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医学毕业生为何不愿穿上白大褂”

时间:2023-05-06 13:30:53 就业参考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解码“医学毕业生为何不愿穿上白大褂”

    据估算,我国每年培养数十万名医学生,只有约10万人穿上白大褂,不少在职医生也在转行,基层医生流失严重。

解码“医学毕业生为何不愿穿上白大褂”

  “白衣天使”是一个神圣的称谓。可如今为何那么多医学毕业生弃医改行,更不愿到基层?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医科大学校长孙涛做客新华网两会访谈,从他所了解的西部基层医疗事业面临的困境,解读相当一部分医科学生对未来职业纠结之情。

  “普通感冒本可以在基层解决,但实际又不能在基层解决,这是医患双方的问题”

  现年56岁的孙涛曾是一名赤脚医生,在宁夏农村行医多年,恢复高考后接受了系统医科教育,经过不懈努力最终成为一名神经外科专家。即使在如今担任行政领导职务,他仍坚持每周一次大查房,每周做一台手术。作为一名地方医疗事业的领军人物,孙涛对西部医疗现状有深刻认识。

  “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实让人非常振奋。我作为一个医学教育工作者,特别关注总理提到要完善基层的卫生医疗机构运行新的机制,我觉得这说到了问题的根本。相当多的病人愿意到大医院看病,这是由于基层医疗卫生的人员缺乏和质量不到位,功能不完善。现在国家投入主要花在大城市大医院和中小城市的大医院,应该让基层的医疗机构得到更多保障。”

  孙涛说,“老百姓一个普通的感冒,本来完全可以在基层解决,但实际又不能够在基层解决,这是医患双方的问题。”

  基层医疗人才缺口到底有多大?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陈育德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谈到,按照国家计划,到2015年要为城乡基层培养15万名全科医生,目前只有7.8万,且大部分是转岗培养的。

  孙涛告诉记者,他曾带领课题组做过一项调查,每千人拥有的乡镇卫生院编制人数或者村卫生院人数在西部地区指数大概是0.91和0.95,全国是1.18,中部地区达到了1.12。“以千人为单位,不论农村人口拥有的乡卫生院的数量、还是每千人农村人口拥有的村医的数量,宁夏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低于中部地区。这说明西部地区卫生人员的短缺情况非常严重。”

  让孙涛担忧的不只是基层人员匮乏,还有基层医务人员队伍结构问题。“宁夏的村医只有40%达到中专学历,其余都是非医学专业出身,基层卫生机构不仅仅是人才短缺,功能不完善,医疗人员学历低、医疗质量差等,加剧了老百姓看病难。”

  2009年新医改启动以来,国家在政策方面不断给予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口加大医疗服务保障力度,2010年针对中西部特别是农村出台了《关于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定向招生,定向培养,送回农村,以此解决基层的卫生人员短缺的问题。孙涛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政策。

  定向生为何不愿下基层

  定向培养能否留住医科毕业生?尤其是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西部农村,有多少医学院学生愿意到基层工作?虽然宁夏医科大学的第一批定向培养学生刚上三年级,要到2015年才毕业,但一种强烈的担忧已盘亘在孙涛心头。

  “学校做过一次关于就业意向的调查,70%的学生表示签了定向协议后就后悔了,23%的学生表示很迷茫,只有7%的人愿意到基层。”孙涛说。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一项针对380名医学本科生所做的就业意愿调查也显示,8成医学生希望留在大城市,只有2成愿意去基层。

  孙涛说,这三年来,宁夏医科大学分别接收了180位定向培养学生,政策规定学生毕业后要到基层服务6年。联想到此前学校曾推行过的一个类似项目,60名定向培养的学生最终没有一人履行承诺,前往基层,也就是县级和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工作,孙涛更加忧心忡忡。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解码“医学毕业生为何不愿穿上白大褂”】相关文章:

孩子为何不愿上学?04-29

孩子为何不愿和爸爸亲近11-03

孩子为何不愿和大人亲热04-29

宁波:大学生为何不愿当村医05-01

中学老师为何不愿让自己孩子当老师?04-30

本科生为何不愿意做孩子王04-29

医学毕业生06-09

为何微笑,为何流泪04-29

为何微笑,为何流泪04-28

创业解码分享另类人生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