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考研政治暑期必备之“政治经济学原理”
随着考研学习的深入,很多同学反映考研政治中的政治经济学难以掌握,尤其是许多同学在习惯了以“原理”为纲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后,在学习同样具有“原理”性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却遇到了不小的麻烦,因为二者看上去似乎异大于同。为此,考研教育网编辑团队为同学们整理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用7大原理概括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内容,这不仅为习惯了以“原理”为纲进行考研政治学习的同学们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是大家梳理和把握该部分内容的有效方法。
1.“商品二因素原理”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及自然物)共有的属性。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使用价值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换,就是因为它们都有价值。商品价值在质的规定性上是相同的,因而彼此可以比较。商品的价值实体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本质上体现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社会关系。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即使人们为它付出了劳动,也没有价值;一种物品尽管具有使用价值,但如果不是劳动产品,也没有价值。
2.“劳动二重性原理”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即有用劳动。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
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它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另一方面,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3.“价值规律原理”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的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停地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从较长时间来看,价格高于价值的部分和价格低于价值的部分能够相抵,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是一致的。
4.“劳动价值论原理”
理论意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创造价值理论,创立了劳动二重性理论,第一次确定了什么劳动形成价值、为什么形成价值以及怎样形成价值,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从而为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创立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劳动二重性理论成为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实践意义: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注意]劳动价值论不是马克思创立的,马克思创立的是劳动二重性理论,这是对劳动价值论的批判性继承和深化。
5.“剩余价值论原理”
马克思通过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积累、流通以及分配,解释了剩余价值的运动规律,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马克思揭示了商品经济和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撇开资本主义制度因素,这些规律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具有指导意义。
6.“资本有机构成原理”
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资本可以区分为不变资本(用c表示)和可变资本(用v表示)。
[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它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其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
[可变资本]: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再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新价值,不仅包括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还包括一定量的剩余价值。由于这部分资本价值不是不变的,而是一个可变的量,所以,马克思把这部分资本叫可变资本。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它表明:① 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② 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可以用剩余价值率表示:m′=m/v=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资本家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的资本,从自然形式上看,总是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的。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从价值形式上看,资本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两部分价值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一般用c:v来表示。
7.“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原理”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越发展,科学技术以至社会生产力越发展,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就越成为资本的生产力,资本就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就越是不可避免。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这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的。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达到尖锐化程度时,社会生产结构严重失调,引发经济危机。而经济危机使企业倒闭、生产下降,供求矛盾得到缓解,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高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又重新激化,这必然再一次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特点,使社会资本再生产呈现出周期性特点,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即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
【考研政治暑期之“政治经济学原理”】相关文章:
考研政治最后冲刺:政治经济学讲义04-30
考研政治复习启动之政治篇04-28
2012政治考研之收入分配问题04-28
考研政治备考之马政经详解04-27
考研政治复习备考之细节分析04-28
考研政治复习指导之试题解析04-27
考研政治复习之把握整体性04-27
2012考研政治指导 备考之细节分析04-28
2016考研政治马原理唯物论重点训练题05-02
考研政治 基本原理同实际问题结合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