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计划

时间:2024-05-22 08:42:18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单元教学计划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接触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积累新的经验,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吧!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单元教学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计划1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认识钟表》的内容有认识钟表、认识整时(钟表和电子表)、认识半时(钟表和电子表)。《认识钟表》属于准备性筨,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如二年级的时、分、秒,三年胡学习的24时计时法做了铺垫。本单元的编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提供了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第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学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第三、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妈展学生的九感和符号感。数感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2)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3)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4)能估计运算结果。符号感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1)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2)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变化规律。第四特点: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学会数学思考。第五个特点: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

  2、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 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和半时的时刻 。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二、过程性目标

  1、通过拨表、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2、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

  1、认识钟表,区别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

  2、会看、会写整时、半时。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难点:认识半时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单元教学计划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审美经验。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加强语文修养。

  3.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在感受古文的魅力的同时,能够领会其中的哲理和文化礼仪。

  二、教学重难点

  1.探究古人的情感表达,深入理解唐宋诗词的才情与情感。

  2.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包括词语、句子和篇章的理解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

  3.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鉴赏力,使学生能够从诗歌中感受文化与情感。

  三、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唐诗宋词文化

  1.课堂引入:播放小课堂介绍古诗词的影片。

  2.了解唐诗宋词的发展历程和意义。

  3.介绍唐诗和宋词的特点,韵律和格律。

  4.学生阅读和欣赏知名诗人和作品,如杜甫、白居易、李清照、辛弃疾等。

  5.学生分组展示自选的唐诗宋词,分享诗歌中自己喜欢的意境和情感。

  第二部分:词语、句式和篇章的理解

  1.调整学生的学习习惯,重视文言文阅读的过程训练,提高语言理解能力。

  2.就文言文的现代汉语翻译和解释,进行学生讨论和诠释。

  3.某些生僻字、古词语和典故等语言环节进行专门的辅导和训练。

  4.给学生提供课外文史阅读的机会,加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欣赏。

  第三部分:学生的自主阅读

  1.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书目,鼓励学生多读名著和文学作品,加强文学鉴赏的水平。

  2.介绍课外文化活动,如参观诗词展览、听古典音乐和戏曲表演等,帮助学生更好地领略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

  1.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老师讲解、学生发表看法、互动合作和小组讨论等,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鲜活的图像和声音,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感受。

  3.通过探究、讲解和讨论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理解诗词的能力,加强对其文化内涵的认识。

  五、教学评价

  1.通过课堂小测验和课外作业的评价,反馈学生在翻译、分析和文学鉴赏方面的能力。

  2.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老师评价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表述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和学习习惯。

  3.总体评价学生掌握的唐诗宋词文化和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评估教学效果,指导后续课程的开展。

单元教学计划3

  (一)单元教材说明

  第一单元围绕“大自然的秘密”这个主题编排了《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植物妈妈有办法》3篇课文,侧重于体现大自然胡一些科学知识。学生通过阅读知晓其中胡变化规律肯科学道理后,会更加喜爱大自然,更想去仔细观察大自然,去探究其中胡科学奥秘。

  本单元胡学习重点之一: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此学习重点是本单元胡语文要素,体现了本套教科书按宽泛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特点。3篇中的动词用得准,用得巧,增强胃表达效果。比如,《小蝌蚪找妈妈》中胡“甩、迎、追、披、露、鼓、蹬、跳、蹦”,《我是什么》中胡“穿、披、落、打、飘”,《植物妈妈有办法》中胡“告别、乘、挂、炸”。本单元在每一课的课后题与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中,都安排了相应的练习,引导学生感受这些动词给人带来胡真实感、生动感,并通过用动词说句子,把阅读中学到胡词语与日常生活情境建立联系,在运用中发展思维与语言能力。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二:借助图片,了解课文的内容。3篇课文都配有多幅插图,画面色彩鲜艳,形象活泼生动,级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要注意引导学生借助图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借助图片来讲述、背诵课文。

  本单元“快乐读书吧”安排了“读读通话故事”,推荐阅读《没头脑和不高兴》。重在培养学生对书的认识及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低学段阅读指导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组织开展跟进式阅读,可以分阶段组织分享与交流读书活动,促进和保持学生阅读的兴趣。从本册起“和大人一起读”变为“我爱阅读”,意味着由一年级时的学生和老师、大人一起读的形式,转向以学生自主阅读、伙伴间交流为主要形式。交流的方式可以多样,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交流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55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30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课《植物妈妈有办法》和古诗《梅花》。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水”的相关知识以及植物是如何传播种子的,体会大自然的奇妙,启发学生的探索自然的兴趣。

  4.体会不同动词的表达效果,提升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5.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吐字清晰,能说清楚自己喜欢的动物有趣在什么地方。

  6.能够运用相关词语说说自己的日常生活情况,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7.通过播放录音、教师范读、自主练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与练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借助图片,了解课文的内容。

  (四)单元教学难点:

  体会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的探索自然的兴趣。

  (五)单元课时安排:

  1.《小蝌蚪找妈妈》2课时

  2.《我是什么》2课时

  3.《植物妈妈有办法》2课时

  4.《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1课时

  5.《语文园地一》4课时

  6.《快乐读书吧》2课时

单元教学计划4

  一、学生现状分析

  班级共有学生60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学生取得了一些进步,如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等方面。但二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后进生面大,在书写、学习品质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缺陷。另外,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差,势必会影响整体水平的发挥,所以,尽可能转化后进,提高先进,发展后进是本学期重点。

  经过一学年半的学习,学生已都能较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音节,能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能按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识记字形,初步学会结合词语理解词义,能运用学过的词语造句说话,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听说习惯。能正确朗读课文,但距离感情朗读还有一段差距,能认识自然段,认识句号、逗号、问号、叹号等标点符号,初步学会写铅笔字,写字姿势基本正确,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执笔方法不够正确。

  二、教材分析:

  三、本学期主要工作目标

  教学内容方面: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50个汉字,会写388个生字。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9、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学习习惯方面: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学习兴趣,认真看书的习惯,培养认真的学习态度。

  四、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本册教材从内容上看,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学习373个生字(其中要求写的283个)。继续培养识字能力,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能运用笔画或结构分析字形。写字姿势正确,字写得端正、清楚。学会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背诵指定的课文。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词语的积累运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也是教学重点。难点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

单元教学计划5

  体育新课程标准没有提出具体的教学内容,教材内容都是由地方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而制定,我省教学研究室本着这一理念,也编制了适合于当地的教材内容,这样做是为了保证体育《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当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做出明确的体育教学学期、水平计划、单元教学计划与课时教学计划,更好地指导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落实体育新课程标准,这样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是体育教师将新课程标准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的措施。本文就单元教学计划的设计与应用进行了研究,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水平四的篮球单元教学计划的介绍述

  以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编的初一年级篮球单元教学为例,这一计划在书写形式上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以力求更贴近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它是以表格的设计方式呈现的,点与面相结合,它的分布十分合理,更加突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注重学生的主体发展,以目标引领着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以课时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整体设计理念,加上人性化的评价理念,可以鼓励老师大胆地使用教学方法与组织方法,这样,给老师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了空间。

  二、体育课标理念在单元设计的体现

  1.单元学习目标符合于体育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本篮球单元教学设计体现了一个完整的篮球技术的完整学习过程,五个学习领域在本单元教学目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根据情况制定出了每个领域的学习目标与内容标准。所以本篮球计划的单元教学,非常有利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落实,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能达到师生互动的快乐课堂目的。本计划中的篮球教学是一个系列活动,改变传统体育教学“蜻蜓点水”的弊病,让学生在篮球教学中学起来和玩起来,有利于学生喜欢体育课、喜欢体育活动。

  2.同一单元内课时学习目标与内容整合

  体育课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个体,但又不是孤立的教学行为,在一个单元中体育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既体现了老师的主导性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人翁特点,教材是课堂的一个部分但不是课堂的统治者,教师不再是教材计划机械的执行者,真正实现体育课堂以学生为主,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

  3.评价贯穿于整个课堂

  评价是课堂中的重要部分,它对体育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等的教学评价,是非常繁杂的,课堂中不能没有评价,但是过于追求那种精确的评价也会束缚教师的手脚,为课堂教学造成不利影响。实施体育《课程标准》,教学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性学习,关注学生学习课程的动态生成,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获得身心健康发展。用模糊评价法对体育课堂教学进行预设,如用阴影部分的覆盖,来代表课堂教学评价时需侧重达成的目标维度,课堂教学有了较强的针对性和较大的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反馈作适当的调整。

  4.在每节课里留出一点点时间进行健康教育

  在每节课中渗透健康知识教育不要太多的时间,只要每节能坚持一分钟就足够了,我们要把其称为一分钟健康行动,这一分钟不是无目的的,而是在体育课中,有计划、有目标地来进行健康教育活动,把体育教学中的健康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一点点的时间教育不可忽视,因为,它也是一种活动,是健康教育活动,是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之一,更是对实施体育课程标准的一种实践。一点点的时间是显性的,是从健康目标从隐性的转变而来,它是实施健康教育的一个突破口。经过实践证明,对学生进行理论化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不但学生的创造思维被扼杀了,而且还不能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实践、感悟的健康行动,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健康的理解更为深刻,课堂效果得到了提高。健康知识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而是靠平时的积累与收集,不断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三、使用单元计划的建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把体育课程学习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目的的领域,本篮球计划中的'单元学习目标就是本着这一理念把五个领域的学习目标相互兼顾进去,并考虑到该目标是水平四中水平目标的一个部分,以及处于水平目标中的位置。课时学习目标不宜贪大求全,依据单元计划中的学习目标,以及学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侧重选择某一、二个学习领域,明确具体的、可操作的课时学习目标,有利于课标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以便更好地完成体育课堂教学任务。

  2.单元教学计划的课时内容和课时学习目标都没有统得过死,这就为教师教学提供了自我展示的空间,老师在教学中就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师自身的优势,机动灵活地调整课时学习目标与内容。如,第一节课可以设计为投篮和运球投篮,第二节课可以设计为多种投篮和传球投篮,当你在第一节课后,发现很多学生对运球投篮还是很感兴趣,运球投篮仍能充分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体育教师就可以及时调整第二节课的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时机,有利于养成学生自觉的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

  3.每节课中运动技能学习的重、难点是单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点,因此,在篮球基本技术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一系列的教学方法,比如,用有意义的篮球游戏活动来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学习方式和评价理念,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运动参与能力,重视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创新能力。所以,体育教师在设计课时教学计划时,要将篮球技术的运球与投篮结合起来,将运球与传球不断变换教学,让学生在篮球技术的学习中活动起来。

  4.计划的操作性是很重要的,没有操作性的计划是没有意义的。单元学习目标统领学习内容,目标在设计时要模糊一点,做到目标与内容的整体统一设计。教师通过对本篮球单元教学计划的制订,不光为学生做好学习准备,也为自己对体育课标有更进一步的理解。本计划的制订需要对多种问题进行研讨和预设。另外,老师还要做好每节课的教学反思,这样可以简化对体育课教案的书写,增加教师教学中自我发挥空间,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单元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本课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教育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和侧重点,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生来说,更要关注其运动的快乐感,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并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传授学生少年棍技能之外,对学生全身各关节、韧带的灵活性、协调性以及下肢爆发力起到良好的锻炼效果还要讲明所学内容对发展身体素质和增强体质的作用,让“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及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思想,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单元教材内容

  《少年棍》12 个动作:

  1、弓步劈棍

  2、弓步拨架

  3、交叉步下劈

  4、弓步戳棍

  5、弓步劈棍

  6、跳步挂劈

  7、转身扫踢

  8、弓步劈棍

  9、舞花戳棍

  10、马步横击

  11、盖步下拨

  12、转身云拨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兵器棍的历史和发展,激发学生对武术棍的学习兴趣;知道少年棍的动作名称、动作方法、攻防含义以及它的健身价值

  2、技能目标:基本掌握少年棍基本的弓步和马步步型;上步、跳步、插步、盖步等步法;以及劈、拨、架、挂、云、戳、扫、横击、舞花 9 种棍法。通过学与练,增强学生的武德修养,能熟练地演示全套动作

  3、情感目标:练习时做到相互帮助与合作,练习认真,不怕吃苦,使身心得到全面的锻炼与发展。同时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及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思想,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1、学生通过观察、模仿、相互交流、尝试的练习,领会每个动作的攻防含义,做到路线清楚,手形、步形正确到位

  2、初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年龄特征是:模仿能力强;好动、好奇心强;敢于表现自我。

  3、运动参与能力、性格爱好都具有很大的差异,部分女生往往会表现出怕羞的一面,而男生则会无所顾忌地表现自我。因此,一些带有模仿性、表演性的练习,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武术运动恰恰是一项刚、柔兼备的项目,既能表现出男生的刚强,又能体现出女生的柔美。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

  由于少年棍是一项集身体柔韧,速度,力量,灵巧性、协调性、等于一体的一项体育活动,动作有一定的难度,属于选修类教材 。要具备一定的武术基础,对身、眼、手、法、步都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从基本的徒手步法开始,过渡到持棍练习。并通过图片、视频、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展示等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练习的积极性,达到培养学生的武术棍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对少年棍技术掌握的`渴望和需求,以不断巩固和提高所学棍法技能。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棍的技术掌握难度较高,所以整个单元采用了学生看图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集体模仿练习和分组练习、小组展示的方式,其中较多使用四人一组的练习方法,可以让学生互相纠正、互相评价、互相帮助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教师始终参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并与学生一起练习、相互观摩,同时进行有效的指导,以创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在积极地参与各种集体学习、小组学习,竞赛、音乐伴奏下展示过程中,通过观察、讨论、分析掌握几种不同的学练方法,较多运用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

单元教学计划7

  一、教材简析:

  “数学广角”除了一年级上册没有外,在其他年级都有安排,目的在于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本册中安排的内容主要是向学生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它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植树问题,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上实际上是设置等分点的计算问题,可以是知道总长和几个点求分成几段,也可是知道几段和每份的长度求总长。

  教材中安排了三个植树问题的典型问题:例1是探讨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并且两端都要栽树的情况,让学生先通过画线段图来发现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再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例2讨论的`是两端都不栽树的情形。例3借助围棋盘来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

  相关的情节并不限于植树,生活中的走楼梯,锯木头,插红旗,安路灯等问题,都可以按照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和思路解答。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几种植树的方法。

  难点:在探究活动中发现规律,抽取数学模型,并能够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关键:

  1、观察,因势利导,启发、倾听,点拨、指导的多种教学方法。

  2、结合情境图出示问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教师则了解多少学生会,多少学生不会,把握学生的总体水平,再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建议

  1、适当把握教学要求。本教材关于数学广角单元的安排,主要是通过简单的事例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尝试从教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经验和能力。

  2、让学生通过实例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时,应从实际入手,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考过程,逐步发现隐含于不同的情形中的规律,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中问题中的应用。

  五、课时安排:

  本单元可以划分为4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P117例1P118做一做

  第二课时:P118例2P119做一做

  第三课时:P120例3P121做一做

  第四课时:小管家

单元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带着希望和憧憬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本学期我很高兴担任九年级三班和五班化学科的科任教师,同时倍感身上肩负的重任,我会努力落实好学校制定给我的各项工作。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化学是一门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本学期担任九年级三班和五班两个班的化学教学任务,学生的层次有着很大的区别,部分学生是从其他学校转来的,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面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学中要以抓基础为主。

  三、教学总体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具体目标

  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具体措施

  (1)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

  (2)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3)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第二周(8.8~8.19)绪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三周(8.22~8.26):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四周、第五周(8.29~9.9):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六周(9.12~9.16):物质构成的奥妙

  第七周、第八周(9.19~9.30):自然界的水

  第九周、(10.3~10.7) :国庆放假

  第十周 第十一周(10.10~10.21):期中复习及考试、试卷分析

  第十二周、第十三周(10.24~11.4):化学方程式

  第十四周、第十五周(11.7~11.18):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十六周、第十七周(11.21~12.2):燃烧及其利用

  第十八周、第十九周(12.5~12.16):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二十周、第二十一周:(12.19~12.30)溶液

  第二十二周: 期末考试

单元教学计划9

  单元教学内容:

  克和千克 课本P85~90页。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质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单元教学要求: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 使学生知道用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点: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单元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单元课时安排:

  克和千克……………………………………………………………………2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 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 授课日期:---年---月---日 星期---

  课本P85~86页,及第88~89页的第3~6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 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学重点:

  1、 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 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重有些?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

  二、观察、操作领悟新知

  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观察主题挂图。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

  2、克的认识。

  (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吗?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应该怎么办呢?

  (2、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

  (3、)将一个2分皮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察。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2分皮重多少克?板书:克

  (4、)“1克有多重?”我们来掂一掂好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践调查入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找一找等学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了克。

  3、千克的认识。

  (1、)出示盘称。大家认识这称吗?

  (2、)看看盘称的使用方法。现在要称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谁能当售货员来称一称?

  (3、)现在先掂一掂自己的书包有多重?估计有几千克,然后用称一称。

  (4、)刚才大家都说了,一袋盐中农500克,那两袋呢?

  (5、)板书:1000克

  1000克和1千克比较,请同学们猜一猜,谁重?

  板书 1000克=1千克

  齐读:1000克=1千克

  三、效果测评。

  1、完成教材第88页第3题。

  2、完成教材第89页第4题。

  3、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4、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称一称

  教学内容:

  课本第87~89页。 授课日期:---年---月---日 星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亲自感受1课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质量单位的理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和分工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进一步了解克和千克的质量单位概念。

  2、能够用老师提供的称,来称量物体质量。

  教学难点:

  巩固对质量单位实际概念是认识。

  教学准备:

  天平,盘称,适量的生活用品,如水果,蔬菜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请同学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自然引入新课。

  二、实践、操作领悟新知

  1、称一称。

  (1)我们通过调查,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如果想知道同学们带来的水果蔬菜的质量,可以用什么方法?

  要称我们就要用到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称。这些称各有什么用途?

  (2)下面我们来重点实践一下生活中最常见的盘称和电子称。

  出示挂图称水果、蔬菜。

  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能把书中的苹果数一数吗?你们想自己称一称吗?

  (3)分组活动。

  明确活动要求:各小组把自己带来的水果、蔬菜各称出1千克。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

  (4)刚才我们使用了盘称称物品的质量,是用什么作单位?请小组长上来汇报一下本组称的结果。

  (5)通过刚才的小组活动,大家发现1千克的水果、鸡蛋有几个。鱼有几条?

  2、估一估。

  (1)大家能估一估你们带来的其他日用品的质量有多少吗?你估计的理由是什么?把估计的结果写到书上。

  (2)称一称,验证学生估计的结果。

  (3)请大家看书上的图,李奶奶从市场里买了苹果、鸡蛋、鱼,大家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三、教学效果测评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1题。

  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2题。

  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9页第7题。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的领会应用能力。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请大家想一想,说一说。

单元教学计划1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在保持和发扬前面教材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从选文到练习设计,从编排结构到呈现方式,又有不少新的突破。为更好地使用教材,现就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特点、学习目标和教学中要注意的主要问题等方面做一些介绍。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编排有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二),要求会写的字;词语表。

  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和会写的字在精读课文后标出。此外,教材在语文园地二、五、六、七还归类安排了一些要认的字。

  每个语文园地仍由五个栏目组成。其中有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分别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这些栏目在八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全册教材生字注音方法和三年级上册相同。

  二、教材的特点

  (一)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性

  1.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对每个单元前的导语编写更加着力,除达到点明专题,揭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外,还进一步增强了教材的亲和力。

  2.每一单元教材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不仅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而且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

  3.联系本单元专题,继续设计听说读写的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加强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这样,各种活动之间相互联系,密切配合。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落实。单元内各部分内容成为了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有利于全面实现课程目标。

  (二)结合专题继续安排“综合性学习”,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和目标

  本册共安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一个是调查周围环境,一个是回忆、了解父母的关心爱护,分别编在“爱护周围环境”和“可贵的亲情、友情”两个单元中。这两次综合性学习涉及的范围广、针对性很强,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以及自主合作学习的空间。综合性学习与阅读、口语交际、习作有着紧密的联系,是该单元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大量更新课文,精心安排精读和略读两种课文类型

  本册新编选的课文超过一半,更加注意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新选的课文,体裁丰富,有散文、诗歌、神话、寓言、科学小品,语言活泼,生动有趣,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使学生不仅学到语言,在思想上也受到启迪,在情感上得到熏陶。

  单元内课文继续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这是从阅读方法上对课文进行的划分。精读要认真仔细地研读,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精读不同,略读只要求粗知文章的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

  (四)着力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改进课文的导学系统。继续灵活地在课文之前、课文之中、课文之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

  围绕课文提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种情况。

  (1)引导学生理解词句及课文内容。

  (2)用感悟性、点评性的话语,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的内容。

  (3)引导揣摩遣词造句的妙处和文章写法。

  (4)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改进课后练习的设计。课后练习,都是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谈感受、展示学习成果,或用举例的方式,鼓励大家讨论、交流。每篇精读课文至少都有一个能统领全篇的重点题目。

  3.采用多种形式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学习运用语言。

  本册教材采用了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体现了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积累的思想。一是在课后练习中加强了词、句、段的积累和感悟。引导学生把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多读读,或抄一抄。二是加强了朗读、背诵训练,而且增加了自由度。三是安排词语表,加强词语的积累。词语表中的词,一般为本课要求写的字组成的词语和一些熟字组成的新词,不穷尽本课所有的词语。这部分内容教师可结合教学实际做相应处理,要既灵活又扎实。

  4继续安排适量的“小练笔”。

  本册专门安排的“小练笔”共有三处,分别是:《荷花》课文后的“作者把荷花写得多美啊!我也要写写自己喜欢的花。”;《争吵》课文后的“读了课文,我也想写写和同学发生过的'一件事情。”;《卖木雕的少年》课文后的“我要写几句话夸夸那个黑人少年。”同时,在部分课文的练习中还安排了“小练笔”的内容,而且一般是先说后写的题目。这些内容的安排,都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生活实际,力图让学生都有话可说可写。

  (五)保持“语文园地”的框架结构,加强内容的整合和创新

  为了更好地体现内容与训练的整合,本册教材继续把“口语交际”和“习作”这两个版块提前,语文园地中的内容依次为:“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板块,则由以前的“展示台”“宽带网”扩充了内容,变为“展示台”“成语故事”“趣味语文”“宽带网”这四项交叉安排,使语文园地的学习内容更丰富、更有趣。

  (六)完善图像系统,注重图文并茂

  在语文教材中,图像系统是配合文字系统的一个独立的符号系统,也是影响学习效果优劣的重要因素。本册教材加大创新力度,对每一篇、每一单元的图像进行了精心的构思和编排。

  三、学习目标

  1.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家乡的可爱;了解周围环境,为保护家乡环境出谋献计;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理解亲情、友情的可贵,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留心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增强探索和创造的意识;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体会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阅读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了解传统文化,丰富想象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有所发现和创造的能力。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

  200个字,会写1

  6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仿影。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继续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诵读优秀诗文,练习复述课文。

  10.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1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理解的意见与人商讨。继续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逐步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

  13.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上述目标有的是在低年级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教学中,要注意不同目标的起始及程度和要求的差异,注意与三年级上册教材的衔接。

  四、教学中应主要注意的问题

  (一)关于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要求学生认200个字、写300个字。鼓励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初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识字能力。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量的巩固是识字教学中的一个重点。要继续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二)关于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凭借。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继续加强词、句训练。

  (2)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3)逐步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

  (4)精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

  (5)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质疑问难。

  (6)开展合作学习。

  (7)组织好全班交流。

  2.略读课文的教学。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理解词句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3.选读课文的教学。

  教材后附有8篇选读课文,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决定是否选用。如果选用,可根据课文内容分别插入相关单元,也可在期末集中安排,作为综合复习材料。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学生自己阅读、自我检测为主,教师的任务是提出要求和酌情检查。

  (三)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1.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培养能力。

  2.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3.全员参与。

  4.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评价。

  5.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实践,不作过多的指点。

  6.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除了通过口语交际课,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于各种语文实践活动。

  (四)关于习作教学

  1.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让他们乐于表达。

  2.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3.重视习作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4.本册习作练习主要是写学生实际生活中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五、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任教已第六个学期,所以学生情况比较熟悉,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也已有所了解。下面就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话等几方面做简单回顾分析。

  识字方面,绝大部分学生已较好地掌握了几种识字的方法,在平时的预习、看课外书时能较好地运用,而且也能较为主动地从课外读物中认识新字,少数几个同学翘舌、平舌,前鼻音、后鼻音分不清,要提醒点拨。

  写字方面,由于上一学期加强了训练,稍有所进步,但还需进一步的加强训练,因为学生的可改变因素很多,如教师有没有在场、学校完成还是家里完成等等。这学期继续从写字姿势、笔画写法、笔顺等几个方面着手进行训练。着重进行钢笔字的训练。

  阅读方面,一部分学生掌握较好,在课堂上能较为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课外也能较好地从课外读物中吸收营养,并且学会了对相关阅读进行记录,以养成了一定的阅读习惯。

  口语交际方面,这是班级学生最薄弱的环节,主要缺点在于学生还没有甩掉发言时的羞怯心理,造成了口语交际时的障碍,这学期主要给学生提供多种途径,创设多种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自然的状态下进行口语练习。

  写话方面,学生练习的机会较多,大部分学生已能较为简单地记录一件事情,有的学生已能将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的词汇运用到写话中,但绝大部分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写话训练。

  六、班级转化措施

  1.多看课外书,增加生字复现的机会,加深学生对生字的印象。

  2.增加写字训练的时间,让学生有巩固的机会。

  3.安排阅读的时间和机会,在多读的基础上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4.多给学生创造写话的机会,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发扬互帮互助的精神,让学习较为轻松的学生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以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七、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日期

  教材内容

  1

  2.24-2.29

  1.燕子、2.古诗两首、3.荷花

  3.2-3.8

  4.珍珠泉、语文园地一、复习

  3.9-3.15

  开学工作

  3.16-3.22

  始业教育、5.翠鸟、6.燕子专列

  5

  3.23-3.29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8.路旁的橡树

  6

  3.30-4.5

  语文园地二、9.寓言两则、10.惊弓之鸟

  7

  4.6-4.12

  11.画杨桃、12.想别人没想到的

  8

  4.13-4.19

  语文园地三、13.和时间赛跑、14.检阅

  9

  4.20-4.26

  15.争吵、16.绝招、语文园地四

  10

  4.27-5.3

  17.可贵的沉默、18.她是我的朋友、19.七颗钻石

  11

  5.4-5.10

  20.妈妈的帐单、语文园地五、

  12

  5.11-5.17

  21.太阳

  22.月球之迷、”

  13

  5.18-5.24

  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24.果园的机器人、

  14

  5.25-5.31

  语文园地六、25.太阳是大家的、26.一面五星红旗、

  15

  6.1-6.7

  27.卖木雕的少年、28.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16

  6.8-6.14

  语文园地七、29.古诗两首、30.西门豹

  17

  6.15-6.21

  31.女娲补天、32.夸父追日、语文园地八

  18

  6.22-6.28

  复习迎考

  19

  6.29-6.30

  复习迎考

  放假

单元教学计划11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本单元计算的重难点都集中在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上,计算的结果都要考虑是否要用小数的基本性质使之变成最简。基于以上原因,所以把小数加减法集中进行教学。这样既突出了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又节省了教学时间,使学生能以较快的速度形成小数加减的良好认知结构。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的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经历计算的全过程,同时经过合作交流,共同总结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数位对齐就是小数点对齐的道理,知道当计算结果的末尾有0时,应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省略0不写,使结果形式达到最简。又如,例3中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出示了解题的三种不同思路,为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作了积极的引导。

  的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诸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小数加、减法。它是数的运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4?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获取数学知识,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提高数学思考和运算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

  1、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以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根据数据特点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难点:

  1、理解小数点对齐,即数位对齐的道理。

  2、灵活选用方法使混合运算简便。

  3、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关键:

  通过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运算要数位对齐的道理,通过迁移旧知来正确运用定律进行小数的简算。

  四、教学措施

  1、选择近期对学生有较大影响的活动来学习小数加减法。

  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小数加减法知识。

  3、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4、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

  五、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小数加、减法的笔算

  第二课时小数加、减法笔算练习课

  第三课时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第四课时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课

  第五课时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第六课时小数加减法的复习

单元教学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现健康、快乐、主动的宗旨,注重情感的激发。从心里入手促进身心同动,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自主的空间。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二、活动设计意图

  跳绳是深受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之一,花样跳绳对学生来说更具有很大的诱惑力。经常进行跳绳对于各运动器官的.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尤其能够发展学生的弹跳力和弹跳、灵敏、协调、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具有显著效果。通过花样跳绳的学习使学生即锻炼了身体,又提高了兴趣,在运动中体验快乐。增强终身锻炼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情绪变化较大,运动能力有一定发展,上课喜欢玩,运动系统发育不成熟,肌肉力量和协调性较差,想象创造力丰富,学习兴趣易激发。应该努力培养学生主动进取的态度,掌握好学习方法,把握学习规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探讨,去理解,去发现,去创造。通过合理的运动实践,在不断克服困难体验运动乐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运动技能,培养健康和愉快生活的态度,增强体质,培养坚强的意志。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花样跳绳的各种动作方法,掌握锻炼身体的简单方法,主导参与花样跳绳的学习与创造。

  2.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发展学生思维灵敏等素质,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

  3.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勇敢,顽强,胜不骄、败不馁,自觉遵守规则,体现互帮、互学、互练的团团队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掌握跳绳的基本动作方法,培养学生身体素质。

  2. 教学难点

  花样跳绳组合动作的学习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进度

  周次教 学 内 容

  1-2 跳小绳(基本动作方法)、游戏 3-4 前后挽花跳、游戏

  5-6 双绳双人同心跳、游戏

  7-8 三人花样跳

  9-10 双人车轮跳

  11-12跳长绳练习

  13-14跳长绳练习

  15-16学生创编绳操或花样跳绳动作

  17-18复习各种花样跳绳个人绳与多人绳展示

  19-20跳绳比赛,花样展示

  20-放假

单元教学计划13

  一、单元教学内容: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

  二、单元教材分析:

  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生活数学的最好体现,它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各节中教学内容的编排大体分为三个层次: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二、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教学过程中,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依靠动手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中以具体事物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动手操作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利用小组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方法内化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

  组织好学生的练习,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讲究练习的形式。

  2、要突出难点,讲究实效。

  3、多进行口头练习。

  4、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

  (1)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

  (2)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五、解决重难点的策略:

  (1)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2)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六、单元课时安排: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左右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左右

  4、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

  教学内容:课本第62页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2、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退位。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方法。

  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具准备:

  1、例2联欢会场景

  2、学生准备4捆小棒,每捆10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口算。(黑板或卡片)

  20+4032+1040+4856+30

  42+75+234+648+51

  2、小结:上节课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得不错。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导入新课。

  教师:(课件出示联欢会场景图)显示几个小朋友把纯净水搬来放在桌子上。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们班要召开联欢会,老师想给每一位同学准备一瓶纯净水。如果我们班有33人,买回一箱只有24瓶,不够分,老师另外又买了9瓶,现在一共有多少瓶?够不够分给同学们?请大家列式。

  学生出示算式:24+9

  2、动手动脑,探求方法。

  教师:24+9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大家两人一小组用摆小棒的方法想一想24+9该怎样计算?[根据算式摆小棒]

  学生:动手操作后,请个别小组上来汇报操作过程和计算的结果。(投影)

  (1)点数法。

  生1:我们利用点数小棒的方法:24根,25根~~~33根。

  生2:我们利用点数数字的方法:24、25、26、~~~33。

  (2)凑整十法。

  生1:把9根小棒分成6和3根,拿出6根与2捆4根凑成2捆10根小棒,可将10根捆成1捆,也就是3捆。再加上剩下的3根,一共是3捆3根,即33根。

  生2:先算24+6=30,再算30+3=33。

  学生汇报,教师同时板书:24+9=33

  教师指名说说此种计算方法。

  小结:先将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跟剩下的数相加。

  (3)进位加法。

  先算4+9得13,再算13+20得33。课件设计有把4根和9根合在一起,并把其中的10根捆成1捆的动作。

  学生汇报,教师同时板书:24+9=33

  教师指名说说此种计算方法。

  小结:先拿个位数相加,得出结果,再跟整十数相加。

  4.尝试。(课件)

  (1)出示“做一做”中的3道题。

  教师:独立计算后,与你的同桌结队,用你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说出任一题的计算过程。

  (2)交流:请学困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5.小结。

  根据学生发言,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后小结: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可以先算几加几,加得的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

  (儿歌:两位数加一位数,先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练习:出示“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和同学讨论。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

  2、练习十一第5题。让学一按上下两题一组进行计算。引导学生发现:上面一题材的计算正好与下面一题先算几加几完全相同。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3、练习十一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

  如何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学生说计算方法。

单元教学计划14

  一、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小学生的身心素质为宗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2、贯彻健康第一和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

  3、根据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水平一、二和五大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的目标制订本计划。

  二、教材分析

  低年级的教学内容以游戏和体操中的基本体操和基本队列为主,本学期应加强对学生的动作要求技术的规范程度为主要任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掌握小学生广播体操、基本队列、跳短绳等项目的动作要求及成绩。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简单的'体育基础知识,提高卫生保健水平。

  2、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完成所学知识的动作要求。

  3、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受到团结、拼搏、竞争、乐观的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针对低年级学生自身的控制能力不够健全,协调能力不够好,在本学期中,教材中的难点是跳绳,另外、应加强学生的身体基本姿势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坐、立、行、走的姿势,培养良好的体态。

  五、教学内容

  1、走和跑主要有:300———500米跑走交替、两臂放在不同部位的走。

  2、跳跃主要有:

  (1)单脚跳;

  (2)跳短绳。

  3、体操:队列队形(立正、稍息、看齐、解散、集合、向左(右)转、踏步、立定、报数、齐步走、立定);广播操1—6节

  4、游戏:《找同样的小动物》、《大鱼网》、《跳绳接力》

单元教学计划15

  单元教材分析:

  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当科学家观察和实验时,他们离不开比较和测量。通过使用数字和标准的测量单位,他们可以确定和描述物体诸如长度、体积、重量和温度等属性。相似地,在生活中,学生们自然地进行着比较,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事实上,比较和测量是学生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在本单元中,他们将观察事物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重演标准尺的产生过程,体会比较和测量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

  过程与方法:

  观察事物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重演标准尺的产生过程。体会比较和测量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观察事物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重演标准尺的产生过程,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

  课时安排:

  “比较与测量”单元下设:

  1、在观察中比较

  2、起点和终点

  3、用手来测量

  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6、做一个测量纸袋

  7、比较测量纸袋和尺子

  8、科学阅读——生活中的测量工具

  每个内容1个课时,合计8课时

  教学措施

  突出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如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观察的有序性,及时记录的习惯,尊重事实和证据的意识,科学方法的渗透等。教师不要在科学知识的难度和广度上多做文章。

【单元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单元教学计划01-17

英语单元教学计划02-14

足球单元教学计划03-19

篮球单元教学计划01-14

一单元的教学计划02-07

足球的单元教学计划05-15

单元教学计划15篇02-26

小学体育单元教学计划06-02

小学语文单元教学计划05-30