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狂热”背后的信号不容小觑

时间:2023-05-06 12:21:49 就业参考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编制狂热”背后的信号不容小觑

    据报道,在哈尔滨市,事业编制的环卫工人职位受到热捧,甚至吸引了高学历的研究生竞聘。职业本不应分贵贱,想当环卫工人的职业选择也应该受到尊重。不过,这种做法背后反映出的社会深层问题却值得人们思考。

  受访的研究生表示,他们之所以想当环卫工人,是被编制所吸引。这和每年高烧不退的公务员报考动机一致。在高度市场化的就业环境之中,在人人都可以自主选择职业的情况下,这种趋之若鹜的“编制狂热”现象便是一种市场信号,说明编制本身具有非常高的价值,令高校研究生不惜放弃自己多年的专业方向也要加入其中。那么这种价值来自哪里呢?一名受访者回答,当环卫工人的收入虽然不如之前的工作,但有“安全感”、“稳定感”;另一名受访者希望它能换来城市户口,以及户口带来的一系列社会保障。换言之,求职者之所以选择这个职业,是因为对其他行业就业的可持续性缺乏信心;而且,他们觉得像养老、医疗和失业等福利,在其他行业里的收益比不上行政和事业编制。

  因此,“编制狂热”背后实质是深刻的国家经济结构问题。求职者在就业市场上的偏好,正体现着国民经济走向。回想改革开放初期,计划体制松动,人们纷纷脱离体制“下海”,当时也正是私营工商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如今,民营企业经受着全球性经济低迷的冲击,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过重的税负,其相对收益已不可同日而语。相比之下,体制内的福利比30年前有了大幅度提高。再往深层思考,这种“狂热”还和分配制度有关。虽然在初次分配时企业员工工资可能更高,但二次分配尚不能做到一视同仁,导致“编制内”的福利优于“编制外”,再加上户籍制度的分野又加大了福利的差异,求职者作出截然相反的职业决定也就不奇怪了。

  “编制狂热”中的个人不应该受到指责,但从长期来看,“狂热”的持续弊大于利。一方面,它反映了社会的隐忧。编制内工作获得普遍认同,说明其待遇比编制外的大多数人要好,也就是说体制外的大多数劳动者都缺乏职业的安全感。而且,“编制”内外的福利差异也是社会不公平的一个根源。如果问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这些不安全感和不公平感将会变成激化社会矛盾的温床。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市场竞争。大多数劳动力,尤其是高学历人才,应该在各行业中参与竞争,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升级产业链,造福国民经济。但事业单位高福利的“指挥棒”可能会将中国未来的扎克伯格和乔布斯“赶”到编制内去,最后“泯然众人”。虽然这并不意味着行政事业单位不应该招收高学历人才,但是它们毕竟不是市场经济的盈利主体,倘若过多的高等人才聚集于此,不仅可能造成机构臃肿,还会让人才流动此消彼长,伤害市场经济的活力。

  因此,不应小觑这种“编制狂热”现象,它揭示了在这种环境下产生的社会心态,也反映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亟待完善之处:社会基本保障制度尚未完全落实到每个劳动者身上;户籍制度应该向更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方向进行改革;民营企业需要更好的政策和经营环境来生存。

【“编制狂热”背后的信号不容小觑】相关文章:

宝宝梦境背后的重要信号04-29

狂热04-29

建筑施工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刻不容缓05-01

编制04-30

信号04-29

通信信号对雷达信号干扰的分析04-30

背后的意思, 背后的解释04-30

不可小觑的土地资源初中作文04-30

美国留学读研的优势不可小觑05-02

美容狂热者美肤心得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