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有能力,才能与社会无缝对接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如英国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约两万名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仍在待业,相当于毕业生总数的10%。法国失业率自2009年末以来大幅攀升,2010年大学毕业生中只有58%的人在毕业8个月后找到了工作。我国近几年来毕业生的即期就业率一直徘徊在70%左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毕业生就业经历了从计划分配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变化,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跨越。面对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是比较彻底的,市场起了决定性配置作用。
毫无疑问,市场可以增加活力。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平稳发展就表明了市场的“无形之手”和政策的“有形之手”综合运用的成功。但是,市场的不确定性、中国传统上的望子成龙意识和独生子女家庭的心理脆弱感也在加剧着人们的就业压力。严酷的现实,使得学生的就业观被迫发生转变,如降低就业期望、考各种证书等。这种转变夹杂着许多无奈,新的“读书无用论”有所抬头,“拼爹论”还冲击着社会的心理和道德底线。
回顾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大众化阶段和精英阶段的本质区别,不是培养不培养精英的问题,而是精英人才的多样化问题,是精英范围、领域、数量的扩展。工业化以来,社会的需求逐渐多元起来,高等教育需要为迅速发展的产业经济部门服务,要求高等学校培养出各行各业的前端人才,即专业或岗位精英,因此是业业有精英、行行出状元。我们必须变被动为主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一是要成为人才,二是要脚踏实地。
在发达国家,就业市场的起伏早已使学生磨练出了一颗“平常心”。据美国一家大学生就业服务网站的民调显示,近八成受访者甘心“低就”,认为“首先是有活可干”,另有报道说,2013年全美已就业的大学生中近一半人学历“超标”。
在大学生转变心态的同时,高等教育机构也要调整自己的功能。大学要给人以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需要把就业与人才培养联动起来思考。这种能力是结构性的,由知识、技能和思维力等因素组成,而知识通过传授、技能通过练习、思维通过训练获得。我们往往过于重视知识而忽略了其他。
大学生能力成长的关键首先是专业学习,即通过建立合理的能力结构成为高级专门人才。我们的问题一是课程的结构化程度不高,二是专业过于刚性。在解决结构化问题上,国外已实施了多种方式,如核心课程、组合课程、选修课和必修课,主、辅修专业等;在解决刚性问题上,普遍采用的是学分制。这样,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专业能力结构,从而实现了与社会的无缝联接。
大学还可以通过各种活动锻炼学生的实际能力,如勤工助学、科研实践、创业实践、游学甚至体育比赛等。以美国大学生的志愿服务为例,美国早在1973年就制定了志愿服务法,之后又陆续颁布了多项法律。从1992年起,每年10月的第四个星期日是美国全国志愿者活动日。据统计,2011年有6430万美国人参与志愿服务,服务时间共计79亿小时。美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既有法律保障、政府支持,更有学校的组织,其组织机构内部规章制度非常严格,坚持突出责任感教育、促进志愿者个人发展的理念,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招募、培训工作机制。大学生也将参加活动作为展示才能、扩大社会交际、接受专业培训、积累工作经验、赢得社会尊敬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国大学生中流行的考各种证书的方式值得商榷,因为它还是以知识学习为主,且对正常的专业学习形成干扰,而社会实践等身心参与的活动值得大力提倡。马陆亭 (作者为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教室主任)
【有能力,才能与社会无缝对接】相关文章:
球形对接裙的密封能力04-28
天门市全力推进天门与武汉无缝对接04-30
浅析免疫功能与运动能力的关系05-01
武汉团组织探索服务青年成长新课题 无缝对接服务 力促青年创业04-30
浅议如何实现高职高专教育向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无缝对接05-01
旅游对接待地的社会文化影响04-28
高空对接04-27
宗教文化的社会功能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研究05-02
有创意才够味作文05-01
有你才幸福作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