选择报考院校的建议

  摘要:法学考研选择报考院校的建议,考研应该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不能为了好听而报考一些所谓的名牌大学(实际上很容易考),而应该报考真正的法学名牌院校,现在我国的情况是法学研究生的就业情况依然不是很理想,所以如果想通过考研就业那必须要考取在法学界有地位的学校!

法学考研选择报考院校的建议

  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法学的名校已经远远不局限于以前的五院四系了,出现了一些新贵,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法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凭借财政优势从五院四系挖了很多大家,现在这些学校的法学教育是应当肯定的!当然在某些特殊的专业有一些院校的优势是比较明显的,大连海事大学在国际法方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国际商法方面,华南理工大学在法理学方面,四川大学在诉讼法方面都是很有势力的!所以在报考的时候应当努力向这些院校靠近!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法学考研中能称之为名校的有:社科院,北大,清华,人大,中国政法,西南政法,西北政法,华东政法,中南财经政法,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以上学校的每个法学专业都比较牛)

  在某些专业领域的名牌专业有:北京师范大学的刑法学,四川大学的诉讼法学,大连海事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国际法学,南京师范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的法理学,复旦大学的民商法学,湖南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的经济法学等。

  但是理想和现实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想进入最好的院校最好的专业,但是考试是讲势力的,我们不能过高估计自己也不能低估自己的能力!

  选择学校时注意以下几点:

  一,在以上院校的考研难度系数我认为是这样的:

  第一梯队:北大,人大,中国政法,清华,社科院,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全国名牌高校;

  第二梯队:西南政法,中南财经政法,厦门大学,山东大学,

  第三梯队:西北政法,四川大学,湖南大学等位于西部的院校

  二,在自己选择学校时一定要针对自己的实力做好分析

  1.如果英语牛,法学功底特别好,非某名校不读的可以努力上第一梯队的院校,但是说实话第一梯队的院校的报考学生也应该做好落榜的心理准备。

  2.如果实力比较好,英语过了六级,记忆力好的同学可以报考西南政法(过B线),厦门大学(英语要求比较高)等,当然也有一定风险。

  3.如果志在保险一年能走,可以报考西北政法等,但是也要付出绝对的努力。

  4.如果还想再保险点就报四川大学吧!不过别报民商和诉讼。

  三,在选择学校时必须注意的几个重要问题:

  (一),应当考虑自己的就业意向进行选择

  五大政法有独霸一方的趋势,比如你打算在成都重庆工作西南政法是首选,打算在西安工作西北政法是很好的选择,打算在上海工作华东政法是比较好的选择。当然这也不是确定不变的,但也应该考虑一些这些因素。

  (二),应该结合专业考虑学校

  不同院校都有自己的最好的专业,除开民商法学和国际经济法学这两个全世界都热的专业外,要结合自己的实力避开太热的专业和选择比较有势力的专业。(考|研教育网整理)

  大概介绍一下:

  1.法学二级学科包括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刑法学,法制史,法理学,知识产权法,诉讼法学等

  2.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人民大学,吉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政法这几个学校的每个专业都排全国前十。

  3.其他学校都有自己的优势专业:四川大学的诉讼法,北京师范大学的刑法,西北政法的刑法等

  选择专业时注意:

  从就业上来看,民商法学和国际经济法学以及经济法学的就业情况比较好,

  从实用来看,刑法学和民商法学实用性最强

  如果只想混个研究生文凭就应当避开民商法学,经济法学,以及国际经济法学报考。

  有一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经济法学独立性一直受到质疑,选择经济法报考应当注意各个学校经济法学的教学制度,比如西北政法经济法是非常实用的学科,院长强力主要从事金融法,并且经济法学包括了劳保,知识产权等与民商重合的学科,华东政法的商法设在经济法下。这两个学校的经济法就比较具有实际意义,就业也很好,但有些院校把经济法完全架空,经济法完全成为一门研究一些所谓的独立性,所以需要慎重!

(中国大学网 www.unjs.com ■)

【法学考研选择报考院校的建议】相关文章:

2018考研报考指南:关于考研院校选择的小建议04-28

个人经验分享:如何选择考研报考院校04-30

2010年考研选择报考院校必胜策略04-30

2014考研报考指导:院校选择应提前拍板05-02

2014考研报名 专业、院校选择建议05-02

2015考研报考 院校选择三大注意事项04-29

考研选择报考专业院校的五大步骤05-01

考研报考指南 院校专业选择应双重考量05-04

2014考研报考指南 院校专业选择应双重考量05-04

2015考研院校选择:院校竞争态势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