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66%的人表示会考虑“隐性就业” 提示国家完善社保体系
“隐性就业族”增多提示国家完善社保体系
66%的人表示会考虑“隐性就业”,50%的人认为推出“准就业”机制是务实之举
“您是否因不知道给小孩儿取什么名字而抓狂?您是否厌烦了一个人逛街、旅游?您是否在为室内装修而苦恼?如果有这些需要,您都可以联系我。”小凡的名片上,写着“自由职业”几个字。
小凡去年毕业于北京某高校设计专业,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我理想的职业不是‘朝九晚五’、‘两点一线’,我更愿意当自由职业者。至少我没在金融危机里‘宅着’,还月入近5000元。”
如今,很多像小凡这样的人同样能够自食其力,他们通过打一份或者多份零工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有人把他们叫做“隐性就业族”。翻译、自由撰稿、室内设计或网上开店,这些行业里就聚集了不少“隐性就业族”。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新浪网,对1118人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59%的人表示自己身边存在“隐性就业族”。
“隐性就业”是金融冬天里就业的权宜之计?
据了解,很多高校在就业率统计中,包括了隐性就业人数。以上海市某师范大学为例,该校2005届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7.53%,其中隐性就业比例高达30.41%。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隐性就业族”的人数会有所增加吗?
本次调查显示,66%的人明确表示会考虑“隐性就业”,也有34%的人表示“没有考虑过”。
“这样的方式更自由,也更积极。”小凡身边有十来个“隐性就业”的朋友,都是这两年毕业的大学生。他们组成了一个小团体,偶尔聚在一起闲聊工作心得。“如今很多用人单位要求有两年工作经验,将应届毕业生拒之门外,所以‘隐性就业’不失为一种就业前的‘热身’。”小凡说,金融危机下他们不想“猫冬”。趁着这个时候充电,积累经验,只是一个缓兵之计。等过了金融危机,他们还是希望能够正规就业。
调查中,13%的人赞同小凡的观点,认为“隐性就业”是金融危机下就业形势趋紧时的权宜之计,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和技能,增加将来就业的砝码。同时,26%的人认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己有兴趣和更为自由的生活方式,于是出现“隐性就业族”;19%的人认为“隐性就业”不是人人都行,毕业生不能盲目选择“隐性就业”。
花君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三年前,刚毕业的他决定“抛开陈旧观念自立门户”,做起了自由翻译。“我自己建了个网站,对要来中国旅游的外宾发出邀请,做他们的‘贴身导游’。但月入万元的我却讨不到老婆。”花君笑言,他相过几回亲,对方家长一听他是“自由职业者”便脸色大变,之后就没有下文了。“因为我们将来的生活没有保障啊,谁愿意把女儿托付给我呢?”花君说,经历过几次失败的相亲后,加上现在生意不如往年,他一心想加入求职正规军。
调查显示,对于“隐性就业者”,12%的人首肯国家应予立法保护,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11%的人认为,要维护“隐性就业者”的权利,首先应该将其纳入社会保障体系;9%的人认为社会首先应对“隐性就业者”多一点理解和支持。
“‘隐性就业’确实能解决金融危机下一部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教授杨立雄说,但是目前来看,“隐性就业”只是把问题和矛盾后延了,没有治本,“我国老龄化时代步步逼近,人的寿命在增长,一些年轻人还没有意识到参与社会保险的重要性。但他们终将老去,也终将需要医疗和养老保障。”
杨立雄认为,如果要以“隐性就业”的方式根本解决当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就必须将他们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但由于这个群体流动性大,统计有困难,加上他们收入不稳定,硬性要求他们个人负担社会保险是不可能的。国家只有通过引导的方式吸引他们参保。比如对非正规就业者可以让他们个人交20%的养老保险,国家出8%;个人交6%的医疗保险,国家出2%。”除此之外,如何交纳个人所得税,也是一个急待解决的新课题。
此外,杨立雄还建议非正规就业者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比如北京市,参加该保险的人一年要缴纳100多元,国家补贴300多元。这样一来,非正规就业者也有了保障,另一方面也稳定了国家秩序,减轻了国家的负担,缓解了金融危机下的就业困难情况。”
50%的人认为推出“准就业”机制是当前的务实之举
为了缓解金融危机下的就业难问题,2008年12月19日,国家推出“准就业”机制,预计明年将解决100万以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据了解,“准就业”是学生在“待业”与正式“上岗就业”之间的过渡阶段,最早由教育部下属的国家软件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创造并推出的。有网友留言表示:“‘准就业’机制是另一种解决金融危机下就业难问题的缓兵之计。”
调查显示,50%的人认为,“准就业”当然比不上“一步到位”的就业,然而在现实背景下,却不失为务实之举;49%的人认为,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准就业”能弥补学生的这一缺憾,为学生择业提供机遇;26%的人认为,“准就业”制度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一个好办法;25%的人认为,“准就业”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准就业者”的人数也有待扩大。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乔新生指出,大学生在就业前的实习环节存在缺失,国家在分配教育经费、制订教育规划时,并没有把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培训纳入到规划之中。如今国家推行大学生“准就业”机制正是在努力探索和解决这个问题,是明智之举。
“但要正式启动‘准就业’机制还需要诸多条件。”乔新生教授认为,高等院校应当在资源配置方面做出重大调整,建立必要的就业前培训设施,添置必要的培训模拟装备,大胆引进就业培训专项人才;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各个高校就业人数,提供相应的配套资金;企业也可以参与就业前培训计划,优先录用合格的岗位人才。
【66%的人表示会考虑“隐性就业” 提示国家完善社保体系】相关文章:
建立完善的企业员工招聘体系11-16
建立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05-01
完善军队经费标准体系的对策04-30
我国环境税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04-30
论我国信用体系的建立与完善05-01
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政策建议05-02
诚信体系在农村小额信贷中的建立与完善05-03
实施功能安全标准完善安全评估体系04-29
完善我国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的探讨04-27
建立完善的废纸回收体系刻不容缓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