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就业现状及行业与职业分布性别差异

时间:2021-08-31 15:52:08 就业参考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女性就业现状及行业与职业分布性别差异

  “六普”为研究我国男女两性的就业现状、变化趋势与性别差异提供了丰富资料。研究表明,2010年女性就业率比男性低13.8个百分点,且20年来我国16岁~59岁女性就业率持续下降,性别差异进一步扩大。在职业构成中“白领”女性所占比例低于男性,部分职业与行业性别隔离严重。建议构建公平的就业环境,完善促进女性就业的社会支持体系。

女性就业现状及行业与职业分布性别差异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15岁~64岁女性劳动年龄人口为4.9亿,与2000年相比净增了6469.3万,比男性多增加663.5万。庞大的女性劳动年龄人口,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也为女性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带来了挑战。女性就业不但关系到女性的生存发展,还关系到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本研究利用“六普”数据从就业、失业、行业、职业分布等方面分析我国女性的就业状况。

  就业与失业

  就业和失业是反映劳动力利用状况的重要指标,女性的就业与失业状况不仅取决于女性劳动力的供给情况,更取决于市场对女性劳动力的需求情况、以及政府就业政策的导向与保障情况,直接反映了女性就业意愿的实现程度。

  ——就业状况

  “六普”长表数据显示,2010年在我国16岁及以上从业人员中,女性占44.7%,女性就业率为61.7%。本研究着重对16岁~59岁女性就业率及其性别差异进行分析。

  2010年16岁~59岁女性的就业率为69.9%,表明我国该年龄城乡女性近七成在从事有收入的社会劳动。与2000年相比,男女两性的就业率均有所下降,但女性的下降幅度(7.0个百分点)大于男性(4.0个百分点)。此外,近10年女性就业率的下降幅度比1990~2000年的5.8个百分点还要大,而男性近10年的下降幅度则略小于上一个10年(4.1百分点),由此导致了就业率性别差异进一步扩大:2010年女性就业率比男性低13.8个百分点,分别比“五普”和“四普”扩大了3.0和4.7个百分点。

  ——失业状况

  失业率是指劳动参与人口中失业者所占比例。“六普”中失业者是指目前没有工作,且在近三个月内找过工作,如果有合适的工作能够在两周内开始工作的人。

  2010年我国16岁~59岁女性失业率为3.4%,分年龄看,20岁~24岁城镇女性失业率最高,达9.1%,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女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此后,失业率的性别差异随着年龄增加而扩大,到35岁~39岁达到最大,为1.8个百分点,40岁以后性别差异逐渐减小。与男性相比,2010年女性失业率比男性高1.2个百分点。从失业人口的性别构成看,女性占49.9%,与2000年(47.0%)相比,女性失业人员所占比例进一步上升。

  就业人员行业分布

  女性就业人员的行业构成是反映女性参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通过分析女性在20个行业门类的分布情况,展示行业分布特点。

  ——女性就业人员行业构成

  在20个行业门类中,农、林、牧、渔、水利业是吸纳女性就业的最主要行业,2010年我国有53.2%的女性集中在该行业就业;制造业次之,吸纳了16.6%的女性;批发和零售业位居第三,吸纳了11.0%的女性。女性在上述3个行业就业的比例高达80.8%,在其他17个行业就业的女性比例合计仅为19.2%,女性就业的行业分布具有高度集中性。

  与男性相比,在农、林、牧、渔、水利业与批发和零售业就业的女性比例分别比男性高8.8个和3.1个百分点,女性在以上3个行业的`聚集程度比男性高11.4个百分点。

  ——分行业性别构成

  2010年女性在农、林、牧、渔、水利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以及国际组织等7个行业门类超过或基本接近50%。女性在另外8个行业门类的比例接近或低于40%,行业性别隔离较为严重。其中,女性就业比例达67.5%的三个行业(农、林、牧、渔、水利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属于典型的平均劳动报酬偏低的边缘化部门;而在女性居绝对从属地位的8个行业中,有6个属于高收入垄断行业或社会权力大的行业。

  与2000年相比,女性在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金融业三个新兴行业的比例分别提高了4.5、4.2和2.8个百分点,有利于提高女性社会地位。然而,女性在农、林、牧、渔、水利业,批发和零售业等传统低收入行业的就业比例分别比1990年和2000年提高了0.7~5.5个百分点。同时,女性在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的就业比例则分别比1990和2000年下降了1.9和2.7个百分点。与“四普”“五普”比较,不同行业性别构成的变化趋势喜忧参半。

  就业人员职业分布

  职业地位是反映社会地位的重要指标。即使是男女在同一行业就业,其职业地位也会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职业性别构成

  从七大类职业的性别构成看,女性在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商业服务业人员中占49.2%~51.7%,说明此3类职业性别结构相对平衡。虽然女性在职业地位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中所占比例继2000年(51.8%)后继续高于男性,但是,其高出幅度已由2000年的3.6个百分点下降到2010年2.2个百分点。女性在负责人中仅占四分之一,在七大类职业中性别差异最大、性别隔离最严重。在办事人员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中,女性比例不及三分之一,职业性别隔离较为严重。

  对63个职业中类的性别结构进一步分析发现,大部分职业中存在非常严重或较为严重的性别隔离。只有在电子元器件与设备制造、装配、调试及维修人员、橡胶和塑料制品生产人员等24个职业中,女性比例为40.3%~57.8%,性别结构较为平衡。

  ——女性职业构成

  在我国女性职业构成中,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占1.0%,专业技术人员占7.8%,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占3.2%,如果将以上三类职业的从业人员称为“白领”,那么“白领”女性仅占女性从业人员的12.0%。与男性相比,女性在“白领”中所占比例偏低、在“蓝领”中所占比例偏高,反映出女性职业层次总体偏低的状况。

  ——女性非农就业

  2010年女性非农就业率达46.8%,分别比1990年和2000年提高了21.8和15.7个百分点。同时,尽管女性非农就业率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并有大幅提高,但与男性相比,性别差异依然存在。分地区看,女性非农就业率的地区差异非常悬殊:女性非农就业率由高到低分别为京津沪、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其中,京津沪女性非农就业率高达91.5%,西部地区女性非农就业率仅为33.1%。

  ——建议构建公平的就业环境,设立反就业性别歧视专门机构,消除就业性别歧视;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尤其要为女大学生提供更多公平的就业机会,通过解决“毕业后未工作”问题,切实提高女性就业率、促进女性职业发展;在调整产业结构过程中,重视对女性职业发展造成的影响。完善促进女性就业的社会支持体系,为提高女性经济参与水平、缩小性别差距创造条件。

  本文及该系列第一篇《中国女性人口发展变化大趋势》均为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中国女性人口状况研究”项目成果之一。

 

【女性就业现状及行业与职业分布性别差异】相关文章:

女性就业前景好的职业01-17

女性职业规划与成功就业01-01

性别角色与女性的性别差异论文09-09

女性职业规划与成功就业 -管理资料01-01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性别差异问题浅谈07-03

江华桫椤分布现状及保护措施07-29

就业与女性平等04-05

金融行业审计的现状及思考07-11

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发展、现状及前景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