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冲刺: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时间:2021-10-08 19:17:11 考研政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4考研政治冲刺: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014考研政治冲刺: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1.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客体与中介

实践和认识过程都是由主体、客体和中介三个方面构成的。实践或认识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之中的具有实践或认识能力的人,是人类活动中唯一能动的要素。其中认识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认识主体的能动性表现在:主体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所具有的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地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并通过指导实践活动实现对世界的能动改造。

实践或认识客体是指社会主体所要探索或改造的对象。它主要包括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三种客体。人类实践或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可以是自动界、人类社会等物质对象,也可以是主观的思想、理论、世界观等精神对象。实践或认识中介则是指社会主体在探索或改造现实世界的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2.实践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

实践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实践主体在人类意识的指导下可以运用实践中介能动地改造实践客体,实现主体的对象化或主体客体化。另一方面,在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中,客体也会反过来制约、影响主体,实现客体主体化。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第一,确定实践的目标计划或方案。第二,运用现实的中介手段作用于客体。第三,对实践活动进行反馈和调节。在实践活动结束以后实践主体运用一定的标准对实践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

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首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认识最终都来自于人的实践。

人们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的认识主要有两种: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指人们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知识和经验,间接经验是指人们通过他人或书本上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直接经验是认识的"源",间接经验是认识的"流",任何间接经验最终都来自于直接经验。

其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这主要表现在:(1)实践的需要推动着认识的发展,人们在实践中的需要、要求就会为认识的发展提出新的课题。(2)人们在实践中创造的设备、仪器又为认识的进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3)实践过程还进一步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这些都能成为认识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再次,实践也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最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认识又能反作用于实践,尤其是科学的理论,能够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正确的指导,极大地推动人类的理论创新,推动实践的发展;而错误的、反动的理论会对人们的实践活动起到阻碍作用,使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遭受挫折和失败。

认识对实践也能起到指导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人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支配的能动的物质活动,离不开意识;另一方面,认识活动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够反作用于实践。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表现在多方面:能够使主体了解、把握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性,并用来指导主体改造世界的活动;能够使主体预见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预先确定相应的目标、方案、步骤和措施;能够使主体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并指导主体选择最佳的行为方式。

二、认识的本质

1.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在认识论上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反映论和先验论。反映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路线,把人的认识看成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认为认识是一种"从物到感觉、思想"的过程;先验论则属于唯心主义认识路线,认为人的认识可以先于实践认识而产生,坚持"从感觉、思想到物"的认识过程。

反映论和先验论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基本派别在认识论领域中的反映。

2.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原则区别

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虽然都属于唯物主义,都坚持反映论,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唯一能动的反映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次提出了科学的实践观,并且以实践为基础,最终才提出了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严重的缺陷: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二是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往往把认识过程看成一次完成的,否认了认识是一种充满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因而是一种消极的、直观的反映论。

3.认识的本质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继承了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合理前提的同时,又克服了它的严重缺陷。(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到认识论,科学地论证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认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首先是一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产生了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把认识过程看成是从实践到认识,又从认识到实践的辩证发展过程。总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认识的本质看成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成为唯一能动的反映论。

4.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的.主要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包括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方面,把认识是一个反映过程。另一方面,把反映看成一种创造性的过程。反映的摹写性不是机械的、消极的、照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一个包括分析、选择、运用、重组、整合、建构和虚拟等在内的能动的认识过程。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1.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及其关系

人的认识过程经过了两次飞跃才能完成一个周期,其中第一次飞跃是从实践到认识,即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第二次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

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和第二次飞跃的关系是:第一次飞跃是第二次飞跃的前提和准备,第二次飞跃是第一次飞跃的目的和归宿。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与特点

感性认识作为认识的初级阶段,是指人们运用感官对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具有直接性、形象性的特点,属于"生动的直观"阶段,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感觉是指人们对于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具体的、生动的认识形式,知觉则是指人们在感觉的基础之上所获得的对事物整体形象具体的、生动的认识,表象则是对感觉和知觉的联想、记忆和再现的过程。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运用抽象思维能力,对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规律的认识,具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属于"抽象的思维"阶段,主要包括三种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概念是人们对同类事物共同本质的认识;判断则是人们运用概念对事物的属性以及事物之间关系的判定或说明;推理则是指人们从已知的判断出发,合乎逻辑地推出未知判断的思维形式。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首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不同阶段,不能混淆。其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相互联系的,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没有感性认识就没有理性认识,坚持了这一点就坚持了认识论上的唯物论。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只有进一步发展到理性认识,才能使认识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坚持了这一点就坚持了认识论上的辩证法。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中有感性认识。第四,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人们在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又在实践中检验理性认识,因此实践是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桥梁。

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问题上,我们必须反对两种错误观点:一种是夸大感性认识、否定理性认识的经验论的错误;另一种是夸大理性认识、贬低感性认识的唯理论的错误。

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有:第一,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得尽可能全面、正确的感性认识材料。第二,运用抽象思维能力对获得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抽象,才能获得真正的理性认识。

4.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认识过程主要是理性思维的过程,但同时又包含有非理性因素的参与。在整个认识过程中,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同时发生着影响和作用。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非理性因素

【考研政治冲刺:认识的本质及规律】相关文章:

考研政治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07-18

2016考研政治知识点:认识的本质及规律12-01

考研政治冲刺 认识论考点概括12-13

考研政治高分冲刺:解读出题规律 找出复习技巧11-05

考研政治冲刺复习02-09

考研名师总结考研政治命题规律10-21

价值本质规律01-20

2016考研政治选择题高频出题点20:认识的本质08-15

考研政治 如何把握出题规律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